史实 史观 史法

2009-08-04 09:21朱亚新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2009年1期
关键词:史观史实范式

朱亚新

随着被喻为“教育的革命”的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行和新课程高考的实施,研究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把握新高考的命题趋向,并指导学生有效学习就成为新形势下历史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笔者现就找准历史新课程改革与高考命题趋向的结合点进行有效学习的具体策略谈谈自己的思考和实践,权当抛砖引玉,以求教于大家。

一、新课程改革模式下历史高考命题的特点

第一,从指导思想看,继续坚持以问题为中心,以能力立意为主,以人类所关心的重大社会问题为素材,巧妙地将理论观点、史学方法、思想素质和教育功能渗透其中,全面考查学生的人文知识及基本素养。

第二,从考查内容看,以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为依据,用新的“课程观”取代旧的“教材观”,由俗称的“依纲扣本”到调动各种课程资源来命题,呈现出试题在课外而道理在课内的特色。

第三,从价值趋向看,体现了利用“文明史观、整体史观和近代化史观”来整合基础知识的特点。试题设计运用的史学范式呈现以文明史范式为主的综合范式的趋向,在此范式中,文明史范式占据突出地位,近代化范式、全球史(整体史)范式和社会史范式与文明史范式互为补充,而传统的阶级斗争史(革命史)范式仍占有一定的地位。

第四,从考查目标看,强调“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要求的有机统一。题型呈现情境性、综合性和开放性的趋向,出现了新材料和新情境式(图片、表格和地图类)、小切口和深分析式、大跨度和高概括式、多层次多视角式、中外联系比较题、评价类和论证类主观题、选做题和开放性题目等典型的题目。

第五,从考查形式看,重视运用“新材料、新情境”,贯通古今,关联中外,强调与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联系,注重时代性和实践性,鼓励考生从历史中学会思考。新高考试题贴近社会、贴近生活,凸显地方特色。

总之,新高考试题通过新观念的引入、新材料的使用、新情景的设置和新问题的提出来考主干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和基本方法,充分体现了“以历史课程为中心”的思想,全面落实新课程标准确定的“知识与能力、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注重考查学生多角度、创造性地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历史新课程有效学习的具体策略

1.全面关注史实

史实,就是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历史教材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它包括史实性知识和结论性知识两大类型,前者是对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历史现象的具体、生动、直观的描述,后者是对客观历史的内在联系与原因、特点、作用、影响的概括等。无论考试如何改革,不管考试选用什么题型,对史实的考查都是永恒不变的主题,因为基础知识是能力的载体,能力是基础知识的灵活运用。历史主干知识最能体现历史发展趋势和本质特征,能够起到提挈宏观整体、纲举目张和总揽全局的作用。要有效掌握历史主干知识,必须构建知识网络,尤其关键的是要以时序先后排列,视野以通史和专题史兼合,理解重于记忆。总之,在新课程学习时要了解课程标准的思路,把握每一模块的立意,研究每一专题的核心,找准每一节课的角度,重新组织教材的结构,尤其要改变以往通史教学中单一的以教材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探索以专题为单位的教学组织形式,加强整体教学,关注专题纵向知识结构的完整性和横向知识结构的联系性,培养学生拥有专题知识结构的建构能力、历史阶段特点的概括能力以及不同专题之间的联系能力。

2.正确运用史观

史观,即观察、分析历史事物的基本观点和基本理论。对任何历史问题的分析理解,都必须正确运用史学观点。注重历史的基本观点和基本理论的考查,已成为高考命题的基本走向。如果缺乏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理论,历史学科诸项能力的提高就无从着手。高考试卷呈现出以“文明史观、整体史观和现代化史观”为核心内容的价值取向,对人类文明演进进程的把握和重要文明成果的认识就成为历史学科考查的重点。为此,新课程教学中在注重基础知识、基本能力之上,要注重史观的变化,用唯物史观指导历史学习,从人类文明发展的角度引导学生思考人类的终极价值,学会在不同的史观语境下评价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活动,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形成多元思维,培养全面看问题的能力,形成整体的历史观。如:我们可从文明史角度学习中国古代史(包括物质文明、制度文明和精神文明);从现代化角度学习中国近代现代史;从政治民主化,经济市场化、全球化角度学习世界史。另外,“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是历史学科本身的一个特点,也是学习历史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和方法。随着高考试题分析历史结论、说明和证明历史现象和历史观点、论证和探讨历史观点的主观题题型的增加,需要我们切实将“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原则落到实处,培养学生的证据意识。

3.灵活掌握史法

史法,即学习和掌握历史的具体方法。它包括如何正确地掌握历史概念及判断、推理知识和归纳、概括、分析、比较历史知识的思考方式。如果说史实知识是历史知识体系的血肉,史学理论知识是历史知识体系的灵魂,那么史法知识就是历史知识体系的心脏和血脉。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说的就是作为历史学习工具的史法知识的重要性。在历史新课程学习中除了要掌握和灵活运用单元导言法、概念学习法、信息图表概括法、知识结构法、历史比较法、因果联系分析法、历史评价和表达法等方法外,更重要的是要养成三种良好习惯。一要养成“知其然,问其所以然,究其所以不然”的思维习惯。“在学生的脑力劳动中,摆在第一位的不是背书和记忆别人的思想,而是让学生本人进行思考。”(苏霍姆林斯基语)我们要引导学生从“死记硬背历史教材”的学习方式中走出来,注重领悟运用,培养学生思考、探究的思维品质。二要养成“由薄到厚”和“由厚到薄”的读书习惯。“把教材变厚”是指要搞清基本史实、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夯实基础和构建知识网络;“把教材变薄”是指要梳理知识、演绎原理、归纳规律和融会贯通。三要养成“答题要点化,要点序列化和序列文章化”的做题习惯。所谓“答题要点化”就是要求答案精炼,做到文字、史实、观点正确无误;“要点序列化”就是做到层次清楚,分点叙述,有条不紊;“序列文章化”是要求文句通顺,不出现错别字,尽量使用历史学科术语。

总之,在新课程改革和新高考改革的形势下,我们要“领悟课程理念为先,优化学习策略为上”,遵循“了解—理解—见解”的三步历史学习法,引导学生了解历史事实、历史线索和阶段特征,理解历史因果关系和历史发展规律,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总结历史经验教训,“以史为鉴、学以致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人文素养。

(责编 庞丹丹)

猜你喜欢
史观史实范式
以写促读:构建群文阅读教学范式
范式空白:《莫失莫忘》的否定之维
孙惠芬乡土写作批评的六个范式
管窥西方“诗辩”发展史的四次范式转换
一个不容忽视的高考考察维度——比较史观
全球史观在初三历史复习中的运用
和而不同 学以致用——近两年各地高考历史试题中的多元史观刍议
日本“大东亚战争史观”阴魂不散
对八路军留守兵团几则史实的考证
中国工农红军第17军史实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