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贵亮
高一年级安排家长会,每个班总有一部分家长对学校老师提出这样那样的看法和要求,尤其是涉及到老师工作效果以及学生学习成绩等问题时,有些家长会显得非常激动甚至冲动,这种情绪也会“自然地”感染其他成绩不好孩子的家长;孩子成绩的下降(哪怕是在应该接受的下降范围)总会让我们的家长非常敏感,甚至到“疯狂”的地步。家长因何为“分”而“狂”,如何回应他们,总是令不少班主任很是头疼。
高一(下)期末考试以后,年级家长会如期举行,这也是重新组班后的第一次考后家长会,从教师到学校、从学生到家长都很重视。会前,我把每个学生的成绩条分发到对应的学生家长手上。会上,先是由各任课老师一一发言,然后是我作为班主任作班情和期末考情的说明和分析。其间,已经有几个家长在座位上小声议论起来,后来,声音竟愈来愈大,对此,我只好微笑地提醒,议论虽然停止了,但其中两个家长显然已面带愠色。
会后,全年级所有教师按照班级位置在教室前的广场上“设摊”,即由各任课教师为家长提供个别咨询。这时,那两个怒气未消的家长首先“发难”(其他一部分家长也乘机七嘴八舌地“造势”):“某某老师太不负责……”“我孩子初中成绩一直很好,每年都是三好生,这次竟考成这个样子……”“我们要求换掉某某老师……”还有一些语气稍微温和一点的:“我孩子怎样才能提高学习成绩……”“能不能请某某老师帮帮我孩子,或者多找找我孩子谈谈话,多鼓励鼓励他……”“我孩子成绩不好,究竟是什么原因……”
真的是我们的任课老师存在这样或那样的让家长如此不满的问题吗?是,也不全是。
说是,理由如下:1部分年轻教师往往重于“教”情,轻于“学”情,对学生的情况缺少全面而清晰的了解。家长提及的我们那位老师上课就显得过快,导致学生“听不懂”而产生怨气。2部分年轻教师也有自己的个人爱好以及其他个人生活,和学生交流还显得不够多,与学生的有效沟通也显不足,也因而更容易让学生误解,形成积怨。3另有一些教有年限的教师,在教学上投入的精力却显然不够,甚至备课都欠充分(有学生反映那位老师甚至上课自己都“挂黑板”了),也是学生有意见的诱因。值得一提的是,不少教有年限的教师谈教学的时候少了,谈股论金的时候多了;说学生学情的时候少了,说房道车的时候多了。一句话,分心了!4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有言:“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也就是如何爱护儿童。”高尔基也曾说过:“谁不爱孩子,孩子就不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孩子。”对正在健康成长的学生来说,我们教师的爱会是一种神奇而伟大的力量,爱是教师最美丽的语言。然而,好好地爱每一个学生,积极地鼓励每一个学生,我们有些教师做得还很不够。
说不全是,理由又如下:1现在仅是高一阶段,考试分数固然能反映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态度、学习习惯,但是,对于学生而言,高中阶段主要还是要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浓厚的学习兴趣,而考试分数肯定不是对学生学习状况的唯一重要的评价标准。2从初中进入高中,不同阶段的教学内容对学生的学习要求(尤其是思维质量、自学习惯)会发生很大的变化,仅以初中的学习成绩作为高中学习质量的唯一参考是很不可靠的。3尤其是来自农村的孩子,离家住校,学习的自觉性与主动性未必都能扎实到位。4由于教育背景等等原因,不少家长考察自己孩子的学习情况,往往只看成绩高低,不究其中原因,故而难以理性地面对自己孩子学习成绩的下降。5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当然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综合结果,如先天素质、学习基础、学习态度、学习习惯等等,而有些家长却更容易倾向于将这些问题归罪于老师没教好,这自然会引起教师和家长的理解冲突。
家长在对待学生学习成绩问题上的“疯狂”,关键原因正在于学校、教师与家长、学生缺少有效沟通,以及家长对自己孩子学习质量没有科学的认识。
应对策略
首先是学校要有作为。学校要经常利用“家长学校”对有些家长进行“学习”教育,让他们明白影响学习的诸多因素,明确家长自身的责任与义务。学校也应每学期以班级为单位,要求教师和班主任有选择地对一部分学生进行家访,并把这一工作作为一项工作常规加以落实,计入教师的工作量加以督查,形成实效。
其次是任课教师更应有所作为。每一位任课教师要尽可能多地利用课间或晚自习时间,多与学生交谈,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所缺所漏,再及时在教学中加以调整。如此,一则可以主动和谐师生关系,有效化解师与生的矛盾。二则可以随时了解学生动态,及时弥补教与学的不足。陶行知先生认为“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认为好的老师不是教书,也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学。在此过程中,教师还可以藉此对学生进行心理引导和思想教育。最后,有一个我以为行之有效的建议是,每一位教师如能加入所教班级的班会中去,把自己的教学得失传达给学生,和学生共同反思,那么,教育教学的效果一定会更好。
再次是班主任尤其能有作为。1要开好每一节班会,尤其要在学期之始开好一次关于学习方法的主题班会,要积极鼓励更多的学生就自己的学习得失现身说法,不能搞形式,不能走过场。再在学期之末开好一次关于学习反思的主题班会,进一步总结得失,调整学法,提高实效。2要开好每一次学生的谈心会(包括有几个学生参加的座谈会),尤其是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的谈心更要用心,甚至要精心选择谈心内容,精心设计谈心过程,精心揣摩学生言表,乃至事后的精心观察谈心效果。班主任做有心人,座谈会得说真心话。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的“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惟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到心灵的深处”。3要搞好每一次家访,尤其是对那些父母在外地打工的留守学生、父母离异或因病因祸而导致的单亲家庭的学生,以及家长几乎不来开家长会的学生,更应有一次与他们家长直接接触的机会,借机了解学生生活,帮助学生成长。
最后,要使每一位学生真正懂得学习成绩的好坏,是多方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使他们能实事求是地向自己的父母分析自己学习成绩高低的种种原因,尤其要善查不足,积极反省,从而理性客观,内化动力。
一点做法
为了平息家长的怨气,化解家长与教师的矛盾,让一些“一意孤行”的家长对孩子的学习有个正确的认识,我经常换位思考,经常把自己放在家长的位置上思考作为班主任的责任。基于此想,我努力开好每一次班会,经常与家长电话联系,倾听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尽力协调好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如此作为,在一定程度上和谐了学校与家庭、教师和家长、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也使学生更清楚地发现了自己的不足,并进而更好地改进了自己的学习方式。
深入思考
家长的为“分”而“狂”,乃是源于社会物质化、功利化发展的“疯狂”,因为,至少家长认为孩子没有“好成绩”就意味着将来没有“好工作”。可见,为“分”而“狂”的本质是家长对孩子未来就业的焦虑,这其实也将是一场旷日持久的全社会的焦虑。
当然,作为学校来说,家长群体也是一个小社会,教育要为社会服务,学校的服务对象首先是这个具体的群体。如何为他们提供最好的服务?我以为,加强沟通是前提,促进理解是关键,提高质量是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