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美娟
除了关注教师桂冠上的高尚、使命、责任的光环,我们还应该对教师关注些什么?笔者从不同角度撷取有代表性的只言片语,尝试在多视角下观照作为“人”的教师。
普通百姓看教师
在一次聊天中碰巧说到教师,一位先生的话让我颇为愤慨:“教师最麻烦,清高、斤斤计较、特别谨慎。”——这位先生因工作的原因可以接触到很多行业的人。虽然愤慨,但不得不承认他说出了事实,也一语道出了教师的困境。那么,教师职业性格的背后是什么?从以下生活写真可略知一二。
源自《江苏教育》中《小学教师生存状态调查之三——生活在城市》反映的城市教师的状况。
例一:N市LC小学。安闲,女,1977年生,本科毕业,小学一级教师。任教一年级数学,每月工资900元,外加全勤奖40元。每迟到一次扣2元,班主任津贴10多元(年底发),年终奖一千到两千元,年收入一万多元。2001年大病手术,报销医疗费80%,自己负担2万多元。
例二:H市DN小学。肖玉附,女,1980年生,小学二级教师,本科学历,教龄3年,每月工资800多元,每月支付房租300元。
例三:N市HM小学。周一鸣,男,1970年生,小学高级教师,本科在读,每月工资1276元。
例四:“在城市,小学教师属于收入不高的一般工薪阶层一平均月收入1000元左右,如果两口子都教小学,上有老人、下有孩子,生活就会比较紧张,什么时候小学教师能够真正享受公务员待遇,我们就满意了,一些高额耐用消费品,要省吃俭用好多年才能够买得起,有的想都不敢想。”
源自《江苏教育》中《小学教师生存状态调查之一——与苏北教师面对面》反映的农村教师的状况。
例一:……土生土长的我,现在一个月能领到716元工资,跟村庄里的农民比,的确是很了不起了。可我们的开支太多了,舍不得吃,舍不得穿,积攒一些钱,预防不测。从我结婚的第二个年头开始,我的婆婆、公公和母亲就先后得重病相继去世,现在我的父亲又查出肺癌晚期正在治疗。到现在我结婚10年,攒的钱已用得差不多了。幸好我们自己还年轻,要是我本人或丈夫有了什么病,那就难了——没有医疗保险,一切全靠自己。为什么我们的医疗机制迟迟不能走上正轨呢?
例二:我们采访了一位教导主任,发现他住在一间储藏室里(村小没有宿舍,而他的家又在另一个乡镇)。一日三餐,就在校长家搭伙。问他生活怎么样,他说“还不错”,每月伙食费只需50元。比如11月29日的食谱是这样的:早餐,一碗挂面;中餐,米饭、青菜烧豆腐;晚饭,胡萝卜稀饭。
在这种经济条件下,还有谁能做到消费时满不在乎、潇洒大方呢?无论是什么人,无论他从事的是什么职业,作为一个对自己和家人负责的人,作为一个对现在和将来负责的人,在这样的经济条件下,自然会表现为:作经济决策时小心翼翼,购买商品时精挑细选——不这样才让人觉得奇怪。同时我为教师能给人以清高的感觉而骄傲——在如此困境下仍能在意识中自我坚守“人类灵魂工程师”的角色定位是多么难能可贵!
懵懂学生看教师
偶然听到一位学生这么说老师:就拿那么点钱,还“拽”什么“拽”?
可以理解和谅解的是:年幼的孩子不黯世事;青春期的孩子碰到严厉的老师难免对抗,冲动之下会说错话;教师有时也会出错。
从宏观维度看,青少年的意识是社会流行意识的反映,由此可知现时衡量人的价值标准是什么,同时带给人们这样的思考:在社会公平理念下,怎样才能体现一个职业的价值?
从情感维度讲,作为教师,我当时感觉到:这句话如同一把尖刀戳在教师的心头。学生不是一般服务行业的服务对象,而是教师这个特殊行业的特殊服务对象。历史、文化、社会赋予了教师太神圣的使命,为了不辱使命,绝大部分教师下意识地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给予学生象父母又高于父母的忘我、博大、深沉的爱,废寝忘食、呕心沥血而无怨无悔。社会的要求使自己习惯在从事教师这一特殊职业时,不仅把脑、体献上,还要把心甚至生命献上,可是他所得到的社会回报并没有把他的心和生命的付出算上,报酬与付出远不相符。所以,一个普通职业的人听到这样的话可能没什么,但是,学生是教师精神工作的载体,从教师心血结晶上反射出的光能直射教师心灵——所以那些话对教师有如利剑,让人倍感刻薄、寒冷、痛楚。作为教师的我听到这些后,内心象打翻了五味瓶。因为要说的太多,不知道从哪儿说起,当时反而什么话都没说。只是在想:怎样才能让孩子知道他这句话对老师有多么大的伤害?怎样才能避免孩子说这样的话?
一位学生说过这样一个事例:“我们老师是我们学校保送的,是北京大学物理系毕业的。她每天也跟我同时骑自行车去学校,也要骑二十多分钟。只是她的自行车比我的旧得多,她好象经常穿着同一套旧旧的衣服。”——我知道,这位老师放学之后还要拖着疲惫的身体照顾一个常年生病的孩子。
老师为何严厉、为何“拽”?希望有一天学生能知道:因为爱而严厉,因为“人格高尚”“骨格清新”而“拽”!教师虽然两袖清风,但他们中的绝大部分是威武不屈、富贵不淫的高贵的人,是最有资格“拽”的人!
学校领导看教师
有家长们找学校领导反映情况。A家长说:我怎么都没法跟她沟通,说孩子好,她觉得宠孩子;说孩子不足,她觉得在指责她;知道她没有时间和精力做深入、细致的工作,只求她不要简单粗暴地处理——孩子为此吃了太多亏了。B家长说:她怎么能说“后三排都是人渣”呢?您就是真认为他们是“人渣”,也求求您熬着,千万别说出来!更不要动辄罚站,侮辱孩子!
学校领导司空见惯、习以为常地听着,说了一句发自肺腑的大实话:老师们心情不好,你们多谅解!现在都讲升学率,上头压学校,学校只好压教师,教师们压力很大,不发泄到学生身上发泄到哪儿去?——看来,领导很理解教师,但是一点也不妨碍他们继续理直气壮地压教师;看来学生、家长们只得习惯于某些教师的风格了。
其实大部分老师的涵养很好,只是会有这样的表现:在学校轻声细语、和风细雨、谆谆教诲,回到家后已感觉体力、脑力、心力都耗尽了。在家里“象瘫了一样”、想发火、没耐心,这是许多教师共同的感受,常对自己的孩子说“别烦我”的教师不在少数。可是,我们知道教师的家人也是人,教师的孩子也是祖国的花朵,教师的家庭也是和谐社会的一部分。如何才能保持教师的绿色、可持续性付出?这是值得社会重视的问题。总体说来,教师好了,学生才会好,社会才会好。
教师同行看教师
同行们在一起聊天,有来自大学的,也有来自中小学和幼儿园的。虽然教学对象层次不同,教学内容差异很
大,但却发现大家居然有很多共同感慨。一位来自名校的小学老师说:学校经常开会、搞活动、迎接检查,感觉象陀螺一样被抽得团团转。忙得很,但忙得心理很空。如果能让我专心上上课、好好教教孩子,我就感觉很幸福了。
听了这位老师的话后,一位高校教师很诧异:我的愿望跟你差不多——定神看看书,好好教教书。教师巴望有条件好好教书!——这是怎么了,教书原是教师的本份啊!
暑假里学生在QQ里跟大学老师对话:老师,您假期在做些什么?教师:在看书。学生:放假还看书?不休息休息呀!教师:好久没能定下神来看书了。现在发现,能定下神来看看书真幸福!学生:老师,您真是可怜!您的要求真是不高!——学生哪知道,原本以自由时间多为优势的高校教师,为迎接教育部本科院校评估,最近两年多来一直处在随叫随到、指哪打哪的备战状态。
“幼儿园老师应淡好多了吧!”——我们一起把羡慕的目光投向一位来自名幼儿园的老师。“我们一年到头都有活动,一点不比你们(小学老师)少,走了那个来这个,评估、验收、观摩等等,一个接着一个。新《纲要》实施后倡导做‘幼儿成长档案,做这个好是好,就是太花时间了。备课、做教具的时间被挤去不少。”
老师们到底在忙什么呢?总的说来,老师们会多、活动多、要交的东西多了,以致专心备课、关注学生、潜心钻研的时间少了。忙的事情当中有许多是务虚的、是做给人看的,花了本应该备课、研究学生的时间和精力来做这些,这让有良好职业道德修养的教师觉得心里很空,甚至有失落感。
一位老师说,我自认为我是一个好老师,我首先想到的是对学生负责,对学生的现在和将来负责,对家长负责,而个人评估、考核的事如果与这些有冲突,我一定先顾学生,否则我良心不安。但是这样做的结果就是,领导以为我不要求上进,所以我不是领导眼中的好教师。想想真是伤心!
普通教师的事例和谭千秋等一群优秀教师的事迹留给人深深的感触:教师是什么?吃的是草,挤的是奶,付出的是心血,交出的是生命。但是,社会不应该忘记:教师首先是人,然后才是教师。教师是一群“不待扬鞭自奋蹄”的人,社会要创造条件让“清高”的教师有基本的生活条件,维护教师起码的尊严,让教师享受拥有健康的身心和“专心上上课”“好好教教孩子”“定下神来看看书”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