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商鞅在变法中的个人作用

2009-08-02 06:59
考试周刊 2009年12期
关键词:商鞅变法

孙 佳

摘 要: 商鞅变法对战国时期的秦国有积极重要的意义。商鞅变法的成功,使原来比较落后的秦国一跃成为战国时代最先进的强国,为日后统一六国打下了基础。而商鞅在这次变法中的个人作用保证了变法的成功。本文试对商鞅在变法中的个人作用加以论述。

关键词: 商鞅 变法 个人作用

商鞅是一个备受争议的人物。提到商鞅,大家都会想起两千多年前那次轰轰烈烈的、声势浩大的变法。众所周知,商鞅的变法对秦国乃至整个中国的意义重大。商鞅变法之所以成功,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如其变法顺应了历史潮流,得到了统治者支持,确立了正确的变法思想等。但在这诸多原因之中,商鞅所发挥的个人作用不容忽视。

商鞅(约公元前390—前338年),本是卫国破落贵族的后裔,姓公孙,名鞅,也叫卫鞅。先前是魏相公孙痤的家臣,后受秦孝公的“求贤令”的感召,来到秦国,以“强国之术”说服了秦孝公,以左庶长的身份进行改革。因立战功,受封于商,所以称之为商君。

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从公元前356年至公元前350年,大规模地推行过两次变法。变法的主要内容有:

1.用法令形式废除了井田制,“开阡陌封疆”。从法律上维护了封建土地私有制,有利于地主经济的发展。

2.奖励军功,建立军功爵制。根据“劳大者其禄厚,功多者其爵尊”的原则,建立了一套军功爵制。

3.实行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的政策。

4.普遍推行县制。在未建立县的地方把许多乡、邑等合并成县,一共新建了31个县。每县设置了令和丞等官职来掌握全县政事,使县成为直属于国君的地方组织。

5.建立什伍连坐制。

6.统一度量衡。

7.定秦律,“燔诗书而明法令”。

商鞅采取的改革措施,触犯了旧贵族的利益,一开始就遭到甘龙、杜挚等人的反对。公元前338年秦孝公去世,秦惠王即位,“宗室多怨鞅”,商鞅被“车裂”而死。但是,由于变法内容顺应了封建制发展的历史趋势,加上新法已推行了18年,“秦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所以商鞅虽死,秦法未败。商鞅变法的成功,使原来比较落后的秦国一跃而成为战国时代最先进的强国,为日后统一六国打下了基础。[1]“商鞅变法”是一场成功的、影响深远的变革,而商鞅在其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

商鞅能够成功推行新法,其先决条件是他说服了秦孝公,得到了一国之君的支持。而商鞅数次晋见秦孝公已经初步展示了他作为一个政治家的锐利的眼光。根据《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商鞅初见秦孝公时,向他阐述五帝之道,孝公称之为“妄人”;第二次商鞅吸取教训,渐入王道,即禹、汤、周文王和武王之道,却依然不合秦孝公的心意;第三次就说之以霸道,“孝公善之”。此时的商鞅已清楚了孝公感兴趣的话题了。于是再次晋见,说之以强国之术,孝公大悦。商鞅四见孝公,实质上是从各个方面试探了解秦孝公的本意。正因为商鞅用他锐利的眼光发掘到孝公心中所想,再投其所好,向孝公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学和见识,才能受用于秦孝公,迈出变法的第一步。

商鞅能够在秦国变法的另一个先决条件就是他舌战群臣,坚定了孝公的决心,走出了变法的第二步。商鞅以“疑行无名,疑事无功”[2]来打消秦孝公的顾虑;以“智者作法,愚者制焉;贤者更礼,不肖者拘焉”[3]“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4]等精辟言论与反对派进行舌战,使秦孝公更加赞同自己的意见。于是,著名的商鞅变法正式开始了。

商鞅变法的成功与商鞅个人的能力是密不可分的。尽管变法是顺应历史潮流的,是得到秦孝公的强而有力的支持的,但它毕竟是在众多的反对呼声中进行的。所以商鞅的个人努力及能力是保证新法顺利实施的重要原因之一。

(一)商鞅向所有人证明了他的变法措施有信度的,是说一不二的。在变法的法令未公布时,商鞅在南门立了一根木杆,宣布把木杆移至北门者可获赏金,“民怪之”。[5]于是他把赏金提高了五倍,终于有一个人试着去抬木杆,就立即得到了赏金。这就是“南门徙木”的故事。商鞅就是用这种方式“以明不欺”。[6]变法之初,太子违反了法令。太子,王位的继承人,可以这么说,他是除了秦孝公之外,秦国最显赫的人了。可是商鞅却说:“法之不行,自上犯之。”[7]因顾及太子是君嗣,就施刑于他的师傅公子虔和公孙贾。这件事可谓震惊全国,从今以后,“秦人皆从令”。[8]商鞅以其独特的方式和“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的坚定不移的立场和魄力,向秦国人民证明了新法是极具信度的、是说一不二的,任何人只要犯了法或不遵从法令,就要依法惩处。这是保证新法顺利实施的关键之处。试想,法令若无信度,不能取信于民,而且屈从于权贵,又何以推行下去?何以富国强兵?

(二)商鞅对于推行法令是持强硬态度的。变法之初,秦国百姓都抱怨新法不便。但新法推行了十年之后,“家给人足”[9]“秦民大说”,[10]于是当初抱怨新法不便的人纷纷改称新法好。但是商鞅并不理会这些人的话,反而视之为“乱化之民”,[11]贬到边境去,使秦国人民再也不敢对新法议论纷纷。每当新法的实施受阻时,商鞅就采取毫不留情的手段,打击保守势力和反对势力,保证新法得以顺利实施。所以,商鞅的强硬立场是变法成功的重要原因。根据《战国策·秦策》记载:“商君法亲,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法及太子,黥劓其傅。”商鞅始终强硬的态度及其不懈的努力,才使得变法运动顺利进行直至成功。商鞅变法是取得巨大成功的。自变法开始,“期年之后,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大强,诸侯畏惧”。[12]“期年”这个数字并不正确。因为任何改革都需要一个过程,而且是一个不短的过程,何况商鞅的变法还受到了众多的阻力,从一开始就遭到旧贵族的阻挠和破坏。而《史记·商君列传》中,记载了新法取得重大成果用了十年的时间。但是,变法确实是起到了这么一个作用。而且,此次变法还为秦国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影响了中国的历史进程。

然而,正是这样的一个锐意改革的变法先驱,却遭到了五马分尸的下场。但这个结局并不出人意料。由于商鞅的变法,秦国在逐渐国富兵强的同时,奴隶主贵族也遭到了沉重打击。旧贵族的高官厚爵、荣华富贵、世袭特权等一下子就支离破碎了。因此,“宗室贵族多怨望者”。[13]旧贵族们恨透了商鞅,一有机会就会进行反抗和报复。而且为了使新法顺利实施,商鞅毫不留情地镇压了破坏变法的旧贵族,这也为他自己埋下了祸根,特别是得罪了太子,这些都为他招致了杀身之祸。再加上他“刻深寡恩,特以强服之耳”,[14]以暴力压服群众,所以他并不得民心,以致“惠王车裂之,而秦人不怜”。可以认为,商鞅是为变法牺牲的,但这是不可避免的,也是令人惋惜的、无可奈何的。

尽管商鞅被一些人形容为“刻深寡恩”,尽管商鞅的严刑酷法同样产生了消极影响,给百姓带来了一些苦难,也为日后的秦朝统治政策产生了消极影响,但是,我们不能否认他的成就。商君虽死,其法未败。他的法令继续发挥着作用,继续对秦国产生重大影响。商鞅变法顺应了历史潮流,符合大变革的时代背景,具有极其深远的历史意义。他影响了秦国的历史,甚至可以说影响了中国的历史。商鞅尽管受到一些人的非议,但他始终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改革家,他的名字也因而永垂史册。

参考文献:

[1]朱绍侯,张海鹏,齐涛主编.中国古代史[M].福建人民出版社,2004.

[2][3][4][5][6][7][8][9][10][11][13][西汉]司马迁.史记·商君列传(卷六八)[M].北京:中华书局,1982.

[12][14][西汉]刘向.战国策·秦策[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

猜你喜欢
商鞅变法
诗词创作中的诗意翻变法
徙木立信
Brass tacks on iron: Ferrous metallurgy in Science and Civilisation in China
商鞅方升:一升量天下!
基桩检测中的静载试验法与高应变法的应用探讨
商鞅: 史上酬劳最高的搬运工
徙木立信
树敌太多商鞅
商鞅变法的是与非
商鞅取信秦孝公(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