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云霞 王小华 马建红
摘 要: 创新是素质教育的核心目标,体育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是体育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应贯穿于体育教学活动之中,其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本文对体育教学中为何要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几种培养方法。
关键词: 体育教学 创新能力 基本特点 必要性 方法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更新快,它需要的是有个性、有创新精神、能迅速掌握新知识的人才,因此培养学生迅速掌握新知识的本领和进行创新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这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体育教育是学校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学也应围绕21世纪人才培养的要求,不仅要注重学生体育运动技能、技巧的训练,注重
学生体育兴趣、能力、意识的培养,而且要注重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1.创新能力的基本特点
创新能力是指人们对事物的现象和本质进行分析、综合、推理、想象,从而激发出灵感,发现新规律,提出新知识和新方法,创造出新产品、新工艺、新成果的一种主观能动性。创新能力有先天性的因素,但主要的还是后天的培养,是教育培养和社会实践的结果,是人们后天形成的一种特殊能力。它通常表现为:时间性,即体现一种竞争观念和时间效应,要求事事抢在别人之前,不能懈怠,更不能缺乏敏锐性,否则就让他人捷足先登,创新便无从谈起;突破性,即没有突破,就称不上创新;实践性,即必须建立在实践的基础之上,又必须通过实践来检验、丰富和完善;综合性,即要求人们有分析综合的能力,善于通过综合与整理,形成系统、完整的理论或设计方案;潜在性,即创新能力潜伏在人们身上。由于客观环境或本人主观能动性的差异,创新能力各有表现,只是释放的程序不同而已。
2.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必要性
2.1 体育教材独特性的需要
身心健康为各种美德、知识、能力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居里夫人曾说过:“科学的基础是健康的身体。”因此,学生要形成全面良好的素质和创新能力,就需要身心俱健,要有充沛的体力、饱满的精神和乐观的情绪,以保证发展积极的思维、良好的记忆、丰富的想象和集中的注意。体育教材内容体现时代性、健身性、趣味性、实用性,不仅着眼于掌握体育技能、技术,更主要通过体育教学活动表现,有助于学生从生理上、心理上和社会精神文明等方面促进提高,使“生命之树常青”,有充沛的精力攀登科学高峰。
2.2 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人类是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的主导因素,是社会一切物质财富和精神文明的创造。重视人的创造发展,就是推动社会发展。21世纪的社会是竞争激烈的社会,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生活方式的改变,没有机智、灵活、独立、别出心裁、独树一帜的工作方法,便很难在行业中有立足之地。创造教育是开发人力资源、提高劳动力素质、保持较高劳动生产率和竞争力的重要支柱。因此,教育必须把培养人人有推动社会进步的能力作为己任。没有创造,人类只能停留在一个水准,社会不会前进,具有创造能力的人才确实是未来社会发展所最需要的。
2.3 终身体育发展的需要
终身体育思想来源于终身教育观念和注重个体的文化观念。它的形成、发展是人类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高度发展的产物。体育是伴随人的终身教育,是健康愉快的生活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内容。作为构成传统教育组成部分的学校体育,其对象一直局限于在校学习的青少年儿童,我国学校体育任务的立足点长期局限于在校学习期间。从小学、中学到大学的体育任务虽然有一定的连续性,但按照终身体育的要求始终存在着一定差距。学生将来不可能总是机械地再现教师所教的动作,也不可能按照教师所传授的有限的几个运动技术解决将来可能遇到的各种运动问题,否则,就不能适应变化了的环境和条件而参加新内容的体育活动。而终身体育的思想,要求一个人始终把体育作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可事实上,毕业生并不都具备这种能力。如何使体育运动贯穿终身,这就要求学校的体育教学要注意把学生培养成能在不同环境下具有创造性地解决实际运动问题的一代新人。
3.培养创新能力的方法
3.1 兴趣激发法
兴趣激发法是用兴趣启迪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兴趣是学习和事业成功的重要心理因素。人的兴趣是促进事业活动的动力,是产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源泉。如何才能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兴趣呢?(1)进行学习动机的教育。由于学生的学习目的明确,自感责任重大,所以必须加倍努力地进行学习。勤奋学习的过程,也是培养人兴趣的过程。(2)科学组合教材,教法多样,形式多变。要让学生感到新颖,引起学生的兴奋,产生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3)正确评定学生成绩,激发、培养兴趣。教师对学生的成绩给予肯定,作出表扬和鼓励,这是一种良性刺激的强化方式,能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以取得成绩和进步,使他们树立信心,以此激发上进心、自尊心和集体荣誉感。但评价要公正、客观、及时,对一些消极情绪和存在的问题,教师要善意地指出,使学生看到成绩,找出差距,继续努力。(4)运用竞赛和游戏培养学生的兴趣。根据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因素,在教学中运用竞赛和游戏可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习的兴趣,同时引发学生创造性的思维活动,促进其创新能力的发展。
3.2 情景想象法
在体育教学中要培养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必须采用多种教法,要创造情景,启发想象。所以在课堂教学中要经常有意识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和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通过各种教学手段,以生活展现情境;以实物演示情景;以图画、表象、多媒体再现情境;以音乐渲染情境;以表演体会情境;以语言描述情境。利用教具进行示范,使学生从具体到抽象,从现象到概念,给学生一个想象情景,例如各种体育节、单项运动会、球类比赛、野营军训、郊游等。从而激发学生的情感,帮助学生理解体育教材,促进学生全面素质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3.3 问题争论法
爱因斯坦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学生在进行体育活动时,会遇到各种困难和问题。怎样解决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巧妙地设计问题,巧设问题法。即教师根据教材和需要巧妙地提出问题,以学生回答或讨论的方式进行,最后教师补充发表个人意见。争论法即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各抒已见,从各个方面、从不同角度探讨一个问题的多种答案,进行争论。由于争论必须经过认真思考,这样就提高了学生思维的逻辑与敏捷性,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由于争论有利于打破人平常习惯的思路,另寻途径,另找答案,争论法是智力激励的重要方法,不同的意见进行交流争论,从而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在巧设问题的前提下,要鼓励诱导学生大胆提出问题,要留给学生思索的空间,在充分肯定分析思考的同时,放手让学生猜想和提出假说。学生的创造能力主要表现在能够大胆怀疑、大胆争论、敢于冒险、有独特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等。教学中要让学生独立思考,使其在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4 发现学习法
传统的教学方式是:教师讲解、示范,学生练习。“发现学习法”不是直接把所要学习的内容提供给学习者,而是为学习者提供有关线索,由学习者自己根据线索独立发现问题,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提高独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成为“发现者”。其首要的学习任务是有所发现,如发现不同技术的共同属性,两种体育动作的相互关系,解决技术难点的新方法和达到目的的新途径等,以使学生在体育学习中体验“发现”的兴奋感,增强智力和能力,发展学生的推测、预判、对待解决难题的态度等创新能力。发现教学的一般操作程序是:(1)创设发现问题的情景。(2)建立解决问题的假说。(3)对假说进行验证。(4)得出符合科学的结论。(5)转化为能力。发现学习原则上是以教材为内容的学习,不要求发现教材以外的、前人未发现的知识,但由于发现学习不仅要求学生一般地认知,而且要求真情实感地认知,不仅仅知道其完整的结果,对达到结果的步骤也要学习,与接受学习相比,它要花费更多的时间,需要教师对教材进行精选,从众多教材中提炼出具有既广泛又强力的适用性的教材,使学生在教师的精心安排下“发现”,有利于培养学生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和发明创造的思维与能力。
3.5 合作讨论法
合作讨论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作为组织者、指导者,充分发现学生的主体性。在合作讨论练习中,学生处于一种极为民主宽松的学习氛围之中,思维活跃,会从多角度分析和理解教材,用发展的观点感悟教材。学练方面是学生自己讨论确定的,极易超越教材内容进行再创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质疑习惯和改革精神。例如,篮球中的“三攻二”简单形成比赛阵容,而攻防阵容是随对方的变化而变化的,防守二人可采用平行、重叠、斜线等站位方法,进攻三人则可采用空切、掩护策应、突破分球等方法突破防线。学生通过“讨论—实践—应用”的反复过程,逐步提高战术配合水平。这一总过程采用的是一种合作讨论、民主策划的学练方法,能使个体在小组中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和创新能力,在讨论中达到对思维的开发和知识的掌握的目的。在教学实践中,体育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充分利用体育学科的优势,启迪学生的创新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4.结语
创新是民族兴旺的不竭之源。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的学校教育,必须以发展人的创新思维、开发人的创新潜能为核心,通过体育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王渺一,郭海力.体育学科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途径和方法[J].体育教学,2000,(1):19.
[2]吴志超,刘绍曾,曲宗湖.现代教学论与体育教学[M].人民体育出版社,1993:178-180,187-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