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词与英语学习

2009-08-02 06:59
考试周刊 2009年12期
关键词:英语学习文化

徐 敏

摘 要: 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相辅相成。在英语中,动物词汇往往以与其文化相对应的联想意义出现在生活俗语中,在增加语言生动性的同时也给非母语的语言学习者带来了困难。本文对比总结了常见动物词在中、英两种语言俗语中的联想意义,并分析其差异产生的原因,以帮助语言学习者更深入地学习语言。

关键词: 动物词 文化 英语学习

一、引言

英汉两民族长期生活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中,由于传统文化差异、审美价值取向的不同,自然而然地对同一动物词产生不同的联想并赋予动物词以更丰富的文化内涵。语言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不了解英美文化,要学好英语是不可能的。越细致地了解所学语言国家的历史、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生活方式以至生活细节,就越能正确理解和准确地使用这一语言。因此,学习英语必须与其所承载的文化相结合,在这种结合中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

二、从传统文化的角度看中英两种语言里动物词的不同涵义

1.龙(dragon)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神异动物,身体长,有鳞,有角,有脚,能走,能飞,能游泳,能兴云降雨。在早期,古人对大多数自然现象无法做出合理解释,于是便希望自己民族的图腾具备风雨雷电那样的力量,像鱼一样能在水中游弋,像鸟一样可以在天空飞翔。因此许多动物的特点都集中在龙身上,龙渐渐成了:骆头、蛇脖、鹿角、龟眼、鱼鳞、虎掌、鹰爪、牛耳的样子,这种复合结构,意味着龙是万兽之首,万能之神。在中国文化中,龙象征着吉祥、权威、高贵和繁荣。在封建社会,龙是帝王皇权的象征,历代帝王都自命为龙,使用器物也以龙为装饰。时至今日,龙在中国人民心中仍是至高无上的,我们把自己的国家称作“东方巨龙”,自称为“龙的传人”。

2.“龙”在英文中一般翻译为“dragon”,但西方文化中的“dragon”与中国传统的龙除了形象有一些相似外,背景和象征意义都分别甚大。dragon起初是凯尔特人崇拜的对象,地位很神圣。中世纪初期,在大西洋上探寻新航道的维尔京人将自己的海盗船船首雕刻成dragon的样子,以此希望dragon赐予自己无穷的力量。基督教的诞生,使dragon的命运发生了一次翻天覆地的变化,dragon成为Satan的代名词。新宗教的诞生,难免会与老宗教有冲突,如同雅利安人入侵印度一样,就将原来土著崇拜的阿修罗“贬”为恶魔。龙在基督教中被视为恶魔的象征是源自Mesopotamia神话,在Mesopotamia神话中,龙是“海洋中恐怖的生命,具有祸害人,被神消灭的命运”。巴比伦神话中的英雄Marduk的对手Tiamato与Hittite神话中的Illuyankas,皆为其中例子。居住在Mesopotamia区域附近的犹太人也曾受其影响,并将这一种观念继承下去,龙在犹太教与基督教中渐渐成为恶魔的象征。

在《新约全书》的《启示录》第十二章第七至九节:“在天上就有了争战。米迦勒同他的使者与龙争战。龙也同它的使者去争战。并没有得胜,天上再没有它们的地方。大龙就是那古蛇。名叫魔鬼,又叫撒旦,是迷惑普天下的。它被摔在地上,它的使者也一同被摔下去。”在《圣经》中将龙视为魔鬼、撒旦、魔兽,对将基督教思想视为唯一正论的欧洲而言,龙变成了让人类遭受魔难的怪物,深受一般人畏惧。在《启示录》里,龙有着七个头十只角,能迷惑人心,使人步入邪道,七个头象征着绝对不可犯下的七宗大罪,十只角象征着可能犯下的十项小罪。被诱惑而犯罪的罪人会和龙一起被投入地狱之底。

3.近几年来,很多学者倡议大家都来主动地宣传我们的“龙”文化,把“龙”的英文翻译改为发音与汉语接近的“loong”,而不要被动地接受曾经的错误。当初将中国的龙翻译为dragon,就像是给圣人与杀人犯取相同的名字,但其实两者并无关联,让一个对中华文化不了解的西方人看到中国人崇拜龙的行为会让西方人产生中国人喜好崇尚邪物的负面印象。因此和国外友人交流的时候我们不要再用“dragon”来表示“龙”,要把这种曲解努力地扭转过来。让我们真正的龙文化发扬广大,而不是顺应错误,说什么改图腾之类的话语。这是作为五千年文化传承人的责任与义务。

三、从审美价值取向差异的角度看中英两种语言里的动物词

审美观是对美的理解和评价,美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是客观事物在人们心目中引起的愉悦的情感。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文化和不同社会集团的人具有不同的审美观。审美观具有时代性、民族性,在阶级社会具有阶级性。中英两个民族在审美价值取向上的差异造成了同一动物词在中英两种文化中产生不同的褒贬义,这与英汉两个民族对动物的好恶有关。

1.中英文中动物词比喻义有着相同的地方。

如我们都认为蜜蜂勤劳(as busy as a bee),鸟儿擅歌唱(as songful as a bird),狐狸狡猾(as cunning as a fox),骡子顽固(as stubborn as a mule)等。又比如英文中的一些短语和谚语:ride the tiger表示以非常不确定或危险的方式生活;Take heed of the snake in the grass.(草里防蛇);He that makes himself a sheep shall be eaten by the wolf.(甘心做绵羊,早晚喂豹狼/人弱受人欺)。尽管是两种不同的语言,这些动物词在句中却有着相同的象征意义,因此对学习也不会造成太大的困难,而学生也会将这些动物词与本国文化联系在一起,提高学习英语的兴趣。

2.在学习中尤其要注意那些在英汉两种语言中褒贬意义截然不同的动物词。

2.1蠢猪和快乐的猪。在英汉两种语言里,有时候对于同一种动物有完全不同的联想。在汉语中,我们经常说“蠢猪”这个词,来形容某个人很笨,因此在一般中国人的感觉中,猪就代表愚蠢。但在西方文化中,代表愚蠢的动物并不是猪,而是鹅(as silly as a goose)或者驴(as stupid as an ass)。在西方,猪不仅不代表愚蠢,有时甚至还代表快乐,比如as happy as a pig(像猪一样快乐)。

2.2健壮如牛与健壮如马。在两种语言里,也有不同动物表达类似比喻义的情况。中文里我们常常用健壮如牛来形容一个人身体很好。牛在中国的文化里是勤劳踏实的象征,人们用牛耕犁,“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表达了人们对牛的忠厚可靠以及索取甚少的肯定。而牛在西方文化中是财富与力量的象征,源于古埃及,依照《圣经·出埃及记》的记载,以色列人由于从埃及出奔不久,尚未摆脱从埃及耳濡目染的习俗,就利用黄金打造了金牛犊,当作耶和华上帝的形象来膜拜。直到现在,股票价格持续上升仍被称为“牛市”,因为牛象征生产与增值。虽然汉语里马也表示力量,如“千军万马”、“龙马精神”,但我们说健壮的时候,对应的是健壮如牛,英文里的表达则是像马一样强壮(as strong as a horse)。

2.3害群之马和黑色绵羊。“害群之马”的典故出自《庄子·徐无鬼》:“夫为天下者,亦奚以异乎牧马者哉?亦去其害马者而已矣。”比喻危害集体的人。在西方国家,人们认为黑绵羊的毛不如白绵羊毛珍贵。同时,黑羊混杂在白羊之间容易使白羊害怕,还有一个原因,人们认为黑色代表邪恶。“害群之马”在英文里对应为a/the black sheep (of the family)(黑色绵羊)。所以,英语表达使用颜色词加在与汉语不同的动物上,表达了汉语里的类似意思。

四、结语

动物词在中英文两种语言中,有的有着相同的象征意义,有的则有着不同的象征意义,甚至有的相冲突。英汉两种语言中有关动物文化内容的产生和发展与不同民族的历史背景、社会生活、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文化传统和生态环境等诸多因素紧密相连,它体现着两种文化的种种差异。在英语的教学中,善于总结动物词,由动物词为切入点,深入了解英语文化与汉语文化的相似与相异之处,对于强调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英语教学,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李叔源,孙力楠.龙的传说北京猿人遗址[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6.08:3-40.

[2]王世德.审美学[M].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出版,1987.03:20-22,33-36.

[3]平洪.英语习语与英美文化[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1:1-12.

[4]蒋磊.英汉习语的文化对照与对比[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38-41.

猜你喜欢
英语学习文化
文化与人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国潮热”下的文化自信
谁远谁近?
浅谈如何培养中职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微信对大学英语学习的辅助作用
高中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
优化教学方法轻松过“词桥”探析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