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真
文言文对推动国民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当前初中学生对文言文的厌学心理相当普遍,对学习文言文的恐惧不亚于学习外语。原因除了文言文本身年代久远,与现代人的语言习惯有很大差异外,还有初中生对文言文有语言障碍,这就需要对初中阶段的文言文教学采用恰当有效的方式方法。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或背诵一定数量的文言文篇目,加深对文言文的理解,让学生在背诵的过程中提高语言感知、直觉能力,积累一定的文言文基础知识。因此,在文言文的教学中,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很有必要。每教一篇文言文,首先让学生通读课文至少两遍,要求学生借助字典扫除障碍,读准字音,读清句式。其次让学生细读课文,要求学生参照文下注释,边读边理解课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再次让学生立足全篇抓住重点语段研读,在读的过程中,反复揣摩、理解文章的中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这样,可以达到对文章内容由整体感知到细部理解的目的。
在读的基础上,让学生口头翻译课文,口述文章中心和自己的感受。一是让学生把文章的每句话都用现代文“七嘴八舌”地讲出来,二是让学生把文章的中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讲出来,三是让学生把自己的疑难问题摆出来。这样不但可以促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课文,而且可以冲破不可言传的禁锢。具体做法是:先分组(每四人一组),再每组分别推荐代表就文章内容和疑难问题发言,不足的由本组成员补充。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充分发挥了他们的主动性;既训练了口才,又训练了思维。
在此基础上,教师针对学生读说中存在的问题,结合课文的重点、难点及文章的精彩处,给学生做适当点拨,这一环节至关重要。
1.点拨字音。文言文中有大量的生僻字、通假字、破读字、古音字(如古人名、古地名、古官职名、古器物名称)等,如不首先解决这些字词的语音问题,根本就无法诵读。如“然得而腊之以为饵”中的“腊”应读xī,不读là。通过点拨学生不会混淆。
2.点拨句读。文言文只有读清了句读,才有可能弄懂文章的词句结构和语言意义。如“其一犬坐于前”应停顿在“其一”的后面,而不应停在“犬”的后面,通过点拨,学生就能准确地掌握“犬”的活用现象,明白句子的意思。
3.点拨字词义。文言文的词义教学,不必一一讲解落实。只要把通假字和特殊的文言实词、虚词指点给学生,就可以了。如“食之不能尽其才”中的“食”同“饲”,喂养的意思。“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中的“无论”是“更不用说”的意思。
4.点拨句子。对学生在翻译中难以理解的句子,尤其是一些特殊句式,更要给予指点。如“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是“一鼓作气,再(鼓)而(气)衰,三(鼓)而(气)竭”的省略句,翻译时必须把省略的部分补充完整。“何不试之以足”是“何不以足试之”的倒装句,翻译时要恢复原有的语序。
5.点拨重点段、关键句、中心句等。如《捕蛇者说》一文抓住文中几处对比,比如“蛇之毒”和“永之人争奔走焉”的对比、蒋氏和其乡邻的遭遇的对比等,对此进行恰到好处的点拨,从而促使学生真正理解“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这一中心句的含义,达到真正了解文章内容的目的。
知识积累是能力提高的基础,有计划地进行积累,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古汉语的语言材料和知识,使之形成结构体系,而且能转化为能力,提高文言文的阅读水平。我们要求每位学生都准备一个笔记本,建立“文言文知识库”,并有计划、有重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整理。如:“走”系列词——步、趋、行、走、奔;官吏升降系列词——除、拜、擢、拔、迁、贬、谪、黜、左迁。通过比较归类整理,学生提高了在文言文阅读中的词语辨析能力,让课文里的“例子”真正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获得学会整理带来的极大益处。
文言文的练习必须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要针对文中的重点、难点等,精心设计一些题目让学生当堂完成,当堂回答。还必须重点训练学生的背诵、识记能力,采用多种方法形式进行训练,从而达到顺畅地朗读,理性地背诵的学习目的,要着力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努力将文言文教学工作落到实处,提高文言文教学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