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工科院校产学研一体化探索

2009-08-01 07:06宋国庆
现代企业文化·理论版 2009年4期
关键词:工学结合课程建设

卢 勤 宋国庆

摘要:文章从校企合作互利、人才培养互盈的角度论述了高职工科院校在产学研一体化方面的实践体会。从合作模式,人才流动、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课程建设、工学结合、成果转化几个方面浅析一些思考。

关键词:产学研一体化;课程建设;工学结合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45(2009)06-0192-02

产学研合作教育是充分利用学校与企业、科研单位等多种不同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以及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各自优势,把以课堂传授知识为主的学校教育与直接获取实际经验、实践能力为主的生产、科研实践有机结合的教育形式。这从根本上为了解决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脱节的问题,校企共同为社会培养人才和提高科技水平。

产学研一体化一方面是高职工科院校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另一方面也是繁荣地方经济发展和提高企业科技水平的良好措施。在当今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和探索的热潮中,对高技能人才培养在工科专业建设和课程开发中,研究探索“教师科研下企业;行业专家进课堂;生产案例入课本;学生在学干项目的模式”。

产学研合作教育一直被作为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加以推广,而由于资金运作,资源整合,社会需求,区域特色,人才流动,业绩考核,应用推广,工学结合,课程开发等问题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利用优势,大胆实践。

一、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学院是产学研的中心

(一)校企合作模式应有利于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即投入主体、研究开发主体、利益分配主体和风险责任承担的主体。但大多数企业普遍技术支撑不足,缺方法、缺人才,缺乏实验条件和创新能力。因此,产学研一体化是企业技术进步的重要途径。尤其是工科与产业的结合,帮助产业去摸索技术创新,并向产业提供人力资源。

此前学校的科研活动大多是两种形式:一是学校自办科技开发公司,公司作为学校通向社会的一个窗口,根据社会需求进行科研和教学改革。二是教师们自己与企业接触,技术服务和技术转让。由于社会认可学校的可信度,曾承揽过一些较大的技术应用推广项目。后来,由于资金不足,没有企业品牌效应和各项资质等企业经营管理机制,一度科研活动下滑。

产学研合作的领域日益扩大,合作内容也日趋广泛,合作模式将呈多样化发展趋势。只要有利于科技创新,有利于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合作模式可以是多样的。

(二)成立校企合作研发中心是产学研一体化的良好方式

企业与高校共建研发中心是建立高效稳定的合作模式之一。搭建科技合作平台是校企紧密合作的主要形式。通过共建研发中心,校企双方互利,成为高校与企业发展的技术支撑。

由于学院隶属天津市中环电子信息集团有限公司,有行业依托,有上级主管部门支持,利用研发中心,校企彼此提供工业性试验设备和场地、试验仪器设备和科技研发人才,并将研发成果孵化推广、实现产业化,还可以逐步建立起职业化的人才培养、培训体系。

二、产学研一体化构建企业人才蓄水池,打造双师结构教学团队

(一)学院作为人才流动的蓄水池和缓冲区

在现有企业中,人才流动是很频繁的。随着企业的变动和兴衰,企业中有经验的高技术人才,面临技术转向或无用武之地的现象。企业各自独立的管理方式也无法合理利用人力资源。如果在高校有一个产学研一体化的研发中心,则可以起到人才流动的蓄水池作用。

由于目前高职院校学生多教师少,急需有企业经验和工程能力的行业专家走上讲台。当企业生产下滑时可将专家“流入”学校,支援教育,储备知识能量,根据市场知识转型;当企业生产上升时,企业专家“流回”生产岗位,并可根据需求培养和带走一批人才。

(二)企业专家和专职教师共同组成双师型教学团队

学校的教学团队中有双师型的专职的教师,有兼职的行业专家,有调入的企业工程师,有合同制聘用的社会高技能人才,还有临时雇用的专业人士。在这样的教学科研团队,共同研讨教学改革;共同承担教育和科研项目;共同编写理论实践一体化教材;共同为企业技术服务;共同培养和向企业输送人才。

在产学研一体化下,用科研课题凝聚人、工程项目锻炼人、课程建设培养人、科技成果鼓舞人。打造有工程经验有创造精神的双师结构的团队。创造一种发现、培养、储备、使用的人力资源环境。

三、产学研一体化是工学结合模式的课程建设基础

(一)科研内容与课程建设的统一

产学研一体化能够扶持和提高企业的生产和本地区的经济建设。教师们和企业共同开发了MIS系统、多种电子产品和专用设备。与此同时,教师走人工厂,发现企业需求,从工程项目中提炼出教学内容,从生产实践中总结出典型案例,以实际产品作为教学载体,促进了教学内容的更新和教学方法的改革。

高职教育的特点是以市场为导向,在制定教学计划中,应以市场需求定专业;企业需求定课程;岗位需求练技能。如果大量的社会需求的科研生产项目课题与目前的教学计划内容脱节,就应及时顺应产学研过程中所发现的问题,更新教学方案。

(二)产学研一体化让学生接触科研项目

产学研一体化给学生搭建了一个工业系统的认知平台。通过宽广的工业系统学习,对入校的新生能明确学习目的和个人发展方向。感受现代工程的熏陶,开拓学习视野,激发学习热情,增强学习自觉性。

让学生参与企业网站制作,提高了创造能力;让学生参与软件开发,大部分能留在企业胜任软件维护工作;让学生参与智能产品开发,培养出了若干自主创业的人才。

四、产学研一体化努力实现科学技术转移

(一)学校实训基地工厂化可为企业提供新产品的试验基地

产学研一体化对技术转移以高校科技成果为起点,采取“孵化”的方式,经过开发研究和市场培育实现成果产业化。学校有不断更新的试验实训场地,将实训基地工厂化,有利于企业新品的试验。充分利用学校的资源,一方面解决了企业缺乏的试验条件,另一方面也能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得到锻炼。

(二)产学研一体化有利于跨学科利用资源

学校的优势是具有机械、电子、商务、管理等各方面的人才和科研环境,一个企业要处理好网络技术、通信技术、市场营销、网站建设、信息管理、生产改造、新品开发等环节。产学研一体化,可以综合帮助企业从经营管理到设计制造等各方面,提供全方位、相互关联、统一决策的技术支持。

五、结语

产学研一体化是造就人才的工厂。为年轻教师积累了工程经验;为企业专家创造了转型的条件;为在校学生有了工厂的经历;为毕业的学生提供了就业的渠道。

产学研一体化是科技创新的“孵化池”。科技人才有了用武之地,创新产品有了试验场地;校企资源有了综合利用的机会;促进地方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

猜你喜欢
工学结合课程建设
基于工学结合的《仓储岗位实训》学习成效评价体系探究
基于卓越计划的金属结构材料课程实践化改革与建设
资源、生态与环境学科群体系下普通地质学课程建设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