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乡居民消费差距指数分析与对策建议

2009-08-01 07:06范秀荣贺本岚
关键词:回归分析城乡居民

范秀荣 贺本岚

摘要:消费需求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而当前中国国内消费需求严重不足,且城乡居民消费水平差距呈现出不断拉大的趋势。如何缓解我国城乡消费差距过大、促进整体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对我国1990年以来城乡居民消费资料,运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多元回归分析方法进行的实证分析指出: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的深层原因在于城乡二元劳动生产率及产业结构差异,并提出了构建城乡产业发展支撑体系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城乡居民;消费差距指数;回归分析

中图分类号:F12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07(2009)03-0049-05

一、问题的提出

消费需求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但是,与投资和出口需求相比,消费需求又是最基础、最不可替代的。研究表明,当经济发展度过最初发展阶段,进入中级或更高级发展阶段后,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尤为突出,消费需求将成为一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最终动力。然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连续20多年的高速增长主要是由投资带动的,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消费需求却严重不足。1993—2003年我国消费率为59.5%,2004年为53.4%,2005年又下降到50%以下(同期世界平均最终消费率为78%),致使出现了高投资率及快速经济增长与低消费率并存的现象。投资与消费的增长极不协调,用过高的投资来带动经济增长,不但环境难以承载,而且一旦市场发生变化,还会出现生产能力过剩等问题,并有可能引发经济、政治等一系列社会矛盾。为此,中央提出“扩大内需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长期战略方针和基本立足点。要努力调整投资消费关系。”(2006年十六届六中全会)。一般来说,社会总需求中,最终消费应是三大需求中份额最大的部分,而居民消费在最终消费中约占80%,政府消费占20%。可见,居民消费直接、强烈影响着最终消费。居民消费需求不足将直接导致总需求的不足。

认真审视我国居民消费状况发现:居民的低消费率中,仍然存在着城乡居民消费的巨大差异,这是一个不容忽略的问题。本文对我国1990年以来城乡居民消费资料,运用了独立样本t检验和多元回归分析方法进行了实证分析,透析了城乡居民消费差距产生的深层原因,并提出了缩小我国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的对策建议。

二、我国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现状

(一)我国城乡居民人均消费水平差距不断扩大

长期以来,由于制度等方面的原因,人为地分割了城镇和农村,造成了我国城乡居民的消费水平一直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这种差距延续到今天不仅没有消除,反而更加拉大(见图1)。

从图1可以看出,我国城乡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且从总水平来看,城镇居民消费支出要明显高出农村居民。从绝对数看,1990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水平为:1278.89元,

由检验结果可以看出:(1)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消费支出方差是非齐性的,实得方差比值F=13.998的外测概率为零;(2)城乡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的平均水平比较中的统计量t=4.825,其实得外测概率也为零,说明城乡居民入均消费支出差异达到了极显著水平。综合两点,不但说明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的平均水平远高于农村居民,而且,城乡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方差过大,贫富差距悬殊,已经蕴含着极大的社会不安定因素。

在关注我国城乡居民消费水平差距的同时,进一步分析我国城乡居民消费结构仍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居民八大类消费支出中,农村居民的生存型消费比重高于城镇,尤其是农村居民食品消费支出占总消费支出比例(即恩格尔系数)仍比较高,2006年约为43%,比城镇居民高出近7个百分点;居住支出占总消费支出比例比城镇居民高出近6.2个百分点;而在衣着、交通通讯、教育文化娱乐等享受、发展型消费方面却大大低于城镇居民。总体看来,尽管城镇居民在医疗保健、服务等方面消费支出所占比重高于农村,但二者均不高,也就是说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消费结构均有待于进一步优化升级。

(二)我国城乡居民的边际消费率

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水平为584.63元,城乡居民消费水平差距并不太大;而到2007年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达到11855元,而同期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只有3265元,相差8590元。从相对数来看,1990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水平是农村的2.2倍,2007年该数据已经达到了3.6倍,而且还在继续扩大。据专家测算,如果考虑到城镇居民的社会保障制度及下岗职工的低保制度等与农村居民的无社会保障制度相比,实际城乡差距约为5:1或6:1。

为检验我国城乡居民消费水平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本文采用SPSS11.5软件对上述数据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检验结果见表1。

将1990—2006年我国人均GDP分别与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UC)和农村家庭人均消费支出(RC)建立线性回归方程,结果如下:

UC=0.61GDPH+1423.74

t=(18.28)(5.14)

R2=0.957

RC=0.16GDP+474.89

t=(16.70)(6.01)

R2=0.949

从以上建立的线性方程可以看出GDP每增加1元,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增加0.61元;而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仅增加0.16元,说明人均GDP的增加给城乡居民带来的消费效应是不同的,边际消费率城镇高出农村0.45元,同时城镇居民的自发消费比农村居民高出近1000元,说明随着我国城乡居民人均GDP水平的提高,消费差距还将继续拉大。

三、我国城乡居民消费差距拉大的实证分析

由于影响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的因素很多,既有自然、地理因素,又有经济社会发展等因素,且因素组和会产生不同的作用。因此,要准确把握所有影响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的因素是不可能的。本文旨在通过多元回归分析找出作用较大的主要因素。

(一)影响因素的选择

1.二元对比系数(X1)。二元对比系数,又称二元劳动生产率差异系数,是二元经济中农业部门和非农部门比较劳动生产率的比率。该指标反映城乡经济一体化程度,主要反映农业和非农业两部门劳动生产率的差异,也反映了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总体水平,用公式表示为:L=β12。公式中L表示二元对比系数,β1表示农业比较劳动生产率,β2表示非农产业比较劳动生产率。二元对比系数越小,表明两部门差别越大,即二元性越大;反之,二元对比系数越大,表明两部门的差别越小,即二元性越

小。由于劳动生产率是劳动收入的基础,而收入是影响消费的主要因素,因此,二元对比系数是影响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的因素之一。

2.人均GDP(X2)。人均GDP是衡量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经济的发展可以为居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改善生产、生活条件,而这些改进又会进一步促进城市和农村的经济发展,影响城乡居民消费差距。

3.产业比(X3)。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是影响消费水平的重要因素。以农业部门增加值和非农业部门增加值之比表示的产业比是反映产业结构差异的一个综合性指标。一般情况下,非农产业GDP的增长速度快于农业GDP的增长速度,产业比下降,城镇居民收入增长幅度就会大于农村居民收入增长幅度,从而城乡居民消费差距拉大。

4.消费差距指数(yi)。这里定义消费差距指数yi,是用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对比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所得的比例,用于反映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的相对水平,作因变量。

(二)相关分析

表3说明产业比(X3)与城乡居民消费差距指数的相关程度最强,简单相关系数的绝对值为0.926;二元对比系数(X1)与城乡居民消费差距指数的相关性次之,简单相关系数的绝对值为0.905;人均GDP(X2)与城乡居民消费差距指数的相关性较弱,简单相关系数仍然达到0.803。这说明所选择的3个因素都影响了我国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的变化。

(三)建立模型

为说明各因素对我国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的影响程度,本文根据1990—2006年的有关数据,把城乡居民消费差距指数作为被解释变量,二元对比系数、人均GDP和产业比作为解释变量,采用逐步回归的分析方法,经SPSS11.5软件计算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经过逐步回归,人均GDP变量被剔除,这是因为人均GDP与二元对比系数有很强自相关。最终保留二元对比系数和产业比两个变量(见表4、表5)。最终得到模型为:y=4.51—5.309X1-2.898X3t=(24.018)(-3.845)(-4.944)模型F(F=98.693)检验的精确概率值为O.000<0.05,说明模型中所选人因素对我国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的“总影响”是显著的,各因素也均通过t检验。即我国城乡居民消费差距变化可以通过二元对比系数(X1)、产业比(X3)来解释。比较小的估计标准误差0.0944反映了回归模型的拟合效果好。此外,该模型还通过了经典的计量经济学检验,不存在异方差和自相关。模型中的第一个回归系数-5.309表示在其它因素保持不变的情况下,二元对比系数每增加0.01,城乡居民消费差距指数就会减少0.05309;第二个回归系数-2.898表示在其它因素保持不变时,产业比每增加0.01,城乡居民消费差距指数就会平均缩小0.02898。

四、缩小我国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的对策建议

由前面结果可以看出,农业对非农产业的产业比和农业对非农业劳动生产率的二元经济对比系数与城乡居民消费差距指数都呈现出负相关关系,就是说,努力提高产业比和二元经济对比系数是缩小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的关键。、

(一)努力构建城乡产业发展支撑体系

1.提升城乡产业自身发展水平的同时改善产业比。城乡产业差距是客观存在的,无论是产业布局、生产过程、组织方式,还是在需求弹性上都是难以消除的。但是,在城乡之间形成合理的产业分工协作,以城市现代工业和服务业的发展带动和促进乡村农业的现代化,使城乡产业效率差距不断缩小(即本文所定义的农业对非农产业的产业比不断拉大),并逐渐趋于一致。

2.强化城乡产业关联度,实现城乡产业融合。城乡产业有别,但城乡产业之间以产品和劳务为纽带,可以形成直接的技术经济联系以及不同产业部门之间的生产要素互动。就是说,基于城乡两种不同特质经济社会单元和人类聚落空间而形成的城市产业对乡村的依赖,和农业对城市的依赖是必然的(戴宾,2008)。因此,可以通过城乡产业互动形成合理分工协作,以城市产业带动乡村产业发展,使城乡产业效率差距不断缩小(即本文所定义的二元经济对比系数拉大),改变二元经济对比系数。

3.依托城乡市场,促进城乡产业发展和强化。积极开拓农村消费市场,拓展城市产业的市场空间,强化市场消费为中心的产业发展理念,以城市消费市场带动和促进乡村居民消费,改善城乡居民消费对比系数。

(二)采取有力措施,切实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通过前述分析可以发现,人均GDP的增加对于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边际消费率不同,其影响差距很大。所以,应积极调整收入分配,促进农民增收,政府可以采取政策倾斜:其一,对农村居民的农业生产采取直接扶持和保护,从而达到农民增收;其二,建立城乡一体的社会保障体系,统筹城乡居民社会保障,消除收入分配的隐性障碍,达到农民增收。

(三)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城镇化进程

研究表明,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可以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同时,统筹城乡发展,建立城乡统筹下的户籍制度和教育均衡发展制度,进一步放宽农民进城落户的条件,允许外来人口按职业或者居住地入户。并保证农民子女公平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素质和就业技能等,都可以在提高农民收入的同时缩小城乡居民的消费差距。

猜你喜欢
回归分析城乡居民
国家印发《关于做好2018年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工作的通知》
河南金融发展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协整分析
河南金融发展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协整分析
2018年度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缴费工作启动
中国经济发展状况与大学生就业情况的相关性研究
城乡居民医疗费用的相关性与回归分析
基于变形监测的金安桥水电站坝体稳定性分析
森林碳汇影响因素的计量模型研究
河北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消费统计分析
河南省经济增长质量与创新能力关系的实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