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由鼠伤寒沙门氏菌引起的食物中毒

2009-07-31 08:52苏明彦
中国实用医药 2009年9期
关键词:食品卫生烧鸡沙门氏菌

苏明彦 张 丽

2007年6月30日,我市郊区某饭店发生一起食物中毒,后经流行病学调查、实验室诊断确

认本次食物中毒系鼠伤寒沙门氏菌污染烧鸡所致。现报告如下。

1 流行病学调查

2007年6月30日,某饭店婚宴就餐人数267人,餐后99人发病,79人住院。无年龄、性别差异。患者潜伏期最短2 h,最长72 h。多数患者初期恶心、头痛、头晕、发冷、全身无力,继而呕吐,剧烈腹痛。腹泻一般6~10次以上,为黄绿色水样便。体温38.5℃~41℃,多数经3~5 d对症治疗全愈。

2 检样

剩余食品、呕吐物、便。

3 实验方法

3.1 镜检 将上述样品直接进行革兰氏染色及镜检,镜下可见革兰阴性杆菌及其他杂菌。

3.2 病原菌的分离鉴定 按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1]进行。

3.2.1 增菌及分离 分别将上述检样进行前增菌,37℃培养24 h后再接种于各自的分离平板。经培养后在血平板上未见溶血菌落,排除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可能;在亚硫酸铋琼脂平板上有可疑菌落生长,菌落为深棕褐色,周围有黑色圈,对光观察有金属光泽,并为平板上的优势菌,镜检为G-阴性杆菌。

3.2.2 生化试验 挑取可疑菌落接种TSI琼脂,培养后取斜面阴性、底层产酸、硫化氢阳性菌落,接种于21种革兰阴性杆菌新编码系列生化培养基,37℃ 24 h培养,试验结果:ONPG-,精氨酸+,赖氨酸+,鸟氨酸+,柠檬酸盐+,硫化氢+,尿素-,IPA-,吲哚-,V-P-,明胶-,葡萄糖+,甘露醇+,肌醇+,山梨醇+,鼠李糖+,蔗糖-,密二糖+,苦杏仁甙-,阿拉伯糖-,氧化酶-。编码值6704750,为沙门氏菌。

3.2.3 血清学鉴定 用卫生部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沙门氏菌属30种诊断血清进行沙门氏菌血清分型,其中O抗原A-F多价凝集,B群O抗原4凝集,H抗原i,2凝集,盐水对照不凝集,鉴定为鼠伤寒沙门氏菌。

4 讨论

食物中毒中细菌性食物中毒居首位,而细菌性食物中毒又以沙门氏菌引起的中毒居多。世界各地除日本外皆以鼠伤寒沙门氏菌引起的食物中毒占比例最大。沙门氏菌感染动物宿主广泛,如猪、鸡、鸭等,与之对应的中毒食品也多为肉类,尤其熟食类。本次中毒从剩余的烧鸡、患者呕吐物、便样中均分离出鼠伤寒沙门氏菌。从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检验结果综合判断,该起中毒为鼠伤寒沙门氏菌引起,中毒食品为被鼠伤寒沙门氏菌污染的烧鸡。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发病99人均食用过烧鸡,烧鸡是饭店从个体摊贩处购买,由于需要量较大又赶时间,所以加工点在前1 d就将其制作完,怕影响口感并没有冷藏,6月末天气比较炎热,湿度大,适合细菌在被污染的食物中大量生长繁殖,烧鸡又为即食食品,吃前一般不需加热,故此导致本次中毒的发生。另外我们多年来对饮食服务行业从业人员肠道致病菌检测结果显示,沙门氏菌带菌率为1%~2%,所以这些人群在疾病传播和食物中毒事件中也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本次中毒发生在城乡结合部,也是食品监督管理的薄弱区,无论经营者还是加工者,食品卫生知识相对缺乏,在此建议相关部门要加大监督执法力度,加强部门间配合,确保百姓安全消费和生活。

参考文献

[1] 食品卫生检验方法微生物学部分,GB/T4789-2003.

猜你喜欢
食品卫生烧鸡沙门氏菌
高校食品营养卫生与安全现存问题与对策分析
食品卫生与营养学科建设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沙门氏菌席卷美国23个州,感染212人
幸福鸡
有效选择沙门氏菌培养基
美国多州发生沙门氏菌感染事件
关于学校食品卫生安全的问题及对策
澳大利亚沙门氏菌疫情创新高
以牙还牙
买烧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