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教材二次开发的个案分析

2009-07-31 01:01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2009年6期
关键词:教材内容课程标准新课程

许 静

新课程改革倡导教师转变教材观,有学者提出了“圣经式”教材观和“材料式”教材观,还有学者提出知识观的教材观和智慧观的教材观。虽然提法有所不同,但实质上都涉及到教学实践中一个根本的问题:“用教材教”还是“教教材”。这就必然涉及到“教材内容”和“教学内容”两个概念,这两个概念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教材内容是相对静态的、稳定的,教学内容则是开放的、动态的。教学内容是在教学过程中创生的,教学内容具备了教材内容所无法包含的内涵,教材内容如何转化为教学内容,内在地隐含着教师对教材内容的个性化演绎和创造,这实际上是教师对教材的“二次开发”。基于以上认识,我们深入中学收集实证材料,通过对教材内容和教学内容的对照和比较,揭示中学物理教师对新课程的理解和把握,分析教师教材观的现实转变。

一、研究方法和样本的选取

我们采用课堂观察和个人访谈的方法收集资料,对每位教师的访谈均在课堂观察之后。课堂观察的内容为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1》第一章第六节“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课堂观察采用课堂观察表和随堂笔记进行记录,课堂观察后,再根据记录情况对观察结果做进一步整理。研究过程中,我们选取了天津市不同中学的四位物理教师,教学内容为同一教材内容。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教材内容。课程标准对“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的要求是:了解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由此可以看出,课程标准对这节内容的要求不高,该节内容在教材中占的篇幅也不大。将四位教师的课堂教学内容与教材内容做比较,从中可以看到各位教师对教材内容不同的处理方式分别呈现了四位教师具体的教学内容。

从四位教师的教学内容可以看到,每位教师都或多或少地对教材内容进行了调整或补充,通常不会减少教材中的内容。美国学者大卫·李·斯迪文森和大卫·贝克尔(Stevenson,D.Land Baker,D.P)一项研究表明,教师实际所教的课程内容与课程规定内容在数量上存在很大的差距。本调查进一步佐证了,教师不可能完全把教材内容原封不动地传递给学生,他们往往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教师A、教师c、教师D对教材的处理方式基本一致,教师B增加的内容较多。从访谈中我们了解到教师调整和补充教学内容的原因,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1)本节内容教材中讲述的偏少,而且难度偏低,与习题的差异较大,如果完全按课本讲,同学们在做题时也许会遇到很多困难。因此,这部分内容应当较为丰富地讲解(教师A)。(2)从教学内容连贯性的角度考虑,每次讲新课时都要重复学生模糊的内容(复习与本节有关的知识)。教学过程中要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教材要求,做什么习题能巩固所学内容等,主要还是以教材要求为准。对于教学内容的顺序没有大的改变,增加内容是为了让学生从多个方面理解概念.强化记忆,以及应对考试的需要(教师D)。(3)教学时主要考虑大纲(课程标准)要求,知识的结构及联系,还有学生的层次及接受能力。要透彻地理解教材,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内容编排、补充,这样才能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教师B,教师c)。我们看到几位老师都谈到了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和“学生的接受能力”进行教学内容编排和补充。实际上,老师们所指的主要是学生学习的相关铺垫性知识,以及怎样应对解题和考试的需要。因此物理解题技巧和例题,往往是教师增加的教学内容。教师B对教材内容的变动是比较大的,笔者多次听过他的授课,明显地感受到他具有较强的教学能力,对物理教学有自己的理解,对知识点的处理比较娴熟和透彻。从表四可以看到,教师B的教学内容与课程标准的要求相比,知识点拓展得较深。教师C是四位教师中教龄最大的一位,他认为,“照本宣科”不是一种好现象,教学效果往往不好。

对于新旧教材的差别,教师A认为:“现阶段的新教材较以往的知识量可谓只多不少,而现在课时又少了,刚接手的时候感觉十分困惑。经过教研发现书本上的知识不需要老师讲授得淋漓尽致,我们要做的是讲述知识体系的精华,以及处理问题时的技巧,其余了解的内容放在课下时间。”由此看来,教师们对于新课程理念有了一定的理解和把握。不同教师对教材内容的处理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与他们自身的教学能力、教学经验等有很大的关系,这其中折射出教师教材观的转变,以及新课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和困惑。

在教材内容和教学内容之间,存在着一片不确定性的开阔地,这为教师创造性地教学提供了发展的空间。物理教师应依据课程标准、具体的教学情境和学生学习的需要以及自身的教学能力,对教材内容进行个性化演绎和创造,合理地开发和组织教学内容,逐步从“教教材”走向“用教材”。首先,教材观的转变是有效实施新课程的重要保证。有怎样的教材观,就有怎样的教学观,教材观从根本上影响着教师的教学方式。要顺利实施新课程改革,必须实现教材观的转变。物理教材不仅仅限于事实性知识,原理性知识(概念、原理),其中还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和鲜活的方法。它不仅向学生展示了知识,还向学生展示了获得知识的过程与方法,让学生逐步体验到如何从实践中发现和提出问题、认识和解决问题。课堂教学中,学生获得的知识是教材呈现的知识、教师的个人知识、师生互动产生的知识三者的有机融合,教学内容是在师生积极互动、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中的动态生成。因此,教材不是教学的唯一对象和依据,绝不是对教学内容的规定和限定,教材作为一种信息资源,是促进学生发展的工具和手段,是为开展教学活动使师生互动产生知识提供的一种范例。其次,教材观的超越是知识观教材观向智慧观教材观的转变。新的物理课程标准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实现,掌握教材中的知识、技能只是教学目标的一部分,课程标准中那些非确定性的指标如情感、态度、策略和方法、价值观念、思维、发展等等,都只能是运用教材的结果,而不是记忆和掌握静态教材知识的结果。教材呈现的知识与课程标准中提出的更高层次的知识是有差别的,如何去实现知识的超越,是在新课程实施中存在的困惑之一,这就需要物理教师在课程改革的实践中去开发和拓展,以此围绕教材展开对话和交流,解释和重构知识的意义。同时我们看到,知识观的教材观在实践中依然还有存在的空间。知识观的教材观在创造力培养方面显得乏力,也与基础教育新课程的理念存在着很大的差距,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和发展,教材观呈现出新的转向,这种转向的根本特征就是智慧观的教材观,即以教材呈现的知识为途径和手段,通过它实现智慧或发展的目的。考虑到我国传统教学惯性的作用和社会发展的限制等因素的影响,教材观的转变决非一朝一夕的事情,知识观的教材观不会很快淡出,智慧观的教材观将会逐步成为教师的必然选择。

猜你喜欢
教材内容课程标准新课程
整合教材内容,为写作教学提供更多方向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中英高中地理教材内容的比较及启示
高中历史必修与选修教材内容融通之初探——以选择性必修一的复习课为例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
关于高职院校国学教材内容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