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教十多年来,我接触过许多学生,批阅过无数试卷,可碰到零分试卷却是平生第一次。
那是我担任初三语文任课教师时,在一次月考中发生的事。一名学生在月考试卷上填写了自己的姓名后,整份试卷只字未动,就交了上来,俨然一位“白卷先生”。他为什么不做试卷?是公然的挑衅,还是无声的抗议?
我的思绪回到过去平日的课堂。
镜头一:上课铃响过之后,有人喊报告,一个学生走进教室经过我身边时,一股烟味飘了过来。“站住。”我熟练地从他的衣袋里摸出一盒烟,班上同学轰然大笑起来。他就是本篇文章的主人公—李甲。
镜头二:“李甲,你的作业交了没有?”他慢慢地站起来,低着头说:“我放在家里了。”“你咋不把你自己放家里,你多少次作业没交了?下课后,你到教研室来一下。”我没好气地说。……“李甲,你这几天学的课文背会了没有?多少天了,就学了这么几篇文章,你一天都干啥了?背不会,就不要上课。”
正如上面所述,不知从何时起,李甲变得对学习毫无兴趣,我对他也日益感到厌烦,常常会恶声恶气,同时,我明显地从他的举止、语气、神态中,感受到他对我的抵触情绪。这次,他终于把对我的愤恨,用一种独特的形式表现出来了,他想看到我被气得火冒三丈的样子。万般无奈,我只好请来了他的家长。通过交谈,我了解到,他是家中最小的且是唯一的男孩。他父亲从来就不管他。对于孩子的这种错误做法,他的家长说:“我们也无能为力,多少好话说完了,他就是听不进去。”
面对这种情况,我陷入了两难之境。如果为了保存我所谓的脸面,这个学生就很有可能很快离开学校,带着对我的怨恨,走上社会;而如果不严肃处理,下次考试,也有人像他一样上交白卷,那不是出更大的问题了吗?
我该怎么办呢?……我决定,先找他做一次推心置腹的谈话。
“李甲,你这次交白卷,出于什么心理,我是清楚的。老师以前在全班面前搜你兜,是我不对,损伤了你的脸面,可是,你作为学生,抽烟是不对的,况且这对你的身体也不好,我希望,你尽可能的少抽或不抽,我也保证今后不会再翻你的口袋。平时老师上课对你不够礼貌,说话有些伤你的自尊,在此,希望得到你的谅解。”
“李甲,你说老师说的对吗?我相信下次月考,你一定会考出自己满意的成绩。”望着他转身离开教研室的背影,我不知道,这些话对他会有多大的作用,但是,我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解决我们的矛盾,我也期待奇迹的出现……
镜头一:“下面,我们就‘愚公是否愚蠢展开一次小型的辩论,谁能主动上来?”他——李甲,竟然举手了!“好,李甲同学。还有……”
——这次辩论中,李甲表现很好,博得同学们的掌声,我当众表扬了他。
镜头二:月考后,“这次李甲同学考了85分,比前两次已有很大的进步,我相信,中考时他一定能考个更理想的成绩……”
自那次长谈之后,李甲有了许多变化,而我也在践行着自己的诺言。看到他些许的变化,我都会感到欣慰。最后,值得一提的是,他在中考中,语文考了92分。这虽是我教学生涯的一个小插曲,但里面却蕴含着深刻的道理。
哲学家詹姆士精辟地指出:“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要求是渴望被肯定。”因此,我们教师即使面对的是后进生、学困生,也应该抱有一颗宽容之心,用鼓励的话语包容他们的过错,唤醒他们迷失的心灵,使他们有改过的机会,用诚挚的态度肯定他们的成绩,鼓起他们奋斗的力量,使他们在学习上有所收获。
我想,我们每位教师如果能多一些宽容和谅解。能用关爱的眼神去看待每一位学生,那么,何愁“桃李”不“芬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