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数学课如何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2009-07-30 09:50梁志军
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 2009年3期
关键词:数学家中学数学例题

梁志军

德育教育是总体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实施德育教育,是中学数学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任务之一。特别在新课程下的今天,有相当一部分教师还是热衷于只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以为学生只要学习成绩好了一切都好了。还有的学校领导由于受到升学观念的影响,在学校“素质教育喊得惊天动地,应试教育却搞得扎扎实实”,殊不知,对于一个学生的一生的成长来说,学习成绩并不能说明全部,还有更多的问题值得我们教师去关注。作为一个数学教师,笔者在数学教学中常常尝试着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到整个课堂中,使学生在课堂中学到的不单单是学科的知识,更多的是获得思想品德方面的提升。那么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根据学科的特点,更好地渗透德育教育呢?笔者从下面四个方面谈谈粗浅的看法。

一、传授数学知识培养学生唯物辩证观点

中学数学中蕴含着极其丰富的辩证唯物主义因素。在数学中,应该结合教材的特点,有目的有意识地渗透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运用这些观点、立场和方法传授知识,有助于学生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和正确的世界观。如通过从实际问题引入数学概念,讲清数学知识的实际来源以及实际应用,指导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懂得数学理论来源于实践,服务于实践。通过讲清如加法与减法、乘法与除法、乘方与开方等运算的区别与联系,讲清它们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依存,又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转化,使学生体会到对立统一的基本内容。质量互变规律也广泛地反映在中学数学中,如讲两圆位置关系时,通过模型演示,使学生观察由于运动而产生两圆半径和圆心距之间数量关系的变化,对两圆位置关系这一质的变化所造成的影响,使学生受到物质是运动的,量变能引起质变的教育。通过单元复习和综合题练习,渗透事物“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思想等等。总之,通过科学知识的传授,逐步树立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使学生更进一步理解特殊与一般的辨证关系,对立统一规律是客观存在的,掌握严密推理的逻辑思维,养成在处理问题时,顾全大局、实事求是、一分为二的良好品质。

二、介绍我国古代数学方面的光辉成就。增强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

我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在数学方面也有着辉煌的成就。如在负数和它的运算方面,在公元1世纪的数学名著《九章算术》中就已有记载,我国是最早承认负数的国家,古希腊不承认负数,印度到公元7世纪才承认负数,欧洲人一直到15世纪才知道负数。又如,我国西周开国时期(约公元前1千多年)的商高就发现了勾股定理。在《周髀算经》书中记载:“勾了三,股修四,弦隅五。”这个定理我国的发现比西方早五百多年。刘徽首创“割圆术”,科学地得出徽率(圆周率)3.14;祖冲之对圆周率进行运算得出杰出成果:3.1415926<π<301415927。这些杰出的数学家及其成就,把中国数学推向了一个又一个高峰。通过这些史料的介绍,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和祖国悠久文化的思想感情,培养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同时,教育学生奋发图强,努力学习,为将来担负起振兴中华的重任打下基础。

三、介绍一些杰出数学家的优秀事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树立为国为民而学的崇高理想

德育的教育方法之一是榜样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榜样对青年学生具有最大的感染力和说服力。许多数学家不仅成就卓越,而且德才兼备,是人类优秀分子的代表。如在国内外享有盛名的我国数学家华罗庚的青少年时代,处于十分不利的环境中,艰苦的生活和失学,多次遭受不幸和打击,直至重病卧床六个月,但他仍以惊人的毅力,战胜一个又一个困难,靠自学成为著名的数学家。

18世纪的大数学家欧拉,从19岁就开始著述直至76岁,半个世纪写下了大量的书籍和论文。在失明之后,仍以惊人的毅力从事著述,凭着他的记忆和心算,还以口述的方式著作了好几本书和多篇论文。这种不怕艰苦的学习和工作精神,的确是学生学习的良好榜样。教学中适当介绍优秀数学家的事迹,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向学生生动地介绍古今数学家的崇高思想和光辉业绩,能够培养学生的坚强意志,激发其热爱数学、学好数学、学好本领为国立功的信念和抱负,树立振兴中华,为科学献身的志向。

四、结合课本例题、习题和编拟有关例题、习题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教育

中学数学例题、习题内容丰富多彩。在数学中,结合教材的特点,积极搜集德育素材,通过对数学内容的讲授,使学生了解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和建设的伟大成就,人们健康向上、助人为乐的精神风貌,培养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例如,通过学习和讲解增长率中的例题、习题,可向学生穿插讲述新中国成立六十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取得的成就,如2008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为300670亿元,比上年增长9.0%。全年肉类总产量7269万吨,比上年增长5.9%。全年水产品产量4895万吨,增长3.1%。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761元,比上年实际增长8.O%;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781元,比上年实际增长8.4%。这些数据无可辩驳地说明,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综合国力大幅度跃升,人民得到的实惠越来越多,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得到了充分显示。

人口、资源、环境,是困扰着人类的三大主要问题,也是影响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数学中对学生进行人口、资源、环境的教育,也是落实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例如,学习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应用题时,笔者编拟如下例题:兴江区2005年底人口为80万人,耕地与森林总面积为300万亩。到2007年底,两年间,由于城乡建设,土壤质地退化,森林乱砍滥伐,耕地面积减少3%,森林面积减少6%,这样森林与耕地总面积就减少5%。问该区每年平均减少耕地和森林面积各是多少万亩?如果兴江区每年人口平均增长率为1%,那么到2007年底,人均占有耕地和森林各是多少亩?

通过对编拟例题的分析与解决,增强学生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同时向学生讲明我国虽然以地大物博著称于世,然而由于人口众多,人均自然资源的占有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如人均耕地、森林、水及草地资源量分别仅占世界人均量的25%、20%、25%和30%,且随着人口的剧增还在不断下降。通过这些介绍,增强学生的人口忧患意识,提高学生保护资源和环境的意识,培养学生环境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激发他们热爱家园、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良知。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对学生实施德育渗透教育,不仅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也是数学教学实践的需要,同时也是我们每个数学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因此,教师必须自觉地做好教书育人的工作。教学中教师要注意研究教材内容,积极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识水平,采取一些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方法,点点滴滴,有机渗透,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从而达到德育、智育的双重教育目的。

猜你喜欢
数学家中学数学例题
《上海中学数学》2022年征订启示
《上海中学数学》2022年征订启示
《上海中学数学》2022年征订启示
《上海中学数学》2022年征订启示
“买来的”数学家
爱睡懒觉的数学家
由一道简单例题所引发的思考
数学家相亲
由一道简单例题所引发的思考
向量中一道例题的推广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