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2009-07-30 09:50李志彬
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 2009年3期
关键词:创新能力思维数学

李志彬

摘要:“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使学生能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创新教育已成为数学教学的一个重点,它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其核心是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多方位观察,多角度思考,广泛联想,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和活跃的灵感,促使他们去认识数学领域的新发现、新思想、新方法等,为形成创新技能打下基础。为此,在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既需要教师的指导,更需要学生自身的发展,只有在师生共同的配合下,才能教学相长。

关键词:数学教学培养创新能力

国家的兴旺、民族的振兴呼唤着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新教育。江泽民同志多次强调:“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从当今社会的发展和人才需求的角度来看,社会对人才的评价标准发生了变化,不但要求知识渊博,而且要求具备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再从未来社会学的角度来看,创新教育既是人才培养的基础,又是人才使用的需要,更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为适应社会的发展要求,我们的教育观念、教育模式需要不断的改革,我们提倡的创新教育,不但在教育的设备、手段、工具要更新,更重要的是教育观念的更新。数学是基础教育的主要内容,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发展创造力是时代对我们教育提出的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要成为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目的和一条基本原则。那么如何在数学课堂上实施创新教育呢?

一、数学教师必须树立创新的教学思想

思想是行为的先导,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能否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教学的重要目标,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思想。因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始终是教学的设计者、组织者、实施者,起着主导作用。如果教师教学思想陈旧,教学上就不敢有所突破、有所创新,学生只能是“听众”、“知识容器”,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也就无从谈起。所以,作为教师首先要树立创新的教学思想;其次,要把这种思想落实到实际教学中,这样就会有意识地把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教学始终。在教学设计上创新,在教法上创新,在教学手段上创新,给学生以启迪。例如,初一数学“同类项”这一节,首先提出问题:小李有长方形(长为a,宽为b),正方形(边长为z),正方体(棱长为y)各2个,小刘有同样的图形各5个,两人合起来长方形的周长、正方形的面积、正方体的体积各是多少?有几种算法?由学生列出代数式;

(1)2×4x-F5×4x或(2q+5)4x;

(2)2ab+5ab或(2+5)a6;

(3)2y3+5y3或(2+5)y3。

然后引导学生得出同类项的概念,找出合并同类项的方法,并且要求学生用语言叙述和举例子,达到了本节课的目的,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整堂课都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以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本,课堂气氛活跃。由此可见,教师创新的教学思想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二、宽松愉悦的教学氛围是学生创新能力形成、发展的前提和条件

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是创新能力形成发展的前提和条件。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否展开,想象的翅膀能否高飞,思维能力、想象能力能否形成,这些方面与课堂教学的氛围有直接的联系。一般来说,在课堂上教师“一言堂”,绝对权威,不允许学生发表意见,学生的思维能力特别是求异思维和想象思维能力就无法形成与拓展,创新能力只能是无源之水。作为教师,应该有意识地营造一个宽松愉悦的教学氛围,这样学生在教学中没有任何的思想负担和心理不安全感,就能够主动地参与教学,敢于发表独立的见解,或修正他人的想法,或将几个想法组合为一个更佳的想法,从而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集体创新能力。值得注意的是,任何合作都不要让有的学生处于明显的从属地位,都应细心把握,责任确定到每个学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潜能。

三、充裕的自主学习时间和空间是创新能力形成、发展的保证

要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以形成和发展,就必须给学生以充裕的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动脑、动手。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必须认真研究教材和大纲,对教学内容进行重组,根据学生的实际,设计不同梯度的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课题,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角,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让他们主动地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而教师只是在关键处点拨、引导。在教学中设计一些带有探索性的实践课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提高动手能力,从而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意识。

四、树立学生的创新兴趣是创新能力形成、发展的源泉

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兴趣是学习的重要动力,兴趣也是创新的重要动力,创新的过程需要兴趣来维护。利用“学生渴求他们未知的、力所能及的问题”的心理,培养学生的创新兴趣;合理满足学生好胜的心理,确保培养创新的兴趣;学生都有强烈的好胜心理,如果在学习中屡屡失败,会对从事的学习失去信心,教师应创造合适的机会使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对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是有必要的。利用数学中图形的美,培养学生的创新激情。生活中有大量的图形,有的是几何图形本身,有的是依据数学中的重要理论产生的,也有的是几何图形组合,它们具有很强的审美价值,在教学中宜充分利用图形的线条美、色彩美,给学生最大的感知,充分体会数学图形给生活带来的美。

利用数学中的历史人物、典故、数学家的童年趣事、某个结论的产生等等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学生一般喜欢听趣人趣事,教学中结合学习内容讲述数学发展的历史和历史上数学家的故事,像数学理论所经历的沧桑、数学家成长的事迹、数学家在科技进步中的贡献、数学中某些结论的来历等。既可以了解数学的历史,丰富知识,又从而增加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其创新精神。

五、注重开放题的教学是创新能力形成、发展的有效途径

沿袭已久的教育内容和方法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品质。数学作为一门思维性极强的基础学科,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方面有其得天独厚的条件,而开放题的教学,又可充分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尤其对学生思维变通性、创造性的训练提出了新的更多的可能性。所以,在开放题的教学中,选用的问题既要有一定的难度,又要为大多数学生所接受,既要隐含“创新”因素,又要留有让学生可以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充分施展他们聪明才智的余地。如调查本校学生的课外活动的情况,面对这个比较复杂的课题,一定要给学生以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进行充分地探索和交流。首先,学生要讨论的问题是用什么数据来刻画课外活动的情况,讨论结果是采用调查和收集数据。接着的问题是“可以调查哪些呢”。对此,学生可能有很多想法,对学生提供的办法不要急于肯定或否定,应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充分讨论,认识到不同的样本得到的结果可能不一样,进而组织学生深入讨论:从这些解释中能作出什么样的判断?能想办法证实或反驳由这些数据得来的结论吗?这是一个开放题,其目的在于通过学习提高学生的发现问题、吸收信息和提出问题的能力,注重学生主动获取知识、重组应用的能力,从综合的角度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六、引导、鼓励学生质疑、解疑是创新能力形成、发展的动力

逻辑思维的严密性是数学最鲜明的特点,而思维能力才是人类智力的核心。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思维能力的培养,应当作为教学的双重目的。在教学中要注意不断揭露矛盾,使学生思维环环紧扣、步步深入。问题是思维的出发点,教师要紧扣学生心弦提出问题,启发学生积极思维,要灵活地引导学生的思路,防止思维的片面性,有利于发挥学生的智力,开阔他们的观察问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质疑是思维的开端,是创新的基础。创新往往是从问题开始,只有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才有进一步的创新可言。教学中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善于质疑。教师应注意运用启发性的语言,创设情境,鼓励学生多思多问,并及时地把问题、特别是由一些联想或灵感进发的创造性问题记下来。教师还要采用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提问训练,引导学生在习以为常的现象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在看似已经解决的问题中找出隐蔽的未解之谜。与此同时,教师应鼓励学生打破思维定势,从崭新的角度观察、构思,进行批判性质疑。让学生敢于对教材上的内容质疑,敢于对教师的讲解质疑,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由质疑进而求异,才能另辟蹊径,突破传统观念,大胆创立新说。

总之,数学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应在教学中创设一种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氛围,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开拓学生的创新思维,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社会造就可用人才。

猜你喜欢
创新能力思维数学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