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进安
摘 要: 如何培养大学生的体育习惯和爱好,增强大学生的健身意识,树立终身体育观念,是高校的体育教育的首要任务和主要目标。为达到此目标,高校应使学生确立“健康第一”的思想和意识,努力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帮助他们养成体育习惯。
关键词: 高校体育教育 “健康第一” 体育兴趣 体育习惯
体育是学校教育的组成部分,学校体育是学生终身体育的基础,体育运动兴趣的培养,以及运动习惯与参与意识的形成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坚持锻炼的前提。在全面贯彻教育方针,落实素质教育,以提高学生身心素质为根本宗旨的今天,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终身体育意识,是我国学校体育发展的趋势。所以,学校体育和教师必须主动地适应社会变化的这种要求。因此,激发和保持大学生的运动兴趣,增强大学生的健身意识,培养大学生的体育习惯和爱好,树立终身体育观念,是高校体育教育的首要任务和主要目标,也是广大体育教师的一个永远的课题。要完成这一光荣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
一、使学生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和意识
胡锦涛指出:“要坚持以人为本,把北京奥运会、残奥会激发的群众体育热情保持下去,增强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体育健身意识,培养人民健身习惯,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体育活动和全民健身运动。”健身是学校体育尤其是高校体育的本质和特征。党中央提出:学校体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切实加强学校体育工作。
学校体育是国家民族体育和学校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全民族健康水平的关键环节,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培养全面发展新人的重要手段,同时还是培养青少年运动的基地,学校体育所具有的教育功能在培养人们健康合理的生活方式,集体主义精神,爱国主义精神,刻苦耐劳、顽强拼搏精神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最终目的在于全面培养和造就能适应时代要求的一代新人,提高国民素质,促进社会健康发展。
学校体育是现代化体育的基础,它的教育功能不仅体现在健康娱乐,或是为升学就业作准备,还要为人的一生作准备。要使学生对体育保持激情,除了增强体质学习运动技能之外,必须让学生在健身过程中感到身心畅快。因此终身体育全面发展和快乐体育应贯穿在学校体育之中。
我们既要强调发展学生个性和对学生自我锻炼能力的培养,又要强调学生自信、进取、竟争、效率等现代化观念的培养;既要增强学生体质,又要使学生在获得必要的体育知识、技能,形成良好锻炼习惯的同时,培养组织观念、集体意识、人际交往能力,为日后走进社会打下基础。
学校体育是基础体育,在体育教育中要使学生感受体育带来的快乐,为学生进行体育锻炼夯实思想基础;指导学生了解体育知识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实用性,奠定学生的理论基础;提高学生体育锻炼的能力和技能,使广大学生打好身体基础。要培养学生在各种环境下独立自觉进行体育锻炼的能力,首先要使学生树立“健康第一”观念,增强体育意识,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培养体育爱好,形成良好的体育习惯,这是高校体育的主要任务和目标。
二、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养成体育习惯
作为学生在校教育的最后一站,高校的体育教育应把培养大学生形成自觉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进而树立终身体育意识作为首要任务。兴趣是人探求某种事物和知识或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具有强烈的积极情绪色彩,是进行活动的重大动力。兴趣可以说是天然的启蒙者,兴趣可以引导和培养,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关系到体育课的效果,所以高校体育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形成体育爱好,进而养成体育的习惯,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体会快乐,从而热爱体育,做一个终身进行体育锻炼的体育人。
培养习惯是一种养成教育,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兴趣。”体育的兴趣、爱好和习惯,在体育活动实践中有不同的意义。兴趣是一种心理倾向,爱好是一种行为的积极表现,而习惯则成为生活中的自然行为。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我们要使学生树立“健康第一”的观念,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培养爱好,并使之形成习惯,成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兴趣是创造一个快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夸美纽斯),只有在学习上获得成功而产生鼓舞的地方,才会出现学习兴趣。孔子说:“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习效果基本上取决于学生对学习的态度,学生只有乐学才能产生良好的学习效果,教师要多采用快乐体育的方法,使学生在学习中持续保持对体育的兴趣,获得快乐。
要培养体育习惯,学校要多开出学生喜爱的各种体育项目。既要考虑高素质人才知识的需要,有一定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又要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留下较多的思维空间;既要有利于学生掌握“三基”养成良好的习惯,又要符合大学生的生理心理特征与文化层次,把学生放在核心地位,把培养终身体育健康习惯作为目标。大学体育应该加强非竞技运动项目,个人运动项目,易于坚持锻炼的运动项目(即不受年龄,运动负荷限制的运动项目),特别是适宜职业需要的体能项目,使学生掌握一两项健身手段,内容突出健身性、娱乐性、终身性。
大学学校体育的内容、形式、方法应多样化。特别要加强小球类(乒乓球、羽毛球、网球)、休闲类(国际交际舞、形体舞蹈、健身操)体育项目的一般技能学习,使学生增强运动兴趣,掌握多种运动技能,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组织形式应丰富多样,如必修制、选修制、俱乐部制(即学分制前提下的课内、课外选项制)。体育项目的设置应全面考虑,除了根据本校体育设施的情况,还要做到与时俱进,跟上时代,引进学生喜闻乐见的体育项目,并且要考虑学生课余锻炼的可行性和走向社会后的持续锻炼,要尽可能满足学生的不同的体育兴趣和爱好的需要。要多开设实用性好、趣味性强的体育项目,在这方面我校作了很好的探索,在加大对体育设施投入的情况下,我校开设了攀岩、轮滑、体育舞蹈、散打、网球等深受学生喜爱的体育项目,结合传统的三大球,乒、羽、武术、游泳等,基本上满足了学生的需要,并培养了各个项目的学生体育骨干。
三、结语
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这就要求广大学生不仅要有广博的知识,更要有强壮身体和充沛精力。高校体育教育应把培养大学生形成自觉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树立终身体育意识作为首要任务。在体育教学中首先要使学生树立健身意识,在教学中想方设法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使广大学生形成体育爱好,进而养成体育习惯。广大高校体育工作者肩负重担,任重而道远,要有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心,为实现既定目标,大力付出、加倍努力。
参考文献:
[1]林楚辉.当前学校体育在发展进程中的问题思考.体育与科学,20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