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亚群
“用数学”和“解决问题”是新课程中富有特色的一块内容。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用数学和解决问题成了让老师们颇为困惑的问题。现在的新教材中的“解决问题”大多是通过呈现某个现实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感知、理解的基础上,提出相关数学问题,并应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从而使学生了解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广泛联系,初步学习用数学解决问题,逐步获得数学的思想方法,形成初步的应用数学的意识。因此。我是在逐步深入的过程中对教材“用数学”有一个渐进的认识。我感到“用数学”的提出,不仅是对应用题的名称的改变,更是一种思想、一种观念的转变。结合实际的教学,我在《解决问题》教学过程中有以下几点认识。
一、善于采撷,巧妙引入,为学生提供学习的生活情景
新课标中强调,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要让学生在实际的生活场景中找到数学知识的原型。因为在生活中我们往往对做过的事情印象最深,学习也一样,自己感受过的,往往记得最牢。所以在数学课堂中。创设“生活数学”情境就是模拟生活,再现生活。使课堂教学更接近现实生活,使学生如临其境。因此,在解决问题的教材中大多都有一组以某种生活场景为主的主题图,而且生动有趣,学生能很快在这幅图中捕捉数学信息,并提出数学问题,再利用已有的知识基础,在分析探究的学习方式下解决数学问题。这些场景实际上就是数学知识的原型。在这样的场景中学习的数学知识才不易忘记。而且记忆深刻,教学中如有条件必须运用多媒体课件丰富教学材料。让学生增加感性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恰当评价,适时激励,为学生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
现在的课堂教学,教师严肃有余,亲切不足,学生岂敢质疑问难。要改变目前的状况,教师要努力营造一种轻松、和谐、平等的教学氛围,善于用微笑、鼓励性语言。注重情感沟通,使学生觉得教师和蔼可亲,融洽师生关系,同时还要注意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自信心,才能消除学生质疑的心理障碍,大胆质疑。而许多学生虽有问题意识,但不敢或不愿提出来,怕被笑话。因此,教师必须经常以适当的方式,适时地引导。沟通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情感,彼此产生良好的情感体验。当学生提出或对或错或难或易的问题时。不但教师要以和悦的态度去倾听接受,其他学生也要正确对待。而且还要给予及时表扬鼓励。当学生遇到有问题说不出或说不明时,教师应给予点拨,让学生先考虑清楚。再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在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中,学生只要有疑问,便会毫不拘束“抢着”提问,从而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热情。这时教师不仅要正确评价学生的发言,同时还应培养学生细心聆听,欣赏,判断别人的发言。让每名学生都能参与到评价中来,调动所有人的积极性。在教学中采用小奖品、同学的掌声、教师的赞扬等激励手段,让学生保持旺盛的学习精力。这些激励手段都能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成功,并为实现自己的第二次或第三次成功,而调整自己的注意力、思维、想象力等。达到学习效率的提高。
三、积极引导,合作讨论。为学生提供质疑解疑的机会
讨论能集思广益。既有利于学生的主动参与,又有利于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学习别人的长处和优点,还能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在教学中,教师依据学生质疑问难的问题展开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通过交流得出解题方案。“问题解决”的核心内容就是要让学生通过台作交流的环节,并在多向交流中主动参与学习过程,不断深化对新知识的理解。达到解疑释疑的目的。
四、精于设计,提供空间。为学生创造表达思维的空间
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问题解决水平的高低。其中思维的概括性、问题性、逻辑性是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表现。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善于抓住每一个环节,下工夫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为问题解决的学习提供强有力的载体。所以我们把思维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教学始终,小学生的思维能力会随着其年龄的增长而不断发展。而小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又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小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提高会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同时,思维能力的发展也会使小学生问题解决能力更上一层楼。所以。我们要把对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教学的始终。
在我们的生活中往往有许多的情景是与数学息息相关的。通过食堂师傅的数学问题,引导孩子学会寻找平时生活中的数学信息,养成良的好学习习惯,从而让孩子树立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思想,为孩子今后学习问题的解决奠定基础。
更为重要的是,在此基础上,教师有的放矢,逐渐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提问题,再自己解决,给学生留下较大的思维空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独立思考和创新精神。让学生从中体会到独立获取知识的乐趣,增强了数学学习内容的趣味性和开放性。
总之,在新课程的教学中,“用数学”是一个很值得我们探索的内容,其许多问题的产生和解决,需要我们教师去进一步探索与实践,这样才能使我们的数学教学真正符合新课标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