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晓滨 宋海朋 何世玉
摘要 水库在资源型缺水地区是当地群众生产生活的生命库,对现存的高危病库进行除险加固迫在眉睫,介绍了水库现状及除险加固程序,为争取项目和顺利开工建设夯实基础。
关键词 病险水库;存在问题;除险加固措施;青海互助
中图分类号 TV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07-0279-01
建国以来,互助县兴建了17类653项水利工程,已成为互助县国民经济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截至目前,互助县共建成各类水库37座,其中,中型水库1座,小Ⅰ型水库7座,小Ⅱ型水库29座。这些水库工程主要分布在互助县缺水严重的哈拉直沟流域、红崖子沟流域、砂塘川流域、马圈沟流域,在灌溉、发电、防洪、旅游及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在农业生产中,其灌溉效益尤为显著,是当地群众生活的生命库。
互助县的水库工程大多数是在20世纪60~70年代2次水利建设高潮中建造的,由于受当时主客观条件限制,不少工程为“三边”工程,靠大搞群众运动建造的,未按基本建设程序办事,加之经过20~30年的运行,老化失修严重。因此,目前工程防洪标准降低、工程质量变差、渗漏严重、安全隐患多等问题甚为普遍。经过2000~2004年除险加固处理了6座重点病险水库(5座小Ⅰ型、1座中型)之后,效益显著,现在都是满库蓄水运行。未经处理的重点病险水库尚有30座。其中小Ⅰ型2座,影响灌溉面积2 800hm2;小(Ⅱ)型水库28座,影响灌溉面积9 666.67hm2。
1 病险水库存在的问题
互助县的病险水库普偏存在坝基渗漏、两坝肩渗漏,放水设施老化损坏,闸阀启闭不灵、关闭不严,放水廊道损毁严重,坝下埋涵漏水等共性问题。
2 除险加固措施
2.1 加大投资力度,一次性除险完毕
病险水库加固工程投资大、周期长、社会效益显著,应以国家投入为主。为此,建议根据病险水库加固的现状,将中型险库加固列入基建项目,由国家投资;对小Ⅰ型、小Ⅱ型水库的除险加固应以国家投入为主,地方或受益区适当配套为辅的原则。
2.2 强化病险水库加固的前期工作,为搞好病险水库加固夯实基础
搞好前期工作是保证病险水库加固进度及质量的前提和基础。为此,要做好以下各方面的工作。一是做好水库大坝安全鉴定工作,在病险水库加固前期工作开始时,大坝安全鉴定主管部门应组织设计、施工、运行管理等方面的技术专家,严格按此办法全面准确地查找出水库存在的各种隐患,实事求是地确定水库的安全类别,科学而又有针对性地提出加固措施或建议。二是委托具备相应资质的设计单位对病险水库存在的严重隐患进行探查。病险水库的某些隐患隐蔽性强,需要委托具备相应资质的设计机构对这些隐患进行专题勘查,找准隐患部位,分析产生原因,提出处理措施。三是除险加固应与增容和恢复库容同时考虑。在水库的病险得到有效排除的前提下,增容和恢复库容是提高水库自身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解决地区水资源紧张状况的一条费省效宏的途径。四是除险加固应与综合利用及管理设施的改善相结合。病险水库加固时,应考虑增设防汛指挥调度网络系统及通信预警系统、水文水情测报自动化系统、大坝监测自动化系统等先进的管理设施。五是努力提高病险水库加固的科技含量。前期工作应思路新、起点高,广泛采用新技术、新方法、新材料、新工艺,力求体现先进性、科学性和经济性。坚持加固与提高、加固与技术进步相结合,力求在病险水库治理的技术经济方面有所突破。六是除险加固前要进行效益分析。水库除险加固目的有2个,即:增加水库的安全性和进一步挖掘水库自身潜力。因此,其效益主要有社会效益(防洪保安)和经济效益。防洪效益主要体现在加固后防洪标准的提高,目前常用频率分析法计算水库的防洪效益。经济效益分析包括初估增加的蓄水量以及由此而增加的防洪、灌溉、供水、发电等效益。同时还要进行费用(包括固定资产投资、年运行费和流动资金)估算和经济效益指标(包括经济内部收益率、效益费用比和经济净现值)分析。对投资少、见效快、效益好的险库加固应优先安排实施,以此带动病险水库加固工作的大规模展开。
2.3 项目实施重点环节的熟知和培训
2.3.1 强化项目管理知识的熟知。项目管理的核心是合同管理。在项目管理上要形成以项目法人为主体,项目法人向国家和各投资方负责,咨询、设计、监理、施工、物资供应等单位通过招标投标和履行经济合同为项目法人提供建设服务的建设管理新模式。项目法人负责按项目的建设规模、投资总额、建设工期,实行项目建设的全过程管理。项目主管单位要加强对项目法人组建、项目报建、招标投标、质量监督、主体工程开工、项目验收等各个环节的监管,严格执行基本建设程序。
2.3.2 实行招标投标制。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的设计、施工、监理以及设备材料采购等,一般情况下应由建设项目法人依法招标,择优选定。在招投标活动中,要充分发挥专家库评标的作用,坚决打破地方保护和部门保护的壁垒,杜绝行政干预,严惩腐败。
2.3.3 落实建设监理制。项目法人通过招标方式确定监理单位后,监理单位即可进行工程现场管理,依据合同从事进度、质量、投资控制、合同管理和信息管理,协调建设各方关系。
2.3.4 建立良性循环的管理机制。为防止水库产权虚置、管理不善、责任不落实的现象,出现一边除险、一边出险,旧帐未还、又添新帐的被动局面,病险水库加固后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建立良性循环的管理体制。一是尽快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运行的责权明确、管理科学的水库管理新机制。在病险水库加固工程建设之初应确定实行建设与管理统筹结合的新型建设管理体制。投资多元化、产权明晰化、供水供电价格商品化、水库服务有偿优质化,增加现有水库管理经费,逐步实现良性运营。二是加强对水库调度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素质及水库调度水平。三是建立并严格遵守水库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及细则,使其早日走上科学化、规范化的轨道。四是积极利用自身优势,大力开发水土资源,以开发促发展,以发展促管理,逐步建立适应市场经济的良性管理运行机制。
2.4 加强项目管理
根据病险水库的不同类别及“分级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国家应采取不同的投资政策,建立和完善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投资体系,为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提供资金保证。做好水库大坝安全鉴定工作。委托具备相应资质的专业机构对病险水库存在的严重隐患进行探查,进行准确的病因分析。加固规划时应与增容和恢复库容同时考虑,与综合利用及管理设施的改善相结合,广泛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从而强化病险水库加固的前期工作。实行项目法人负责制、招标投标制、建设监理制,提高项目管理水平。在病险水库加固工程建设之初就应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运行的责权明确、管理科学的水库管理新机制,实行建设与管理统筹结合的新型管理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