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囚徒困境”谈工学结合博弈

2009-07-28 05:55
现代企业文化·理论版 2009年11期
关键词:囚徒困境工学结合

孔 金

摘要:工学结合的相关方:学校和企业,是博弈的主体,是处在非合作状态下的“囚徒困境”。他们的合作,会使社会利益最大化,反之,则都受害。需要在市场经济环境中建立一种良性的运行机制,实现长期的、可持续发展的校企合作关系,即在工学合作中注入市场内涵因素,使市场在工学合作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关键词:囚徒困境;非合作博弈均衡;工学结合;市场内涵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45(2009)17-0168-02

与职业院校的培养人才利益相关的有政府、企业、学校等。初看起来,它们的利益是一致的,但实际情况是在相关各方根本利益基础上,由于受到各自利益驱使与博弈,是非合作状态下的“囚徒困境”。合作,就是积极博弈,本身利益最大化的多赢结果。

一、囚徒困境理论

博弈论是指二人在平等的对局中各自利用对方的策略变换自己的对抗策略,达到取胜的作用,它是研究交往双方的行为发生直接相互作用时的决策以及这种决策的均衡,即是说,当一个主体的选择受到其他主体选择的影响,而且反过来也影响到其他行为主体选择时的决策问题及均衡问题。

囚徒困境是纳什均衡的一个经典案例,因此,我们得先从纳什均衡谈起。

纳什均衡,又称为非合作博弈均衡,是博弈论的一个重要术语,以约翰·纳什命名。

纳什认为,一个非合作博弈是在两人缺乏合作的博弈中进行的,即假使其中一人不变换其策略,则另一个人也不能以单方面变换自己的策略来增加其效用,也即指每个博弈者在使自己受到最小威胁的前提下来达到自己期望的最大收益值。

正是因为博弈者个体为了自己的利益最大,而不愿意改变其自利的策略,结果导致整体利益最小。结果整个博弈就有一个值以及最优策略,即是唯一解。该概念后来被称为纳什均衡,即非合作均衡。[1]

纳什均衡经典案例是由塔克给出的“囚徒困境”。

在“囚徒困境”的描述中,基于经济学中Rational agent的前提假设,两个囚犯符合自己利益的选择是坦白招供,放弃那种由于不招供(合作)而对双方有利的策略,两人都选择坦白的策略因此被判8年,这样的结局被称为“纳什均衡”,也是对所有人都不利的结局。只有当他们在盘算时都能替对方着想,或者相互合谋(串供)时,才可以得到最短时间的监禁的结果,所以,合作是有利的“利己策略”。“纳什均衡”是对亚当·斯密的“看不见的手”的原理提出了挑战。按照斯密的理论,在市场经济中,每一个人都从利己的目的出发,而最终全社会达到利他的效果。但是我们可以从“纳什均衡”中可以看出得出这个理论刚好是“看不见的手”原理的一个补充:从利己目的出发,结果损人不利己,即不利自己也不利他人,开展合作才是正途。纳什均衡使得合作能够自我约束,无外力作用下也能保证合作的有效。

以上是运用博弈论中的经典案例“囚徒困境”对现实社会经济生活的一些简单的描述,作为洞察主体行为规律和分析经济现象背后机制形成的认识和分析工具,博弈论在研究我国职业教育变革的秩序演进与制度创新应该

是一个强有力的理论依据。

二、我国职业教育现状

目前,我国的职业教育在工学结合上存在着诸多问题[2]。

(一)职业教育的主导方:政府层面

1.法律依据缺乏。我国的职教立法虽然有多部,但从法律层面上没有建立有效的校企合作保障机制,对校企合作中的学校、企业双方的权利和义务缺乏必要的监督和约束,尤其是对企业的利益保护不够。

2.观念意识不强。由于中国长期以来受儒家思想影响,官本位思想较为严重,造成高等职业教育的“职业性”在中国社会中的认可度不高,这种观念变化对高职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加之政府在办学指导思想上也有歧视性,不能一视同仁地看待。政府在转变现实中的重普教、轻职教和重研究型人才、轻技能型人才的现象等国人的职业观念应有所建树。

3.经费缺乏,宏观调控不力。在这样的情况下,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普遍存在校方“热”而企方“冷”的现象,尤其是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一些关键环节上缺乏具体化的引导和约束机制,校企合作主要靠“关系和信誉”建立、维系,缺乏合作办学的内在动力,难以形成长效的合作机制。

(二)职业教育的参与方:学校层面

在我国的职业教育中主要存在如下的问题,即培养目标单一、“专业设置不合理”、教学内容脱离实际、“办学经费不足”、师资专业水平低、毕业生上岗能力差等。如:(1)专业设置和与社会需求有效对应,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结合不紧密,高职培养的毕业生,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的人才特色不明显。(2)课程开发多数还不能适应职业岗位需求。职业课程的开发没有从企业岗位需求出发,没有真正构建以岗位职业能力和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3)实训条件不健全、实训场地不足。无法满足学生基本技能训练,只有部分专业能做到“边做边学、学做合一”;无法满足生产性实训的需要。(4)双师队伍数量不足,结构不合理。在职业院校中真正具备较高理论知识,又有丰富实践经验,能指导学生实训的双师素质教师严重不足,能参与企业新技术、新产品开发的更少。(5)大多职校学生不具备顶岗实习的能力,只能进行一些低层次的跟岗实习,同时有些企业还要承担学生因技术不熟练而损坏机器设备或发生安全事故等风险,增加企业的生产成本。

(三)职业教育的合作方:企业层面

校企合作企业没积极性的主要原因是:一方面,企业与学校责、权、利不明确,企业只有义务和责任而没有利益;另一方面,中国目前的企业缺乏成熟的合作意识,大多数企业看重的是短期和既得的利益,对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与主动性都较低,究其原因,其一,企业在校企合作中无利可图,甚至“倒贴”,这无疑是影响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致命杀手;其二,企业仅能对学生实训实习的岗位技能提出一点看法,但是对职业学校培养目标、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制订和岗位证书却没有多大的发言权。其三,大多数企业认为培养人才是职业院校的责任和义务,导致“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只停留在单纯选择人才的层面,要么就是被动地进行捐资助学,不参与或很少参与人才的培养,真正的工学结合无法进行。

主要是社会过去的那种机制使企业习惯了无偿用人,它们认为培养人才是职业院校的责任,吸纳毕业生就业是用人单位的权利。应该有这样一种机制:职业院校和企业能够共同就培养怎样的适用人才开展合作,共同探讨人才培养标准、数量、途径和服务范围等。

三、对策:创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运行机制

30年的经济体制改革使得市场利益交换机制逐渐替代了政府主导的计划支配地位,要打破职业教育目前的工学结合僵局就有必要考虑在职业教育中引入市场机制,由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在职业教育中发挥着支配性、基础性的市场作用。把职业教育推向市场,也使职业教育主体具有充分的经济选择的自由权利。因为这样,职业教育各个主体要承担市场经济中的经济决策的收益、风险与责任,育人用材是企业和职业院校共同的责任和和义务。因而在市场经济的外在竞争压力下,职业教育各个主体都必须努力各尽职能,慎重地做好选择和决策,不断地发现、不断地开拓各种新的机会,提高自己在职业教育中的市场竞争能力,这也正是市场经济充满活力与生机的最深层的原因。[3]

我们知道,政府机制和市场机制是当代实现社会资源有效配置的两种最基本的制度安排。既然政府机制存在局限,我们也不可能去让职业教育通过市场内生来发展壮大,就只能在市场经济的框架下考虑市场因素,把市场内涵注入到职业教育制度建设的方方面面,尤其是在市场体制环境中建立长期的、可持续发展的校企合作关系,实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

在职业教育中注入市场内涵并非纯粹市场化,围绕这一变革,就市场内涵的表述可以这样考虑:一方面,国家运用市场的理念和做法来运营职业教育,采取“谁投资,谁受益”的方法,通过引入市场机制以增强职业教育的竞争性和选择性,使其提供的服务更适应市场的需要;另一方面,要想使职业院校能够灵活地在市场环境中发展,就必须减少对职业院校的控制,使其成为市场的主体。

在职业教育中,学校和企业甚至还包括政府是博弈中的主体,“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合作成功必须经过多次博弈,这是因为囚徒困境如果是一次性博弈的话,基于个人利益最大化,得到纳什均衡解,但如果是多次博弈,人们就有了合作的可能性,囚徒困境就有可能破解,合作就有可能达成。在工学结合方面,职业院校和相关企业主动就经济结构调整、技术进步和劳动力市场进行协商协调,及时调整专业设置,积极发展面向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专业,增强专业适应性,进行错位培养,努力办出特色;在社会服务方面,加强职业学校与企业、行业等用人单位的联系,建立职业院校与劳动力市场密切联系的机制充分发挥校企合作的各自资源优势,都是为了各自利益诉求而博弈合作,最终实现社会利益的高度统一[4]。

校企双方只有经过多次冲突博弈,才能在某个点上终于意识到,如果自己或对方坚持自己的利益而丝毫不让步,最终这一共同体就没法生存下去,结果双方都受害。因此,校企双方在追求自我利益的时候,如果完全不考虑对方利益,甚至以损害对方利益的方式来获得自我利益,最终必然使自我利益也受损。职业教育各个主体,如政府、学校和用人单位要在充分考虑对方市场利益的情况下做好角色扮演,开展有力的工学合作。

四、结语

要使职业教育摆脱囚徒困境,必须在政府组织下,学校与用人单位合作,以市场内涵为连接点,以社会利益为落脚处,尽可能发挥各地与各自的资源优势,最终实现各自和社会利益的最大化,并能达到高度统一。

参考文献

[1]王金炳.博弈论的发展历史和基本内容[J].时代经贸(下旬刊),2007,(6).

[2]丁金昌.关于高职教育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再认识[J].高等教育研究,2008,(6).

[3]龚群.社会伦理十讲[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4]张建英.博弈论的发展及其在现实中的应用[J].理论探索,2005,(5).

基金项目:本文为安徽省教育科学规划项目“职业学校学生就业状况调查与研究”(JG08131)的阶段性成果之一,和滁州职业技术学院校本课题“以‘市场内涵模式破解‘工学结合实践难题”(YJY-2009-15)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孔金(1973- ),男,安徽定远人,滁州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

猜你喜欢
囚徒困境工学结合
“囚徒困境”在贿赂犯罪审讯中的运用
基于工学结合的《仓储岗位实训》学习成效评价体系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