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身定做“月子餐”

2009-07-27 07:31
饮食科学 2009年4期
关键词:奶水月子产后

张 玲

你如期分娩,进入了“月子”,三餐质量对于身心的顺利恢复至关重要。“月子餐”应根据产妇的具体情况,如分娩过程、胃肠功能以及口味等量身定做,不要盲目仿效他人。总的要求是,三餐食物的量与质要同时满足4个条件:

1补足分娩所消耗的体力。

2有利于充分制造乳汁,满足孩子发育对营养的需要。

3能促进子宫,阴道等生殖器官产后复原,对防止产后贫血、便秘等有帮助。

4避免发胖。

提醒:确定每天的热量需求时要结合奶水的分泌量来考虑,因奶水分泌不足而部分喂养母乳的母亲,肯定不能与完全母乳喂养者吃一样多,否则必然会因摄入过多卡路里而发胖。同时,食物品种要多样化,力求各种养分均衡摄取,不要挑食或偏食。

“月子餐”一般分为3个时间段,每段的食物各有侧重。

月字第1段:产后第1周

身体特点:分娩不久,产妇身体较为虚弱,口渴感明显,胃口也不佳,乃是分娩过程中血液和水分大量流失的结果。

餐谱主旨:健胃与补水。以清淡,不油腻、易消化,易吸收、营养丰富为佳,形式为流质或半流质。如牛奶,蛋类、蔬菜,鱼,禽,瘦肉、小米、藕、水果等。

建议方案:小鱼粥加炒青菜,小米粥,糖水煮鸡蛋,蒸鸡蛋羹,牛奶,豆浆,藕粉,馄饨,芦笋牛柳、菠萝鸡片、青椒肉片、茄汁肉丁等。

特别忠告:

1产妇分娩后体内激素水平大大下降,身体过度耗气失血,阴血骤虚,很容易受到疾病侵袭。产后第一餐应首选易消化、营养丰富的流质食物。以糖水煮荷包蛋、蒸蛋羹、冲蛋花汤、藕粉等为好。

2分娩后头3天,不要急于进食炖汤类,因为炖汤类可促进乳汁分泌,而此时产妇的初乳尚不十分畅通,过早催乳可能使乳房产生胀痛感。

3不要用辛辣食物来开胃,刚分娩后的产妇体内有热,容易出现口舌生疮、大便秘结等不适,甚至引起痔疮。加上产妇体内的“热”还会通过奶水影响孩子,使孩子滋生“上火”的症状。因此,产后1个月内不宜吃蒜、辣椒、胡椒、茴香、韭菜等刺激性食物。

4以糙米、胚芽米、全麦面包等取代部分白米。

5饭菜忌大油。油腻食物不仅令产妇反胃,而且也会让奶水更油,可能增加孩子腹泻的风险。

6施行剖宫产者,须待手术后36小时才可进食。由于胃肠功能尚未完全复原,宜少食多餐。

月子第2段:产后第2周

身体特点:经过第一时段的开胃调理,产妇伤口基本愈合,胃口也有明显好转,意味着滋补的时候到了。

餐谱主旨:进补。富含铁质的补血食物如黑木耳、动物肝,大枣,桂圆、苹果,梨,香蕉等,应成为食谱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建议方案:木耳肉片,麻油炒猪心,大枣猪脚花生汤,鱼香猪肝等。若能加入少许枸杞,山药,茯苓等,补益效果更佳。

特别忠告:

1保质保量吃好早餐。由于产妇夜间要喂奶,作息规律常被打乱,产妇往往睡眠不足、食欲不振,容易将早餐忽略,而忽略早餐会影响到奶水的质量。故产妇一定要按时吃好早餐,不要随意打破一日三餐的常规饮食模式。

2适量吃咸。传统说法是坐月子不能吃成,饭菜一概不放盐。其实,由于产后出汗较多,乳腺分泌旺盛,体内的盐分很容易随着汗水流失,故补一点盐有助于产后体力恢复。当然也不能补得太,以适量吃成为好。

3需要动用药膳滋补者,不可凭借一知半解而“我行我素”,应主动接受专业人士的指导。

月字第3段:产后第3周

身体特点:距分娩已经半个月了,产妇的元气基本恢复,但孩子的胃容量增长了不少,吃奶量增多,产妇需要较多的能量补充。

餐谱主旨:在供足产妇所需养分的基础上,适当加入有促进奶水分泌作用的食物,以满足孩子对奶水的需要。

建议方案:鲫鱼汤,猪蹄汤,蛋花汤,排骨汤,鸡肉汤等都是公认有效的催奶汤。如果加入通草,黄芪等中药,催奶效果会“更上一层楼”。

特别忠告:

1不要急着减肥。减肥不仅影响产妇自身的恢复,还会严重影响乳汁的营养含量,累及孩子的发育。确需减肥者,应在停止哺乳以后行动,一般至少是生育6个月以后。

2喝汤应该汤料并进。一些人误以为营养尽在汤里,但营养学家研究发现,即使是煲得最久、普遍认为最有营养的广东靓汤,汤里的营养也仅仅有汤料的20%左右。因此,喝汤吃料一样也不能少。

3月子期间卧床时间多,运动少,容易消化不良,不妨采用远离油腻、少吃多餐、饭菜细软、酌情下床活动等策略予以化解。必要时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助消化的药物,如;酶片、乳酶生、胰酶片等。

4吃点水果。如橙汁,木瓜等即是集调整消化与清热之功于一体的佳品。另外,用银花、菊花、木棉花等加点蜜枣煲水喝,既增胃口,又能平衡消化功能。

猜你喜欢
奶水月子产后
产后会阴如何护理
性别视角下媒体传播中“月子”的话语演变
胸部大小和奶水多少有关吗
我国奶水牛基因组选择育种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
奶水多少和乳房大小有关吗?
妈妈们产后的生理烦恼
妈咪注意:吃奶睡着不是好习惯!
“月子”坐法不当,当心“坐”出病
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的预防及护理对策
准奶奶“上岗” 您准备好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