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会管理自己的体重吗

2009-07-27 07:31王兴国
饮食科学 2009年4期
关键词:能量消耗慢性病消耗

王兴国

体重即身体的重量,是衡量人体营养状况的重要指标。遗憾的是,越来越注重理财的人们常常忽略了要管理自己的体重。要么觉得体重无关紧要,不以为然,要么视减肥如命,斤斤计较。事实上,以健康的视角看待体重,用科学的方法管理体重,这才是对健康应负的责任。

管理体重就是管理健康

体重即身体的重量,是衡量人体营养状况的重要指标,对儿童而言体重还是衡量发育状况的重要指标。很多人认识不到体重的重要性,体检的时候甚至放弃称量体重,实际上,体重与健康状况有密切关系。体重过大(肥胖)是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脂肪肝,动脉硬化、结石、肿瘤等慢性病的重要发病原因之一。众所周知,现在中国居民,尤其是城镇居民,这些慢性病的发病率很高。这些慢性病已经成为威胁国人健康最主要的问题。这种情况与肥胖者越来越多有直接关系。根据卫生部2004年10月公布的《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报告》,我国(2002年)成人超重率为22.8%,肥胖率为7.1%,估计人数分别为2.0亿和66000多万。大城市成人超重率与肥胖患病率分别高达30.0%和12.3%。更糟糕的是,中国人肥胖率正在快速上升,与1992年全国营养调查资料相比,成人超重率上升39%,肥胖率上升97%(几乎是翻了一番)。可以预计今后肥胖患病率还会有较大幅度增长。简而言之,我国目前的胖子已经很多了,以后还会更多,中国居民会越来越“胖”。与之相对应的是,上述各种慢性病的发病率在今后一段时间内也会大幅度增长。这种情况显然与经济发展,生活水平提高,饮食越来越丰盛,劳动强度下降,体力活动量越来越少有直接关系。随着经济发展,生活水平提高,生活方式倾向于不健康,肥胖率快速增长,慢性病发病率大幅度提高,几乎所有发展中国家,都要经历这样一个过程。

除经济因素外,健康意识缺乏也是肥胖者越来越多的重要原因。很多人认识不到肥胖的健康危害,对慢性病的发生严重无知。尤其是很多青年或中年男性,应酬多,在酒店进餐多,经常饮酒,或居家饮食亦不健康,喜油腻,体重严重超标而不自知,对肥胖的危害不以为然,甚至多种慢性病缠身仍然懵懂无知,没有采取任何措施,照吃照喝不误,其结局堪忧。很多女性,虽然格外关心体重,但其出发点不是为了健康,而是为了苗条和“美”,在这种目的的驱使下,她们多采取急尽功利的减肥措施,追求快速减肥,不计后果,结果或难以成功,或过度减肥(消瘦)致营养不良,并损害健康。目前国内减肥市场规模巨大,各种减肥方法、减肥产品层出不穷,有相当多的人以给他人减肥为生,亦有相当多的人在使用这样或那样的减肥产品或方法,但“越减越肥”,肥胖的人越来越多,肥胖率一直在稳步并快速增长,不论男性。女性还是儿童都概莫能外。造成这一“怪”现象的根本原因是,人们没有认识到肥胖发生的根源是不健康的生活方式(饮食能量过多,活动量太小、饮酒,嗜甜好油、生活不规律等),故没有从根本上采取防治肥胖的措施,治标不治本,使减肥无效或减肥后很快反弹。说到底,还是认识问题,即对肥胖的危害缺乏认识。

我日常工作的一部分是与我院体检中心合作,根据每个人体检报告的结果,给体检的人出具针对性的饮食建议。我经常要看很多人的体检报告,在我看过的数千份体检报告中,给我印象最深的一份体检报告是一位46岁机关干部(男性),体检结果显示他前前后后一共有16种病,包括了几乎所有的常见慢性病,高血压、高血脂、脂肪肝2型糖尿病、结石、冠心病、动脉硬化,肾功能不全、肝病、甲状腺结节等。还有严重的肥胖,他身高175厘米,体重90公斤。一个人是怎么同时患上16种疾病的呢?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虽然不能说他所患16种疾病都是因为肥胖所致,但毫无疑问,他的这些疾病与肥胖有密切关系。大量研究表明,肥胖会引起“胰岛素抵抗”(胰岛素效应减低),而胰岛素抵抗是很多慢性病共同的病理基础。对该位患者而言,如果不改变生活方式,不积极减轻体重,不从根本上防治疾病,是不会有任何药物可以治好的。虽然在体检的时候,他至少外表看起来并无明显异常,但可以想见,很快会有一天,他的身体状况要全面崩溃。

体重过大(肥胖)不但是导致前述各种慢性病的重要原因,还会影响人体活力,降低工作效率,导致亚健康等各种问题。当然,在另一方面,体重过低(消瘦)也影响健康,体重过低会导致感染性疾病发病率增加,体重过低还降低身体免疫力;长期低体重也会影响人体活力,降低工作效率。总之,不论肥胖还是消瘦,其实都是一种不健康状态。从某种程度上讲(不是绝对的),适宜的体重就意味着适宜的健康状况。维持适宜的体重被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为最重要的健康促进策略之一,而肥胖者降低体重更是上述各种慢性病重要的治疗措施之一。

管理体重要有正确尺度

如何判断体重是否适宜呢?最常用的方法是用“体质指数”(BMI)来衡量。体质指数(BMI)的计算公式为:BMI=实际体重(千克)÷身高(米)的平方。按照国内通用的标准,只要BMI数值在18.5~23.9之间即为体重适宜:小于18.5为消瘦;达到24即为超重(超重是比较轻度的肥胖),达到28为肥胖。例如某人身高1.7米,体重72千克,则其BMI=72÷1.7=24.9,超过24(但没达到28),故属于超重。在计算的时候,要注意体重的单位是“千克”,而不是“市斤”:身高的单位是“米”,而不是“厘米”。

还有一种比较常用的方法是“标准体重指数”,其计算公式为:标准体重指数=(实际测量体重-标准体重)÷标准体重×100%。这个公式中的“标准体重”是用身高计算出来的,公式为:标准体重(千克)=身高(厘米)-105。当标准体重指数在-10%-10%之间时,为适宜体重:当>10%为超重;当>20%为肥胖,当<-10%为消瘦。仍以上例(身高1.7米,体重72千克)为例,其“标准体重”=170-105=65 (千克),其“标准体重指数”=(72-65)÷65×1 00%=11%,此数值>10%(还没到20%),故此人为超重。在计算的时候,要注意体重和标准体重的单位是“千克”,而不是“市斤”;身高的单位是“厘米”,而不是“米”。这与“体质指数”(BMI)有所不同。

判断是否肥胖,还有一个既独特又简便的方法,那就是“腰围”。目前认为,腰围过大(脂肪堆积于腹部所致,俗称“将军肚”)即“腹型肥胖”(或“苹果型肥胖”)对健康的危害更大,它与代谢综合征以及前述各种慢性病的联系更为紧密,尤其值得关注。这是因为,腹部是很多重要脏器如肝、肾,胃肠,胰腺等的所

在,腰围过大意味着脂肪堆积并包裹在这些重要脏器的周围。俗话说“皮带长,寿命短”是很有道理的。比较而言,脂肪主要堆积在臀部或大腿处,称为“外周性肥胖”或“梨形肥胖”,对健康的危害相对较小。目前用腰围判断肥胖的国内标准是,男性腰围≥85厘米,女性≥80厘米者即为腹型肥胖。值得注意的是,有一些人,整个体重的重量可能并不超标,但腰围超标,这种情况也属于肥胖,并对健康有害,应该减少腰围。当然,不论何种类型的肥胖,减肥都必须在整体上进行,局部减肥几乎是不可能的。

上述三个指标(“体质指数”,“标准体重指数”和“腰围”)是目前判断体重是否适宜的通用方法,在实际生活中,利用其中的任何一个都可以,也就是说,只要有一个指标超过或低于标准值,即可认为是肥胖或消瘦。管理体重要讲科学

众所周知,肥胖(体重过重)对健康的危害主要是脂肪过多造成的。但很多人并不了解,脂肪并非影响体重的唯一因素,体重的增减也未必就是脂肪增减所致。体重主要包括脂肪、骨骼。肌肉、内脏和水分的重量,其中任何一个成分的改变都会导致体重变化。如脱水(节食,出汗,服用利尿药、导泻或限制饮水)可以使身体水分减少,从而使体重减轻,并造成减肥(脂肪减少)的假象。一些宣称可以快速减肥的减肥方法正是利用这一点来诱惑减肥者的,它们声称既不需要控制饮食,也不需要运动,“轻轻松松”每周减5公斤。岂不知,用该种方法减掉的主要是水分,而不是脂肪。一般地,脂肪的减少总是缓慢的,快速减肥通常以减少水分为主。肌肉分解(如饥饿或某些疾病)也会使体重下降,而锻炼尤其是力量训练则可以使肌肉增加,从而增加体重。一般而言,只有骨骼的重量是稳定的,较少发生变动。尤其复杂的是,当我们采取一种减肥方法时,可能会引起多种成分的改变,如节食(饥饿)既可以使脂肪减少,也可以使肌肉和水分减少,而且后者出现得更早更快:锻炼可使脂肪减少,但使肌肉增加,故而整体体重可能不会下降,有时反而轻度升高。所以运动减肥时,早期体重一般并不下降,或仅有轻微下降,必须坚持下去。肌肉的增加总是有限的,而脂肪的减少则可以越来越多,后期体重一定会下降。因此,仅仅关注体重变化是不够的,还要关注身体的各个成分的变化。当然,其中最重要,最关键、最令人关注的成分还是脂肪。

管理体重重点是管理脂肪

身体内的脂肪实际上是储存能量的形式,脂肪即是过剩的能量,其产生、增减。消失都遵循物理学能量守恒定律(牛顿力学定律)。牛顿力学定律说能量不可能凭空产生,也不可能凭空消失,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成另一种形式,而且在转化过程中,能量的总量是守恒不变的。从物理学的角度看,人体其实就是一架代谢能量的机器,人体每天在通过食物摄入能量的同时,又通过基础代谢(即维持心跳、循环、体温、呼吸等基本生命活动所消耗的能量)和体力活动(即运动、劳动等消耗的能量)等途径把能量消耗掉。能量摄入和能量消耗维持着平衡状态时,比如每天摄入2000千卡能量,也消耗2000千卡能量,既无过剩,亦无不足,体内脂肪不会增加也不会减少,体重保持不变。当你摄入的能量多而消耗的能量少时,过剩的能量不会凭空消失,会变成脂肪在身体内储存起来(体重增加或肥胖),比如一天摄入2450千卡能量,但只消耗了2000千卡能量,则过剩的450(2450—2000=450)千卡能量将转化为脂肪储存起来,450千卡能量大约可以形成50克纯脂肪(450÷9=50)。相反,当你摄入的能量少而消耗的能量多,不足的能量不会凭空产生,就需要动用身体内的脂肪转化成能量(体重减轻或消瘦),比如一天摄入2450千卡能量,但消耗了2900千卡能量,身体将动用体内储存的脂肪来补充不足的能量450千卡(2450-2900=-450),这大约相当于消耗体内50克纯脂肪(450÷9=50)。因此,脂肪(体重)的变化反应了能量摄入和能量消耗的平衡,当能量摄入>能量消耗时,体重(脂肪)增加;能量摄入<能量消耗时,体重(脂肪)减少,当能量摄入=能量消耗时,体重(脂肪)稳定不变。

肥胖的原因很多,随便打开一本有关肥胖的医学书籍,你都会看到诸如内分泌失调、遗传、饮食过量,缺乏运动,药物,心理等肥胖原因或诱因。这些原因也许都是对的,但都不是最根本的。肥胖的根本原因只有一条:摄入的能量多而消耗的能量少即能量过剩。只要你能做到摄入的能量不超过消耗的能量,即没有能量过剩,那么即使你家祖宗三代都是胖子你也胖不起来,否则牛顿就错了!

有效减轻体重的根本方法是使摄入的能量少于消耗的能量,即不但没有能量过剩,反而要能量不足。因为有且只有摄入的能量不足以满足人体消耗时,体内的脂肪才会动员代谢成能量。另一方面,人体没有直接排泄脂肪的通道,粪便,尿液、汗水、唾液等均不含脂肪成分,除非采取手术割除或抽吸脂肪的做法,否则脂肪是不会排泄出来的,减少脂肪的唯一(手术除外)措施是把它代谢成能量加以消耗。因此,不论你采取何种减肥方法(手术除外),只有做到摄入的能量少于消耗的能量,才会减肥,否则就不可能减肥(减少脂肪)。另一方面,只要你能做到摄入的能量少于消耗的能量,不论你采取何种减肥方法,都一定会减肥,否则牛顿力学定律就失效了。

减少能量摄入的主要方法是“少吃”(节食),尤其是少吃含能量比较多的食物,如烹调油,肉类,主食、油炸食品,甜食、饮料,酒类,零食等,可以适当多吃一些含能量较少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等,以减轻节食造成的饥饿感。还有一个重要原则是,在因为聚餐、过节、应酬等大吃一顿之后,要连续几日减少食物摄入,多吃蔬菜水果,以素为主,少吃肉蛋,亦使整体能量摄入平衡,不至于过量太多。

增加能量消耗的主要方法是“多动”。一方面多动要多运动,每天或经常保持较大的运动量,尤其是跑步,快走、体操,爬山、游泳、打球、跳舞等有氧运动,能量消耗较大,对减肥更为有效。理论上,运动量越大,能量消耗越多,则减肥效果越好,至于采取何种运动形式往往并不是关键。减肥者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特长或条件来选择运动项目,因地制宜地开展运动。另一方面多动要多做体力活动,如家务,体力劳动,体力工作等。很多人没有意识到,家务(如擦地板,洗衣服,搬家具等)、日常活动(如上下楼梯,走路、逛街,负重等)和体力工作(如搬东西、走来走去、负重等)都是消耗能量的有效方式。这些活动的最大优势是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可以从根本上改变“好吃懒做”的生活方式,对控制体重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

总之,饮食和运动是控制体重的两个关键点。饮食摄入能量,故多吃使体重增加:运动消耗能量,故多运动使体重减轻。为了管理好体重,应该做到饮食和运动平衡,避免能量过剩或不足。当食物摄入增加时,如应酬,同学聚餐或家庭聚会时,应加大运动量。具体做法是在大吃一顿之前,如下午或上午,有意识地增加一次运动,如快走15小时,或慢跑40分钟,提前使能量“耗空”,之后晚上再去会餐。当然,在会餐的次日有意识地增加一次运动也是可以的。“多吃时要多动”即量“食”为“动”这一基本方法有助于避免因为开怀畅饮、聚餐或大吃一顿所造成的能量过剩。减轻体重(增加体重也一样)的秘诀其实就在日常生活中。

牛顿力学定律告诉我们,没有无缘无故的胖,也没有无缘无故的瘦。胖瘦(体内脂肪的多寡)取决于饮食量和运动量之间的此消彼长。量“食”为“动”即多吃的时候要多运动,或量“动”为“食”即活动量较少时要少吃,是管理好体重的重要策略。而管理好体重,又是防治目前常见慢性病,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脂肪肝,动脉硬化,结石、肿瘤等的重要策略。

责任编辑邹佳璇

猜你喜欢
能量消耗慢性病消耗
慢性病管理对预防高血压并发症发生率的效果评价
健康管理和健康教育在老年人慢性病控制中的应用
健康体检常见慢性病及指标异常流行病学分析
学会爱自己
Clear Your Mental Space
逆转慢性病每个人都可能是潜在的慢性病候选人!
If We Burne d All the Fossil Fuel in the World
热拌沥青混合料生产和施工全过程能耗与排放评价
移动基站无线传感器网络优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