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杰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你对一门科目产生了兴趣之后,自然会学得比别人好。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说:“现在我们的教育中将引起的转变是重心的转移,这是一种变革、一种革命,是哥白尼在天文学中从地球中心转移到太阳中心一类的革命。《语文课程标准》中有提到,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见学习兴趣在语文教学方面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和影响。
现代社会,科技与发展日新月异。学生所能接触到的文化和信息也越来越多。相比之下,教师们接受信息的渠道要少得多,他们会给学生讲知识就是力量,但是他们有的不知道愚人节和情人节,有的不理解为什么李玟要叫KOKO,他们已成为了学生们眼中的“老八股”。当这样的老师走进学生圈子中,就像一个土著走进外星人的沙龙——他们对这个圈子的话题几乎一无所知,根本无法插嘴,又怎么能对学生产生凝聚力和影响力使得学生对于语文教学感兴趣呢?
学习兴趣的产生与教学有密切的关系。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主要在教师使学习活动有兴趣。如果教学方法不当,学生对语文课的内容发生兴趣时,他们的思想就会活跃起来,记忆和思维的效果就会大大提高,反之,则把学习看成是精神负担,效果必然降低。据《中文自修》杂志统计,小学生对语文课有兴趣的只占百分之三十多,而到初中又减少了百分之五,到了高中再减少百分之五。主要表现在:
第一,课堂讲得太多,听者乏趣。语文课堂教学长期以来一直沿用旧的教学模式,即预习、联系旧课、讲授新课、巩固复习、作业。教师习惯于按作者介绍、时代背景、内容分析、写作特点这一顺序依次讲一遍。自然,这种只注重教师对课文内容的分析讲解,来代替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体味的教法,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就无法调动起来,结果只能是“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
第二,课后练习太多,练者失趣。教师在课堂上讲得满头大汗,还生怕讲得不够透彻,还要布置大量的课后练习,把语文课的工具性简单化、程式化、刻板化,把生动的语文能力训练变成枯燥的纯技术训练,把教师和参考书的标准答案代替了学生的自我思考,理性的分析代替情感的丰富体验,造成“不闻琅琅读书声,但见习题如海洋”。这种练法,何趣之有?
第三,课外阅读太少,学者无趣。如今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已经在沉重的课业负担下被缩减到最少程度。写作训练重形式、轻内容,教师只在写作方法上打转,学生陷入了脱离自我、鹦鹉学舌的“新八股”,有的甚至去背诵所谓范文,以应付考试。阅读和写作被升学应试所扭曲,也扭曲了学生的灵魂。
为了激发学生乐学语文的兴趣,近年来,我有这样一些尝试,并取得较好的效果。其方法为:
1.少讲课,多引导,注重发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应改变以往“满堂灌”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应努力创造条件,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互动中来。比方说可以通过提问的形式,或是让学生自己试着去理解教材。有的课,可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学生感兴趣的段落(如《羚羊木雕》中“要回木雕”一节)入手来设计教学结构。但注意不要割裂课文,不要打乱作者的表达思路。有时,学生由于预习不充分,究竟对哪一段感兴趣说不出所以然,而是随口应答,教师应分辨真伪,作出正确判断。
2.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首先爱上一个优秀的语文老师,从而爱上学习语文。为人师表,首先从着装上要整齐,端庄,其次要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能从教学形式上采取灵活有效地吸引学生。吸引学生在一个和蔼可亲的教师面前,在愉悦、轻松、自由的气氛中学习,自然对其任教的学科感兴趣。相反,如果师生感情上不和谐,教师见到学生就烦,学生见到老师犹如老鼠见到猫,那课肯定上得不好。
3.多采用启发式教学,改变过去一成不变的以“教”为核心的课堂结构。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不断进行情境设计,引导学生积极展开思维活动,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逐步提高学生学习新知的能力和驾驭语文工具的能力,使学生觉得每一节课都有所学、有所得。
4.“多激励,少惩罚”,让学生在获得成功感中增强学习兴趣。比方说学生的作文能够作为范文在全班诵读,教师再加以适当的评析,就能够给学生带来一定的成就感。对于一些写得平常但是写作有进步的学生,教师最好也要不失时机的予以表扬,这样学生便会有一种动力,促使学生对语文感兴趣。如果对学生作文要求太严,总是给学生作文打低分,这对学生写作兴趣的培养不利。
5.引导学生多阅读,扩大知识面。从阅读中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应走出应试教育的死胡同,让学生不单单是为了考试而学习,机械地背诵课本,记忆语法结构,应提倡学生多阅读一些课本之外的书籍,如中外名著。从这些大师的作品中逐渐陶冶自己的情操,提高阅读和鉴赏能力。从而形成课堂内外一条线,这样自然便能够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6.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增添学习兴趣。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为语文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如今,一支粉笔一本书的传统教学模式已逐渐被打破,语文课堂上运用多媒体,增强了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生动性;扩大了教学信息量,开拓了学生思路;增大教学容量,缩短课时,增添了学生的兴趣。
7.注意学生审美观的培养。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美是心灵的一种体操,它使我们的精神正直,心地纯洁,情感和信念端正。初中学生虽然不会全面地、有深度地鉴赏美,却会用自己朴素的感受,独特的方式欣赏美。还是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得好:“孩子们凭外形、色彩、声音和一般感觉而思考事物”。由此可以看出,学生们接受知识,思考问题是离不开具体形象的。因此,我们可以从直观的具体形象入手,引导学生欣赏美,让学生得到美的享受,美的愉悦,这也正是新教材体现的美学要求。
当然,学生学习语文的爱好来源还远不止这些,比如古诗词作品以唱代讲、美术绘画和手工制作、情感交流、办黑板报、想象和联想及各种竞赛等都是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爱好的有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