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子回头金不换

2009-07-24 08:51王永辉
学周刊 2009年6期
关键词:浪子信心教学效果

王永辉

在班级管理工作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让家长、教师都很头痛的一类学生:在小学、初中的学习成绩还不错,但是由于贪玩或犯了一点小错误落下一段功课,导致成绩下滑,并且此后一蹶不振,开始赶不上课,对自己丧失信心,到了后来干脆放弃学业。这种现象常常使我们这些家长和教师看在眼里,急在心头。针对这种情况家长和教师往往只是进行传统的说服教育方法,甚至对他进行责骂、挖苦、讽刺,如果无效也没有更好的方式、方法,最后只能是听之任之,放任自流。这样不但没有拯救该同学,而且该同学的不良做法还影响到周围的一些同学,特别是造成整个班级的学风不正、难于管理。如果我们进行换位思考,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想,他们需要什么?从而采取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能把这样的浪子教育成功,会有什么样的教育效果呢?

在三尺讲台上已耕耘了十多个年头的我经常思考,什么是我们教育工作的灵魂?我认为帮助那些迷失方向的浪子找到方向和动力是我们教育的根本。下面用我的一个实际教学经历具体阐释我在这方面的教育理念。

在我任教的03届有一名学生,刚上高中不久,就迷恋上了网吧,经常夜不归宿,上课时间无精打采。我给他讲了一堆大道理,自我感觉挺深刻,很有说服力,但事实是该生的起色不大,学习成绩一落千丈,成了班里的差等生。上了高二以后,他的这种状况还没有明显改变,而且完全丧失了信心,甚至有了辍学的打算。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在一次与其家长的谈话中我了解到,该生在初中、小学阶段一直是班里的优等生,了解到这个信息后,我恍然大悟,突然意识到是自己的教育方法不对头,他需要的是鼓励而不是责备,需要我们帮他找回自信。针对该生,我制订了一个详细的拯救计划。第二天,一上数学课,我就提问前一天刚学的特别简单的数列求和公式,我特意让该生回答,该同学一脸的盲然,其他同学也用疑问的目光注视着他,我面带微笑用鼓励、肯定的口气说:“你行的,我相信你记住了。”该生用几乎哽咽的声音背了一遍,我当即连声称赞,还当着全班同学夸该生在上初中时,曾考过四次全班第一,话音未落,教室里传来一片惊叹声,同学们用审视的目光看着他。那堂课,我发现该生听得特别认真,在他的眼神中,我看到了信心和希望。此后连续几天的数学课上我都给他一些简单问题让他解决,并给予充分的肯定。终于他开始主动问我问题了,虽然简单,但我很兴奋,因为自己的第一步拯救成功了,我帮他找回了自信和学习的激情。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我仍然沿用上述策略,在课上找机会让该生回答一些容易的问题,并不断地夸他有进步,终于有一天,该生主动找我谈心,问我现在努力还来得及吗?我站在朋友的角度和他谈了很多,并鼓励他一切可以从头再来,在我一天天的鼓励声中,他的自信在一点点增强。各个任课教师也都夸他像变了个人,英语单词一个个查字典,朗读单词、句子、课文、名言、识记、翻译;数学上,公式、练习、反复作题、举一反三。在课堂上他不再无精打采,课间、饭后总能在教室里看到他的身影,他的学习状态到了忘我的境界,同学们也以他作为自己学习进步的榜样,不知不觉中班内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变得更加浓厚了。一个学生的进步带动了整个班级。该生经过高三一年的冲刺,最后高考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拿到了梦寐以求的大学录取通知书。

这个学生的转变过程深深地触动了我,真是浪子回头金不换呀!怎样才能让浪子回头呢?从这个教育实力我总结了以下几点:

1. 教育学生如同打仗,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切不可千篇一律,墨守成规,俗话说“穷则变,变则通”。

2. 无论对待哪种浪子,在思想上均不可有放弃之心,教师放弃他们,学生就没有希望了。

3. 拯救方法多一些表扬与鼓励,少一些讽刺和责骂。怀一颗宽容、博大之心,以平等之语气交谈,以朋友的身份相劝,多一些耐心,少一些灰心,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

4. 鼓励、鼓励、再鼓励,肯定、肯定、再肯定,使浪子回复自信是拯救工作的灵魂,只要找回信心,他们就能重塑自我,变被动为主动,由自发走向自觉,由他律走向自律。

5. 注意细节的处理,借助批改作业等书面形式进行必要的文字鼓励,使其感到教师的亲切和无时无刻的关注,与学生达成默契,渗透情感教育,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6. 不要忽视课堂提问的学问,要分层提问,让学生力所能及,通过回答问题得到认可,提高学习的自信心。

总之,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重视那些优秀的学生,这些迷途的浪子更应是我们关注的焦点,能够让一个浪子回头,就可以带动班内无数浪子的进步,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浪子信心教学效果
Study Of ShiJie Control Thought
孔雀真丑
恢复信心比给猪刷脸更重要
浪子心声
KX5的耐心与信心
浴火重生的浪子
提高病理学教学效果的几点体会
船过浪子滩
加强焊接教学质量提高焊接教学效果的探讨
抓好课的结束部分 深化体育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