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树勋等
关键词鼻出血治疗鼻腔微型填塞鼻内镜
传统的鼻出血局部治疗技术
局部止血药物适用于较轻的鼻腔前部出血。如1%麻黄碱、1‰肾上腺素、凝血酶等浸湿棉片进行压迫止血。渗血较轻微的,还可以直接以1%麻黄碱喷鼻。局部注射麻醉药物也可起到止血作用,但较少应用。对反复发作的鼻中隔前部出血,可以采用硬化剂局部点状注射,使血管封闭而终止反复出血。
烧灼法适用于小量出血,且可见明显出血点者,对动脉性出血无效。可采取化学药物烧灼,如铬酸、30%~75%硝酸银或30%三氯醋酸。也可采用激光,以KTP激光效果较好。还可以采用电烧灼(以电流加热的金属环进行烧灼,国内很少采用)、微波等离子射频、高频手术器等。
冷冻法利用液态氮的低温,使出血部位形成血栓止血。
鼻腔填塞(前鼻孔填塞)出血较剧或出血部位不明时应用,亦可用于上述方法无效者。经典的凡士林纱条或碘仿纱条填塞,给病人带来痛苦较大,因此,应尽可能进行充分的表面麻醉。为了减轻病人的痛苦及操作方便,发展出了一系列替代填塞材料,如气囊或水囊。若无专用的气囊或水囊,也可以用带气囊导尿管代替。注意避免充气或充水过多,以免导致鼻中隔穿孔。气囊或水囊可能因止血效果并不确切,而未被广泛应用。高膨胀止血海绵因其在操作上的方便性以及明确的止血效果,为越来越多的医生所采用。
后鼻孔填塞出血部位在鼻腔后部者采用此法。锥形凡士林纱球可用带气囊的导尿管代替。填塞时间不宜过久,以免引起各种感染性并发症,如化脓性中耳炎、鼻咽脓肿、颅骨骨髓炎等。
鼻咽填塞术鼻咽部的出血如腺样体术后出血,可采用此法。Pos-samai等将膨胀海绵改形后应用于腺样体术后出血,效果良好。
动脉结扎和动脉栓塞多应用于严重的动脉性鼻出血,如严重外伤所致鼻出血、外伤性假性动脉瘤破裂、鼻咽纤维血管瘤出血等,也可用于上述方法无效者。
鼻中隔手术鼻中隔黏膜划痕术,适用于鼻中隔前下部小血管扩张引起的反复鼻出血。在局部麻醉下,将鼻中隔黏膜划痕以破坏扩张的小血管网,达到防止反复鼻出血的效果。也可采用激光、射频等方法破坏扩张的小血管网。鼻中隔偏曲引起的鼻出血,可行鼻中隔矫正术。
鼻腔微型填塞有时虽然可以发现明确的出血点,但烧灼法不能止血,或部位较深,难以将器械伸入进行操作,可采用鼻腔微填塞。如鼻中隔的动脉搏动性出血、下鼻道后端的出血等。填塞的材料可为传统的凡士林纱条,或膨胀海绵、明胶海绵及其他各种止血材料。在保证止血效果的前提下,选用可吸收的止血材料,具有不必取出的优点。可以在前鼻镜下或鼻内镜下,将填塞材料准确放置于出血部位,止血效果明确,病人痛苦小。
内镜下鼻出血止血术近来随着鼻内镜技术在基层医院的扩展应用,由于鼻内镜下止血具有效果明确,对病人痛苦小等优点,其适应证扩展到了首次发作的鼻出血。优点:可以发现一些隐蔽部位、深在部位的出血点,采取有针对性的微创治疗措施;缺点:需要专科设备和专业人员进行操作,有时难以发现出血点。
其他疗法①放射疗法:国内外均有采用放射疗法治疗反复发作的顽固性/难治性鼻出血的报道,但此法应用很少。②热水灌注法:对于鼻腔后部出血,有采用45~50℃的热水进行鼻腔灌注进行止血的报道。
全身治疗
对所有的鼻出血病人都应进行出血量的评估,对就诊时仍在活动性出血的病人尤为重要。需要测定生命体征,以明确是否有潜在的生命危险。血常规检查,对于出血量较大及怀疑为血液病的病人必不可少。对应用抗凝药物及怀疑凝血功能异常的病人,需要检查出凝血功能。出血量较大的病人,亦应同时检测血型并备血,根据失血量多少予补液、输血治疗。对于情绪紧张的病人,可适当应用镇静药物,也应适当应用全身止血药物。心理治疗对于减轻病人的紧张、焦虑情绪,防止再度出血,亦有很大作用。
儿童鼻出血的治疗
儿童鼻出血多为鼻中隔前下部黏膜糜烂所致。可采用抗生素软膏局部涂敷及油剂滴鼻等,促进黏膜愈合,以终止鼻出血的反复发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