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忠良 余红燕
“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关系决定着学校的面貌。”建立良好的新型师生关系既是新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发展的前提和条件,又是新课程实施与教学实验改革的内容和任务。怎样优化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关系,重新构建温馨与感人的良好师生情谊,是新课程实验中师生关系的现实要求。
一.要承认学生作为“人”的价值
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和尊严,更有自己的思想感情和需要。自尊之心人皆有之,学生也是如此。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自尊是人性的顶峰,激发学生的自尊心是“教育工作的头一条金科玉律”。要珍惜和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他十分形象地比喻为“要小心得像对待一朵玫瑰花上颤动的露珠”。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与自尊,承认学生作为“人”的基本价值,这种尊重一方面是创设良好的环境与氛围,让学生有充分自由的思想准备,充分发现自己,意识到自己是独立的个体,体验到作为“人”的一种尊严和幸福感。
二.要关注学生用“心”施教
“关注学生,本身就是最好的教育。”新课程实施的教师要关注每个学生,在课堂教学理念中,要让每一位学生都成为自己关注的对象。具体表现为:(1)学生在获取知识过程中,学生态度的积极程度和学习信心的强化程度。(2)理解进程中,以其乐融融的一种愉悦的情绪和情感体验。(3)强化知识的精神,激发学习兴趣与热情,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而这种关注更重要的要求教师必须用“心”施教,关爱学生的情感体验,改变过去传统的教师做体系的传声筒。
新课程视野中的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两代人”以信息为背景,以语言为中介的一种沟通,是师生之间独有的经验与表现方式进行心灵的对接,看法的交流、思想的碰撞、合作的探究,从而实现知识的共同拥有与个性的全面发展。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是建立在互动性、互惠性的过程中,通过师生动态的信息交流,情感沟通,使教师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创设一种基于师生之间的互动与互惠的教学关系。
“教师是学生的朋友。”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发动者、组织者和引导者。首先,教师要展现教学过程的魅力,和学生共同品味成功的喜悦。通过与学生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改进教学活动的同时,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使教学过程充满情趣与省略,这是优化师生情感关系的策略。其次,教师要完善个性,以自身内在的人格魅力展示给学生,让自己拥有真诚、热情、宽容等优秀品质感染学生。扩展知识视野,提升教育艺术及教育应变能力,使之得到学生的真情回报,从而建立良好的师生情感联系,这是优化师生情感关系的保证。
张忠良,余红燕,教师,现居湖北枣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