亓 迪
柳永——北宋著名词人,他在词坛上“一手建立了俚词阵地和传统的雅词分庭抗礼”(胡云翼《宋词选·前言》)。他的词作在北宋极为流行,有这样的说法: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可见柳词已植根民间,达到了妇孺皆知的程度,深受普通百姓的欢迎。作为对宋词进行巨大革新的大词人,柳永的词对后世词人也产生了巨大影响,如苏轼,秦观,周邦彦等等。
柳词中有很大一部分是俗词,柳词的特点,可概括为把世俗化的市民生活情趣用通俗化的语言表现出来,之所以称其为俗词,究其原因,除了其词中大量用语是市井俚俗用语,语言通俗易懂外,柳词中对男女情事和妓女生活毫无顾忌的描写也是其重要原因。
如柳永写男女情事的著名词作《定风波》, 通过对歌妓想起情人时爱恨交织复杂心态的细腻刻画,反映了歌伎对自由幸福生活的渴望与追求,是柳永俗词的代表作之一。再如下面这首《锦堂春》:“坠髻慵梳,愁蛾懒画,心绪是事阑珊。觉新来憔悴,金缕衣宽。认得这疏狂意下,向人诮譬如闲把芳容整顿,恁地轻孤,争忍心安。依前过了旧约,甚当初赚我,偷剪云寰。几时得归来,香阁深关。待伊要、尤云雨,缠绣衾、不与同欢。尽更深、款款问伊,今后敢更无端。”
此词从内容到形式都是“俗”的:词中所说的闺中艳事俗,正迎合了市民阶层追求刺激的心理;词中所写的市民女子,对负约不归的郎君既埋怨又数落,并且设想等他回来时该如何软硬兼施地惩治他,让他今后不敢再造次。这种泼辣爽直的性格,直抒其情的写法,也正符合市民大众的审美趣味。在其他文人词的同类题材作品中,缺少爱情身处深闺的女人一般只会自怨自艾,逆来顺受,不敢表露内心的愿望。而柳永词中的世俗女子,总是主动地追求爱情,大胆地表达心中对平等爱情的渴望,表现了世俗女性大胆先进的爱情意识。词中所使用的语言也是浅显易懂的白话,如“是事”、“认得”、“诮”、“无端”等等都是当时的俗语,反复使用当时的口语,不仅表达上生动活泼,能让读者感到亲切,又易于被广大市民群众理解接受。
柳永有许多词描写了现实生活中沦落于社会底层的歌妓舞女的生活和心理,他以平等的态度表现妓女的情感、才艺和情趣,认为她们“心性温柔,品流详雅,不称在风尘”(《少年游》);关心同情她们的不幸和痛苦;“一生赢得是凄凉。追前事、暗心伤。”(《少年游》)他笔下的妓女们有独立自尊的人格和脱离为娼过正常生活的强烈愿望:“万里丹霄,何妨携手同归去。永弃却、烟花伴侣。免教人见妾,朝云暮雨。”(《迷仙引》)作为当时一个特殊社会群体的歌妓,柳永词真切地表现她们的命运并以平等欣赏的眼光看待她们,这是他和其他同样描写妓女生活的士大夫们的不同之处。柳永还有一些词对歌妓的内心世界作了细致的刻画,如“年少敷粉,依前醉眠何处”(《斗百花》)表现了妓女相思的心情;“假使重相见,还得似,旧时么”(《鹤冲天》)描写她们怀念情人但又怕再见时情人变心的忐忑之情。他的语言也非常贴近市民大众的日常生活和欣赏趣味。不过这些词中也有些低级趣味的色情描写,这是他常常受到后代文人指责的原因之一。
柳永的创作,直接面向广大下层民众,为他们提供娱乐、消遣之需,这在我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史上是有开创意义的。在俗文学的发展上,柳永则可以说是有力的迈出了一大步;正是有了柳永这位先行者的开拓,词的创作才得以在宋代得到大力发展,而柳永的“俗词”也在文学史上大放异彩。柳永对唐宋时期俗文学的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是这一时期俗文学发展历程上的里程碑。
亓迪,女,重庆师范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2007级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