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春文
〔关键词〕 写作;兴趣;习惯;专题
训练
〔中图分类号〕 G633.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9)
07(A)—0061—01
在语文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学生都有学好语文和写出好文章的愿望。但是面对作文题目,许多学生却望而生畏,无从下手。作文教学如何才能改变这种现状,让学生好读、爱写、不断提高写作水平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降低起点和要求,消除畏惧心理
面对作文题目,许多学生感觉无话可写,不知道如何下笔。其主要原因是缺乏足够的语言积累和情感体验。为了消除学生怕的心理,教师要鼓励学生放开胆子写,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和盘托出,然后再作适当的指导,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写作规律和方法,改正写作中的一些缺点。在写作学习的起始阶段,学生不宜过早地向话题作文靠拢。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相对比较容易把握的记叙、议论、抒情、说明等基本体式的训练,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进行话题作文练习。这样才能避免拔高式的训练让学生的写作脱离生活、情感、思想,使写作进入敷衍成文的怪圈。同时,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要以正面鼓励为主,对学生的点滴进步要及时予以肯定,让学生看到成功的曙光,并体验点滴进步带来的快乐,以增强其写作文时的自信心。
二、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的写作欲望
作文教学的关键在于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让学生对写作产生浓厚的兴趣。为了达到这个目的,需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1. 作文命题要切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作文是学生学习写作的常规作业,教师在拟定作文题目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如果作文命题脱离学生的实际,久而久之,学生便视作文为“畏途”。教师要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和学习环境中找题目,让学生有话可写,以写出真情实感,树立写作的自信心。
2. 培养细心观察的习惯,提高观察能力。写作时学生无话可写,是因为平时不注意积累,缺乏写作的素材。教师要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唤醒学生的好奇心,让他们能够在普通的生活中发现值得描绘、值得记述、值得讴歌的素材。教师要有意识地组织学生开展课外实践活动,在活动进行之前,须讲清活动的要求和具体目的;活动结束后,让学生真实记述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比如教师事先布置一篇游记题目,讲清具体要求,然后组织学生郊游,让学生看花,看草,看树,看远山近水,看飞鸟流云,提醒学生认真观察,深入思考,以便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3. 培养读书习惯,激发写作欲望。语言的积累是写作的基础。教师要鼓励学生养成阅读的习惯,在阅读中积累语言。读书时,学生要做读书笔记,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储备,丰富自己的书面语言。只要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多从书本上汲取营养,使写作成为表达的一种需要,在读和写中找到快乐和自信,就一定能写出文质兼
美的文章来。
三、采用多种训练方式,提高写作水平
为了让学生养成爱写、会写的兴趣,教师要引导学生自觉投身写作,并以灵活多样、富有成效的训练促使学生获得进步,让学生感受到写作其实是一件轻松愉快的事情。
1. 仿写、改写和续写。好的文章在结构、语言、选材等方面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初学写作,学生要学习名篇,借鉴别人的写作经验,才有利于写出好的作品。
2. 坚持写日记。就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其写作能力而言,写日记是一种很好的方式。日记是一种自由式的写作形式,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可叙事、可议论、可描写、可抒情、可说明。学生养成写日记的习惯,对于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拓展思想的深度和广度都是很有益处的。
3. 开展课外活动。除写好书面作文和每天坚持写日记之外,教师定期开展课外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口头作文演讲比赛,帮助学生编辑班级手抄报和创办校报、校刊、校园广播等,这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并
拓宽他们的知识视野。
四、开展专题讲练,掌握各类文体的写法
当学生有了一定的写作基础之后,教师必须在更高的层面上对学生进行指导。依据各种文体的不同特点,教师应指导学生进行系统化训练。如教师通过分专题突出重点,然后各个讲解,让学生系统地掌握各种写作方法和写作技巧。例如对记叙、说明、议论等表达方式的运用,教师就可以按记叙文的六要素、按说明文的几种常用方法、按议论文的结构方法和论证方法等逐一进行讲解,让学生掌握各类文体的写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