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辅导员工作的几点思考

2009-07-22 03:35杨冠华
商情 2009年7期
关键词:辅导员高校问题

杨冠华

【摘 要】辅导员是高校从事德育工作,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也是高校稳定发展的一支重要队伍。做好辅导员工作对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高校 辅导员 问题 对策

一、高校辅导员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从辅导员方面看,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学历不够高。辅导员的学历结构多为大学本科学历,具有研究生学历的较少,很难指导大学生的思想,更难以符合高校辅导员向专业化、专家化的发展方向。

第二,专业不够精。目前,高校辅导员中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人文社会科学专业的偏少,很难有效地用科学的理论引导教育学生,对学生提出的一些政治思想问题不能给予完满回答,不能真正成为大学生政治上的领路人。

第三,年龄无梯队。大部分学校的辅导员是以能够冲锋陷阵,随时可以加班、调遣的中青年人为主。而缺少有经验的“老”辅导员带领年轻人,不容易促使年轻辅导员更快成熟,辅导员队伍中老中青相结合的年龄梯队没有形成。

第四,配备不充足。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的要求,专职辅导员总体上按生师比1:200来配备,而绝大多数高校专职辅导员的配备都不能达标。辅导员带的学生过多既造成了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量和质没有保证,又影响了他们抽出时间精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第五,待遇不平衡。大多数高校专职教师的课酬明显高于辅导员的岗位津贴,同时由于辅导工作不仅在8小时内,很多辅导员没有时间和精力在社会上兼职,工资、津贴、住房等经济待遇问题和职称已成为辅导员工作不稳定的主要原因。

第六,发展无方向。辅导员发展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辅导员行政级别不明确;二是辅导员晋升教师系列职称困难重重;三是一些学校没有专门辅导员职业规划;四是到行政岗位分流难度很大。

(二)从辅导员的工作性质方面看,表现在如下方面

第一,工作职责不明确。频繁的文体比赛、各种检查评比、奖勤贷补、学风建设、安全教育、党团建设、就业指导、心理辅导等阶段性工作事无巨细,只要与学生沾边的事情都要去抓、去管,更谈不上用新知识、新科技培养学生成才。辅导员的工作职责不明确,就很难抽出时间和精力去从事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从而大大降低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第二,在辅导员的使用与培养上,普遍存在着重使用轻培养、重学历教育轻专业技能培训的问题。同时在对辅导员的激励制度上,缺乏有效的利益激励,降低了辅导员的工作效能,抑制了他们对工作的创造热情。

第三,社会认可度不高。大多数人认为思想政治工作是“空头政治”,没有实际的本事。同时绝大多数辅导员都是超负荷运转,但并未得到应有的报酬,所以很难激励优秀、年轻的知识分子从事这项重要的工作,致使其在社会上没有得到充分的认可与重视。

二、做好辅导员工作的对策

(一)科学制定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划

在辅导员队伍结构与素质方面,要使辅导员队伍的年龄结构逐步趋于合理,专业结构逐步科学,职务结构逐步优化,学历层次逐步提高,学缘结构进一步得到完善。在待遇与保障方面,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和国家一系列关于加强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的文件中规定的待遇目标,切实保障辅导员的合法权益。

(二)建立辅导员督导制度

学生辅导员督导制度是指由专业的资深人士负责或组成督导小组,定期在高校开展督导活动,组织开展学术研讨、实践指导、检查评估等活动,以保证辅导员的工作水平。辅导员遇到理论上的困惑或实践中的难题,可以及时与督导联系,得到解决问题的意见、建议甚至答案。督导的基本程序是监督、检查、评估和指导,督导的目的是提高辅导员工作水平。

(三)建立辅导员培训制度

应明确要求辅导员任职期间,完成规定的继续培训内容,应设立足够数量、专业齐全的培训机构;开办适应时代发展和高校学生工作需要的各种课程门类;建立辅导员培训的制度和制定相应的措施,把取得学位、提高学历、培训进修与资格认定、职务聘任、工作考核和提高待遇联系起来,激励辅导员不断提高专业素质。

(四)科学进行辅导员生涯设计

当前,辅导员的未来的发展即晋升与分流问题是影响辅导员工作稳定的主要原因。高校应通过专业技能培训、学历教育给辅导员进行“充电”,并提高和改善待遇、保障帮助辅导员稳定心态认真工作。同时帮助辅导员科学进行职业生涯规划,鼓励他们选择终身辅导员、专业心理咨询师、职业指导师、党政管理人员、专职教师等方向作为发展方向。

(五)建立辅导员业绩评价体系,完善辅导员考核办法

1.明确工作职责,确立科学的考核指标体系

辅导员的科学定位应是教育者、管理者和服务者,其工作重心应是对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而不是纯粹的事务性工作。所以考核指标体系的构建既要考虑定量,也要考虑定性;既要考虑业绩,也要考虑职业道德;既要考虑工作能力,也要考虑工作态度。考核应重点考核其工作的专业素质、能力、水平、效果,考核是推动辅导员工作的最有效措施。

2.严格考核程序,健全民主监督机制

建立系统和全面的考核监督机制,如公开考核标准、公开考核程序、公开考核结果,保证参与考核人员的广泛性和代表性,才能预防考核的随意性,保证考核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3.合理运用考核结果,全面实现考核目的

考核结果应反馈给辅导员本人,以利于辅导员工作的改进。考核的过程应是沟通的过程,通过沟通才能使辅导员明确工作方向,找出不足,从而改进工作、提高水平。考核结果应与辅导员的聘任、培训、报酬、奖惩、晋升等挂钩,真正发挥激励的作用。

(六)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

辅导员工作面广,弹性大,见效周期长,恰当的激励机制能使辅导员满足实现自身价值的精神欲望,并引导这种追求产生有益于工作和学校发展的效果,进一步激发其责任感和创新精神,吸引具有良好潜质的辅导员长期从事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这样才能真正使辅导员干事有平台、发展有空间,充分调动他们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年]16号)[Z].

[2]教育部令.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2006年第24号)[Z].

[3]教育部高教司•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M].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

猜你喜欢
辅导员高校问题
高校辅导员综合素质与能力提升探究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高校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时代诉求与角色定位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
“有为”也应“有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