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龙
课堂教学的有效与高效,既是教师从教的一种境界,也是从教者的教育追求和行为准则。新课改的探索让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要想很好地解决教学有效性的问题,首要的一点就是把握好几个观念,而这几个观念必须是以实践性智慧的形态存在于教师头脑之中的。
一是先学后教的学本理念。这里面最有价值的东西并不在于“学”和“教”二者谁先谁后,而在于促进教师自觉地认同“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一哲学命题,实现教师的认知由被迫向自觉的转变。这个转变是具有革命性的。有了这个转变,尊重学生、激励学生、为学生多想一步、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记忆、理解、训练等行为才成为教师内心的一种自愿,师生关系才趋向和谐,教学过程才容易取得良好的效果。
二是学习的本质是建构。这就突出了学习本身的“操作”特性,是需要学生亲自动作才算完成的活动,没有了学生的操作,教学的有效性就失去了一个主力的支撑。课堂的本质是生成。这就明确了有限的教学时间与无限的知识之间的关系,要求教师在有限的时间内解决足够量的知识单元,从而规避了课堂热热闹闹落实却空空荡荡的假象。教师的本质是转化。“不教而教”是教师的一种理想境界,对于学生而言,还是需要教的,这也是由教师对学生的依存性决定的。“教”的本质在于转化,转化学生的品德结构,使其增强做人的规范性;转化学生学习的技巧,使其形成一定的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转化学生的巩固、反思、自学的意识等。教学的有效性并不限制在教学过程中,过程之外的“保墒”同样重要。
三是教师是决定教学过程优劣的根本力量。新课改把学生推到主体位置上,表面上看似乎淡化了教师的身份,事实上,新课改在突出了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也更加强化了教师之于教学过程的制动功能。在教学过程展开之前,要先教后学,这是原则。在教学过程展开之后,要先学后教,这是程序。如今,不少教师认为先学后教就是学生为主、教师为从甚至不要教师了,这是以程序代原则的逻辑认知错位,重新认识教师的价值,确立教师的主导地位,从而增强教师的责任感,这一点至关重要。准备性是教师成长的智慧基石。教师对自己情绪状态、对学生学习准备状态、对教材的有机加工、对教学过程中将要生成的结果以及为此要采取的措施等有一个思考和预判,这是师之为“师”的标志,不仅可以保证教学的有效性,也使教师“积作成习”,形成实践性智慧,有利于自我快速成长。诸多研究表明,高效教师与低效教师的分水岭就在于此。许多教师是怀揣着“我会做这部分教学内容”的感觉赶赴课堂施教的,课前不屑于对教学作模拟性的思考,忽视了量变的积累,在这种情况下要推动自身成长的质变,自然是一件难事了。
四是学生是有能量的,渴望得到教师的关注与点拨。笔者曾经在教室里面和学生一起生活了一天,体验学生的感受。令我意外的是,学生的能量很大,只要教师给了“管道”,他们的能量就可以喷涌出来。尊重学生,第一要义就是正视学生,而我们教学的起点却全然把学生当成一无所知,压抑了学生的主动性。关注学生的潜力,导引学生的能量,课堂的生命力就被激活了,教学过程就获得了巨大动力,就拥有了无限的生成力。学生坐在教室一天下来很辛苦,这就更需要教师在课程的设计上考虑到学生的疲劳状态,不仅要调节气氛,更要注意提供相应的学法指导,特别是增强学生的记忆力和提高理解效果的方法。
五是对学生的教育来说,教师的智慧、宽容与热情是最好的教育养料。反思是教师智慧的凝结剂,宽容与热情需要教师内心的爱来支撑,这份爱只有建立在责任感的基础上才能释放。所以,教师必须自觉地加强基于反思的学习,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
六是教学的有效性来源于教学组织的有为性。善于组织学生与不善于组织学生,这是成熟教师和新手教师的区别标识,也是影响教学效果高低的关键性因素。投入感情、宽容、细心,抓住关键学生、抓住关键环节,就能够保证教学组织的有为性。文献研究的结果表明,在组织教学方面,第一流的教师用眼神,第二流的教师用语言,第三流的教师用惩罚。
七是对课时的认识,从孤立的课时数概念中走出来。我们习惯于趴在教学大纲的文本上面去看赋予教学内容的课时数量,课时数是数学计量概念,但教科书内容是流畅的有机整体,以单元或者篇章的形式呈现出来,据估算,每~部分内容按三课时计,后一课时与前一课时的衔接需要重叠5分钟,那么三课时就损失了10分钟,造成了教学内容先后衔接不扎实、学生的生成与巩固程度低、教学效率不高等不良后果。从战略角度上看,每个学科都应以两课时的概念去备课,第一课时就是从学期初到学期中,以区县教研室的期中考试时间为分界,第二课时从学期中到学期末,以区县期末考试的时间为分界。只有在这样的大课时概念下进行单元或者篇章的整体备课,形成高屋建瓴的备课观,才能从孤立的课时数概念中走出来。
八是要养成年级衔接和问责意识。低年级要对高年级负责,高年级要对低年级负责。从做人到求知,从待人接物到各种学习技术与习惯的训练,从知识的衔接到基础的夯实,都要互相负责。高年级应从学生反映出来的问题角度给低年级提出建议和忠告,帮助低年级调整施教的着力点。
九是重视教学策略的研究。新课改要减轻学生负担,但先决条件则是教师的教学高效。一是要把教科书研究透彻,设计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内容。二是要把教的策略准备好,包括如何调整好教师自己的情绪、如何布置预习内容并指导学生预习、如何化解知识难度、如何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如何调节学生的情绪、如何设置问题并提问、如何使用课堂语言、如何设计板书、如何最大限度地实现当堂学当堂消化等。三是要把学的策略呈现并指导给学生。至于怎么学,核心的一条就是注意听讲。学法是训出来的,知识是练出来的,最实在的学习规范最有力量,也最具有普遍意义。
对于取得教学有效性的艰巨程度,可以套用“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这句话来形容,因为上述这些实践性智慧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但是,只要我们把目光瞄准了问题的关键,采取务实的行动坚持做下去,一个学期累积下来,教师的教学素养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素养厚实了,教学的有效性也就自然提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