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中课堂教学互动误区分析

2009-07-20 03:32诸步申
江苏教育 2009年22期
关键词:师生新课程交流

诸步申

在新一轮的课改浪潮中。由于多样互动的教学方法是新课程的重要目标,新课程中的教学互动问题自然而然地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和教育研究的热点。在我们今天的课堂教学中。学生不再是配角,课堂也不再是教师一人担当的舞台。我们一直以来所倡导的“师生平等”、“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再也不仅仅是纸上谈兵。倡导课堂教学的师生互动,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满足了新一轮课改的需求,也是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发展和提升教师教学能力的必要手段和方式。

构建师生互动平台的理念,在本质上,是基于师生平等这一理论的提出而诞生的。传统的教师一人唱主角、领导和控制全体同学严格按照课本和教学计划来上课的情形绵延了我国教育历史的数千年。后来,开始渐渐有人提出了教学互动,于是教师们开始思考和改变,提问、回答、小组游戏、课堂竞猜等多种课堂教学形式纷纷出炉。为的就是活泼多样的教学形式,以及学生和教师之间积极主动的互动。相比于从前,课堂的教学效率、教师的教学成果、学生的学习效果确实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是,纵观现在新课程教学的实施情况,新课程中的教学互动还存在不少误区,要真正构建师生交流的平等舞台,必须重新审视我们实际教学中的教学互动情况,消除误区。教学互动误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新课程中反复倡导和提出了师生互动的要求,于是在我们的一再强调和关注下,很多人把“互动”和“师生互动”直接画上了等号。这样导致的结果就是,忽略了互动的另一个要素:生生互动。互动理论是一个非单一的概念。它可以包括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人机互动等很多方面。在教学活动过程中,互动应该包括人与人之间发生的一切相互作用关系。它是由不特定的对象与不特定的作用共同组成相互关系。有研究表明,从平均水平来看。师生互动在我国目前的课堂教学中已经达到了将近90%的比例,在总的互动时间上更是高达93.2%,生生互动时间却只有6.8%。

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不够是一方面,教师与个别学生的互动多于教师与全体学生的互动又是一个方面。我们都知道,上课的时候,老师一般都喜欢和成绩比较好、课堂表现比较踊跃的学生互动合作,而对于其他的大部分同学,几乎是没有什么交流。这样就导致了师生互动的偏一性。在师生互动的概念里,这个“生”应该不光指成绩好表现活跃的学生,而应该指全体学生。

由此可见,虽然我们已经加强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课堂中的互动仍是不够全面不够完善的。只注重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或者教师与少数、部分学生之间的互动,还不能达到互动的真正效果,更无法达到我们新的教学要求。只注重师生互动的教学形式,实质上。仍是过去教师站在高于学生的立场上独自演说的另一种表现方式,它没有从本质上完成师生平等的教学目标。

二、课程互动>情感互动

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沟通,表面上来看,是通过信息的传递来进行的,但本质上,是通过情感的交流与维系在活动着的。如果失去了这些感情,单纯的信息传递与交流将变得单调枯燥和机械,信息交流的效率也会大打折扣。在这一点上,教师和学生也一样。教师与学生之间需要一份亲切和谐的感情来维持互动的轻松自在以及学习的流畅欢快。这包括课前和课后的心情互动。

单单强调课堂学习知识的互动是不够的。情感互动也是教师课程互动中不可缺少的一面。课前与学生的心情互动,是开课前所做的准备工作,也是互动工作的开始。在某种程度上,它决定了老师和学生上课的基调。教师们应该有这样的经历。就教授一堂课而言,和曾经教过的、已经认识的学生班级合作,往往比和不认识不熟悉的学生班级合作来得轻松愉快,哪怕这个老师整个课堂的教学流程完全一致,课前所做的心情互动也完全一样。因为和熟识的学生合作,不光对于老师来讲。对于学生来说,都更有利于情感互动的展开。在此基础上进行课程学习的互动。就更加方便。

三、形式互动>思维互动

也许我们对以下的课堂教学情形并不陌生:在教授过程中。教师经常会问:“从这幅图里,你得到了什么启示?”这时,学生们都会说出令老师满意的答案,以此顺利引出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或者接下去要讨论的话题。有时,为了增加和学生交流的机会,教师会使用频繁的提问和回答让学生时刻参与到整堂课的教学计划中去,这种互动可以称之为程序式的教学互动,它严格按照了教师备课时的计划,一步一步地进行。它确实也实现了课堂上的互动,从课堂效果来看,它不是从头到尾只有教师一个人独白的舞台,它总是时不时地有问有答。但是,仔细去看,它只是不出意外的完全按照计划的互动,并没有调动起和学生思维层面的互动,无法对学生的思维活动带来冲击,更碰撞不出思维的火花。

也许有时候,我们可以多让学生之间相互讨论,允许学生提出新奇的问题,允许他们有不同的答案。互动绝不是仅仅按照计划一步一步进行的,这只是形式上的互动,表面上的互动。互动更深层次的要求是教师和学生思维的互动,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让学生自发地去思考问题,也许这样,学生会有偏离原定教学计划的收获,但这对于增强学生思维的活跃度和自我学习的能力,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和巨大的影啊。

四、课上互动>课后互动

这是很多注重课堂互动的教师容易忽略的问题。即很多教师意识到了在课堂上包括课堂开始前与学生的互动,但是往往容易忽略课后的互动。在教师的课后互动中,应该观察和了解的有课后的作业反应、学生的意见反馈以及后续课程的学习情况等。若只在课上倾听学生意见,课后仍然按照自己的教学计划一丝不差地执行,那么平等互动只是空谈。要真正体现师生平等的互动,就应该不只在课堂上,在课堂之后、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都保持学生和教师互动身份互动地位的一致。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教育研究者们把互动看作是教师与学生关系的双边活动。互动学习理论认为,教学活动是师生之间进行的一种情感与情感的交流沟通,教学过程应该是一个动态的、发展着的统一的过程,是优化教学的过程。通过调节师生关系追求平等互动,发挥合作之后的教学共振效应。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互动误区的形成。本质上来讲还是教师忽略了师生平等,或者只是片面不完全和短期内的师生平等。我们只有加强师生平等的全面性,加强生生互动、情感互动、思维互动、课后互动等,消除互动误区,才能促进师生有效互动,调动并激发师生教与学的积极性,使我国新课程的课堂教学不断进步不断完善,朝着符合时代要求的方向发展。

猜你喜欢
师生新课程交流
如此交流,太暖!
浅议高中化学新课程必修模块的主要教学策略
2019年全国高考新课程Ⅰ卷生物试题分析与启示
第二届“我即语文”教学奖颁奖典礼暨新课程研讨会在福州一中举行
首届“接班人”杯广西中小学师生书法作品展示
首届“接班人”杯广西中小学师生书法
交流平台
交流平台
麻辣师生
2009年语文新课程《考试大纲》修订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