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生语文学习的动态评价

2009-07-17 03:49洪少敏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 2009年6期
关键词:动态评价语文

一、问题的提出

传统评价以学习成绩为单一依据,存在种种弊端。评价片面、不及时、静态性、评价表面性。总之,传统评价忽视学生全面发展,与素质教育目标南辕北辙。所以,构建以学生自主发展为本的动态体系,满足其成就感显得举足轻重。新课标对学生评价从三维进行,加强形成性评价,评价主体多元化等。成长记录袋,“相册”等,都是动态评价的积极尝试。

“评价”一词在我国出现很早。《宋史·戚同文传》“市场不评价,市人知而不欺。”评价本义是评论货物价格,讨价还价的意思。《论语·先进》记载:“子贡问:‘师(子长)与商(子夏)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孔子的评价含激励和希望。三国关羽大意失荆州,诸葛亮评价:平日“刚而自矜,故有此祸”。包含总结的意思。

我国科举制度是课程评价的渊源。科举从隋朝开始,到唐固定下来。科举的目的在于甄别和选拔人才。当时人才标准只限治国平天下,评价有模糊性、整体性特征。

现代意义的课程评价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泰勒进行8年课程评价研究,提出目标评价模式。美国克龙巴赫说:“评价能完成的最大贡献是确定教程需要改进的地方。”美国斯塔弗尔比姆也有相似见解。布卢姆更明确指出:“我们主要关心的是用评价来改进教与学。”美国教育评价标准委员会1981年对教育评价下了定义:“评价是对某些现象的价值如优缺点的系统调查。” 这些都为动态评价提供了理论依据。动态评价的理论还有多元智力理论。加德纳1996年提出人都具有各方面的智能,各种智能的水平因人而异。加德纳还提出多元智能评价的活动建议。本文主要从高中语文角度论述,不一一兼顾。

二、基本原则

(一)目标全面性原则

动态评价,最容易出现片面性,必须坚持目标全面评价,注重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动态性评价是一种成长性评价,评价要从重视语文知识到重视能力,再到重视素养的发展,注意从多方面考查学生学习情况。语文素养是一个养成过程,它不仅看结果,更注重变化过程,注重在发展过程中多次、即时、动态的事实评价。它倡导静态与动态、终结性与形成性评价有机结合起来,全面搜集评价对象发展的资料,如学生兴趣、态度、习惯,获取知识掌握知识的情况,沟通交流合作、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外学习的情况,都应纳入语文评价的视野。通过分析,形成对学生的全面认识,并针对优势或不足给予肯定或提供针对性的改进措施,使学生成长呈良性发展态势。

坚持目标全面评价,还要坚持全息性原则。它指学生评价反映学习和发展全部信息,贯穿学生学习全过程,全面、全员、全程采集和利用与学生发展的有关信息。全息性原则强调评价整体性情景,旨在把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有机结合为整体运动过程,在一定时域内,不断循环反复,动态监控学生发展和培养的全程,把握全体学生素质发展整体状况。同时,把教学与评价过程融为一体,最大限度发挥评价导向、反馈、诊断、激励等功能。

(二)多元、多样性评价原则

多元化教学环境的动态评价。多元化教学环境首先是课堂,教材、学生、教师三位一体,评价既有稳定性,也有动态性;一节课某一学生,可能是静态,也可能是动态,但从整个过程,却是动态的;如这个知识点某个学生今天不能转化为能力,以后可能转化为能力,某些学生也有类似的情况;其次是课外综合实践活动。知识运用性更突出,因此动态评价更有实际意义,评价多元的准确性更重要,如辩论会、竞赛、演出等,作为特殊的文化背景,评价也应该是特殊的,甚至相对夸张些。

多元化评价让评价更丰富。鼓励和发展性评价是行程性评价,是动态评价核心。如:幽默的语言、和蔼的微笑、成功赏识、诱惑目标、适时挫折评价、实效的物质评价等都能折射语文文化的魅力。如对学生特别见解成功赏识,老师可这样说:“想不到老师辛苦的结果却培养出挑战者。”

多元评价主体让评价富变化。被评者,是学生,是课堂教学性质所决定的。这是一元的。然后,课堂谁来评价学生,由谁来评价更能起到鼓励和发展的作用?这又是多元化的。不能只是教师对学生评价,还应提倡学生互评、自评。这三方面结合,能发挥发展性评价的功效。此外,教师在课堂发挥网络功能,或利用其他老师评价、父母评价或网友评价等,多主体综合评价,给予学生肯定,将会产生巨大影响。如高一学生写诗,可把写得好的拿给班主任、级长等欣赏,对促进其持续发展作用不可低估。

评价内容多元化原则。现代社会需要多方面语文素养,学生有很多潜质值得发现,评价多尺子,成功多数人。新课程强调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及心理品质、学习兴趣与积极情感的发展;不仅评价“认知”层面,而且评价行为层面,增加学生对社会、自然问题分析能力的评价。如带学生去澄海观察狮头鹅、带学生去生态园欣赏山水等活动,学生的观察和想象能力都是评价内容。对某些学生的能力当场评价,可间接起到提高其他学生能力的作用。而把观察结果成文,师生的评价会内化为另外学生的能力,可以说将使学生通过评价内容多元化,激励学生充分展示自己多方面才华。评价关注过程,淡化结果。除了集体活动外,还可以组织展示个人能力的“读书报告会”等。

动态评价形式要多样。变“教师评”为学生自评、生生互评、师生互评相结合。现在倡导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动探索者,甚至作业选择也给学生自主。如果坚持学生自评、互评,不断进行自我分析,使学生取长补短,使学生永远处在持续成长的大道中。如笔者曾组织学生对杜十娘的结局进行设想,收到很好的效果。有些答案是没有预见到的。如“重回妓院。”笔者的评价是“有点消极。”“有没有积极的呢?”这动态评价引起课堂的沸腾。“投奔革命。”“带财宝自己生活。”“等待。”“等待得到心上人。”“好,这是一个令人满意的设想。说老实话,让她重回妓院是残酷的。”“同学们,请对上面评价进行评价。”

通过对高中语文的教学进行探索,我们认识到:单一性笔试不能对学生进行全面评价。尝试变单一笔试为听、说、读、写综合评价相结合的形式,将收到较好的效果。如一些学生,平时总是认为发言是尖子生的事,改革后,他们争先发言。听人家发言以后的师生互相评价,更使学生的注意力自然加强。读与写有相似情况。分析能力评价主要是考察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由学生抓阄选择题目,准备5分钟左右,说出解题思路。然后由各组派代表发言,同组学生补充。再由全班级评价,气氛就自然活跃。如果把学生某一专题习作出版,其效果就不言而喻。

(三)以点带面,分层渐进的原则

以点带面,分层渐进。首先要进行“层”的划分。根据学生基础,以及认知、能力、情感、态度和发展潜力等因素,将学生分为上中下三层。分层是动态的,需要定期或非定期进行调整。其次是制定分层目标。制定目标要将知识、能力、情意目标融为一体,各层学生同中有异,各有侧重,有利于所有学生素质的逐渐提高。要与学生“最近发展区”相结合。如理解课文,有三个层次:第一层,表层性理解,就是课文说“什么”;第二层,解释性理解,就是懂得课文隐含“为什么” ;第三层,创造性理解,就是举一反三,发表见解。还可设计“弹性作业”,不同层次学生有相应的作业要求,做到目标多元化,更是“面向全体”的体现。

分层施教。针对三个层次学生, “区别辅导”。如作文辅导因材施教。见解一般者,重点辅导独特发现;语言枯燥者,培养生动语言。“分层批改”,对写作能力高者,多提要求;对水平差者,多肯定其进步,使学生体验成功快乐。 同时要改革考试或考查方法。原先定量考试,容易把学生变成奴隶,让学生厌烦。要采用难度变小的分段评价办法,使学生获得成功;笔试分层。设置难度不同试题,供不同层次学生自由选择;除笔试外,增加听力、朗读、背诵、口头作文等技能考查。尝试弹性考试。废除一次考试定成绩的做法,只要学生愿意努力,重复考查,直到合格为止。

“分层评价”就是按照差异采取相应的评价,发挥内因作用。要求相信每个学生都存在“闪光点”,多角度欣赏学生,激励探索。要根据学生实际选择目标,达标或努力达标就是成功。评价内容,重点追求实践价值,对能力强者重在评价学习质量和结果,对学有障碍的重在态度和过程,发现闪光点。评价,注意给上等生指出提高方向,对学有障碍的,让其再认识眼前发生的一切,然后给成功的评价。

不一味哄学生,从分层提高角度,利用补锅原理,重视并巧妙扩大学生个体发展差异和在解读文本时遭遇的问题,引起学生注意,并依此备好教学目标和内容。文本目标是学生身心正常发展应达到的水平。由于能力不同,以前已学过,但没完成能力迁移,造成新目标学习存在障碍。在完成本单元目标的同时,要针对学生缺漏“补锅”。特别是普通中学一些学生,同一知识转为能力不会一步到位。今天懂得,明天又搞乱。还要通过人文教育补缺陷,重塑人生观、价值观。但是,高中生多已成年,展示缺陷,不要伤其自尊。如让不同层次学生到黑板做同一道题,答案自然显示缺陷,只要公布评价标准,让学生评价就可以。

(四)把握情感评价的模糊与清晰的“度”

情境性评价不仅用于课堂教学中,还包括日常生活和检测时的情境性评价。情境性评价要充分注重评价的激励性,既要鼓励和保护学生的主动性,还要激发其学习兴趣。例如,说到自然美,学生觉得抽象,可指窗外的草木,再讲壮美和秀美就特别容易。然后再询问:你喜欢哪一种?这里情感评价是清晰的。其次是趣味性评价。语文活动情境要打破教师评价的权威,不仅对学习结果描述和判断,还要对产生结果因素进行描述和判断。评价主体、空间、形式和内容都具有开放性、互动性,增强评价的趣味性。如某些评价,有时老师说出来会伤及学生自尊,这时趣味评价很重要。可这样说:“请原谅,刚才老师似乎到天空与齐天大圣说话,走了神。”

对过程评价,要把鼓励评价当成模糊性评价的第一要义。对学生的评价看似明白,其实有很大的模糊性。是在肯定目标落实中,应是“答案是丰富多彩的”,这客观明确了鼓励性和发展性的评价是一种激励机制,评价的终极目标是促进学生的发展,更注重学生发展过程化,因而它具有不确定性。如找不出突出结果,可这样说:“要老师说,我认为各有千秋。”

实践证明,重视过程评价,可以使学生追求进步感增强,融洽师生关系,但实施新课标时间短,不可避免存在问题,这都需要在教学改革的过程中逐步解决。

参考文献:

[1]广州市教育局教研室.课程改革的理论、实施与评价[Z].2004,(10).

[2]周卫勇.走向发展性课程评价[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3]越秀区教研室.越秀区发展性教学评价阶段性成果汇编[Z].2004.

[4]韩惊鸣.语文:作为一种课程——也谈语文的性质[J].语文教学通讯·初中刊,2003,(9).

[5]刘贞福.谈语文课程改革的目标和途径——学习新大纲、新课标的体会[J].语文建设,2003,(7).

[6]佘承智.“在教学中开展积极地鼓励性和发展性评价的研究”结题报告[EB/OL].晴天语文网,2006-3-24.

[7]王德俊,王格奇.语文新课程教学设计[M].沈阳: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洪少敏 广东汕头市渔洲中学515065)

猜你喜欢
动态评价语文
国内动态
国内动态
国内动态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
多维度巧设听课评价表 促进听评课的务实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