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是文学创作永恒的主题。如何处理语文教材中爱情题材的作品,一直是中学语文教学关注与探讨的问题。高中阶段是人生的一个重要时期,处于这个时期的中学生,价值观、爱情观等尚未定型,可塑性强。他们对于一些爱情题材的内容颇感兴趣,但又认识不成熟。教师应该本着一颗爱学生的心,在教给他们知识的同时,也要做好他们人生道路上的引路人,通过对这些爱情题材作品的巧妙处理,让学生在课文的学习中领悟爱情真谛,接受爱情教育,最终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完善自我人格。现在的中学生内心蠢动着对异性的好奇和对爱情的渴望,早恋现象越来越呈现普遍化、低龄化、公开化的趋势。教师通过这些爱情题材作品的教学,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学会比较,学会正确地判断与选择,最终形成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及爱情观,这是必要的,也是迫切的。
一、高中新课程苏教版中关于爱情题材的作品及分析
新编高中语文教材(苏教版)必修部分涉及到爱情题材的作品有:必修一:《十八岁与其他》;必修二:《亡人逸事》《边城》《林黛玉进贾府》(其中《亡人逸事》《边城》属于自读内容);必修四:《一滴眼泪换一滴水》《雷雨》《锦瑟》《蝶恋花》《雨霖铃》《声声慢》(其中《锦瑟》《蝶恋花》属于自读内容);必修五:《长亭送别》《罗密欧与朱丽叶》。苏教版的语文必修教材总共收录了112篇,涉及爱情题材的课文有11篇,比例为9.8%,相对旧教材而言,比例虽有所下降,但不影响这些爱情题材作品在教材中的地位。语文教育是人文教育,语文教育的过程是把人文精神内化为学生个人的人格构成,这些入选的爱情题材作品,是根据当代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而设置的,顺应时代发展,也符合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精神。这些作品是展现不同时期广阔的社会图景并提示其本质的最好窗口,是“人的生活教科书”。学生阅读这些作品,剖析形形色色的婚姻恋爱观,可以提高鉴赏品位,提升观察生活、认识生活的能力,也有助于净化心灵、塑造真善美和谐统一的理想人格。
为了进一步有效地改进教学,笔者对高二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高二学生已经修读完必修一至必修五的课文内容,对课文内容大多有比较深刻的理解,也会有一定的见地)
问卷调查内容及结果如下:
你喜欢老师对这些爱情题材作品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
从问卷调查的情况看,大部分学生对涉及爱情问题的文学作品比较喜欢。他们认为高中语文教材中选取一些爱情题材的作品是应该的,也是必需的,这说明他们对爱情怀着一定的好奇与憧憬。至于对这些爱情题材作品应采用何种教学方法,他们更倾向于能在教师的引导下参与对爱情题材作品的讨论,这也从一个层面传达出当代学生渴求表达爱情的心理。
二、爱情题材作品的教学对策
相对于学生的大胆,相反地许多教师对爱情采取“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态度,欲言又止,欲语还“羞”,生怕误导学生,因此在教学上更侧重于对文本的解读,比如《林黛玉进贾府》中更多的是讲解小说对人物刻画的技巧,贾府中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理解,而对宝黛的青涩爱情则言之甚少。有的教师自觉地意识到语文教学在处理爱情题材上理应承担的责任,却迫于实际而鲜有成效,而回归到传统的文本解读。不论是刻意逃避还是有心为之而力不从心,总之,在语文的实际教学中,还未能真正承担起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爱情观、价值观、人生观的责任,这是值得每一位语文教师深思的。基于自己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我们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走进文本,大胆公开地把爱情搬到讲台上
时代已经开放,成年人的恋爱早已公开化,大街小巷都是年轻人卿卿我我的特写镜头,电影网络都有为“爱”作宣传的广告,唯独对中学生实行“禁欲主义”的封闭式教学,显然只会把学生推到极端。要知道,越神秘越好奇,越禁止越想探求。与其让那些不良的淫秽的垃圾乘虚而入,不如大胆公开地利用健康美好的爱情精品来熏陶学生,净化他们的心灵,满足学生的好奇心,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爱情观与人生观。讲台上,可以引领学生走向长亭,去体会柳永与其恋人“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的难分难解;感受李商隐“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的黯然神伤;可以毫不顾忌地讲述《罗密欧与朱丽叶》对爱情至真至美的追求,品味爱情的刚烈与纯洁。爱情是个敏感的话题,对教材中的爱情题材处理不当,就会变成低俗无聊的谈论,不但不能让学生得到健康的教育,反而使课堂变成真正谈情说爱的场所,老师成为学生早恋的教唆者,其后果不堪设想。所以,教师对教材的阅读,要深入细致,要有高瞻远瞩的总揽,要有自己个性化的感悟,换言之,就是要求教师对教材内容读得精,读得深,形成一定的脉络,从宏观上进行把握,然后根据教学的需要创设合理的教学过程,带领学生“走进”教材,因势利导,对学生加强爱情教育。
2.走出文本,放开手大胆让学生畅谈对爱情的看法
走出文本是在前一阶段深刻理解文本内容的基础上,能够跳出预设的条条框框,能够让学生进行富有个性化的解读,也让学生发表一些自己的见解。身为教师,引导学生朝着美好的方向发展是我们的责任,不能一味地让学生接受自己的观点。在授课中,一定要创造机会让学生谈自己的感想,老师尽可能做到以朋友的身份来平视学生,用赞赏的眼光来注视学生,这样可以消除学生紧张的心理,让学生大胆地畅谈“爱情”这个敏感的话题。对学生的言论,老师绝不能歧视,若学生谈的是真实的体会,应该以鼓励为主,并加以友善的引导。 学习《罗密欧与朱丽叶》一课后,笔者让学生谈谈自己的学习感受,许多学生都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生:罗密欧、朱丽叶,你们是爱神的杰作,是真爱的代名词,愿你们天堂永乐!
生:你们的爱情,是那么忠贞,为后人所赞美,你们的爱情,是那么勇敢,打破封建思想的束缚。
生:爱情是伟大的,但不能为了爱情而不顾一切,生活中还有亲情、友情、爱国之情。罗密欧为了爱情而杀死帕里斯等人,性格变得恶劣,这是爱情的悲哀。
生:只有活着的爱情才会美好,为爱而死只会给别人留下茶余饭后的话柄……
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辩论或其他方式让学生评价婚恋作品或说出自己的看法。在《雷雨》一课的教学过程中,笔者把学生分成正方反方两组,让学生以“周朴园是否爱鲁侍萍”为话题展开辩论,学生的辩论闪烁着理性的光芒。在这场辩论中,笔者从学生的眼神与话语中,看到了优秀的婚恋作品对青少年心灵最隐秘之处的触动,使学生初期萌动的感情受到作品人物崇高欲望的鼓舞,有助于正确的道德观念的形成,提高学生做人的层次。 只要我们老师更新观念,带着一颗平常的心态,正确看待婚恋作品,引导学生在爱情作品中感受美与善,教材中的婚恋作品就能真正发挥美化学生心灵的作用。
总之,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对中学生进行爱情教育,是十分必要的,它不是为了教会学生谈情说爱,而是为了让学生成为一个情感丰富的人,一个道德高尚的人,一个思想成熟的人。因为“育人”始终是我们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
(李满意 浙江省苍南县金乡高级中学325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