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与重建:高职语文阅读教学的意义、技能和方法

2009-07-17 03:49冯颖艳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 2009年6期
关键词:技能课文教学方法

冯颖艳

一、关于高职语文阅读教学的反思

反思一:基础=附属?——如何解读高职语文阅读教学的意义及地位

语文,是“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中各类专业学生必修的主要文化基础课”[1]。作为语文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及阅读教学的基础地位、主要地位毋庸置疑。但纵观当前以“专业建设”为核心的高职院校,不约而同地对“基础”两字作出了截然不同的理解和运用:阅读教学的课时一缩再缩,减至最低;学生的文本阅读时间、文本阅读质量大幅下降;阅读教学方法陈旧,阅读教学改革鲜有提及;阅读教学和专业学科教学相比,受重视程度明显低,甚至很难和同出一门的《应用文写作》相提并论……凡此种种,都反映出阅读教学在高职教学实践中仅仅处于附属地位。

事实上,“阅读仿佛一个个车站”[2],高职学生能在阅读中丰富个人的人生阅历,体味到别样的人生;而且,阅读是学生洗涤内在、叩问灵魂的过程,每个学生的心灵会因阅读而高贵,从这个意义上说,阅读教学是引导高职学生做人的基础。其次,高职阅读教学重在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特别是理解能力、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等,这些正是高职学生踏上工作岗位之后进一步发展的必备条件,可以说,阅读教学是其个人职业生涯发展和人生发展的基础。当然,阅读教学中培养的这一系列能力同样是高职学生学习其他各科知识、掌握各种职业技能的前提,所以我们也常说,阅读教学是高职学生学习的基础。

综上所述,在高等职业教育“为生产和服务第一线培养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的高级实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指导下,如何解读高职语文阅读教学的意义及地位的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反思二:“四轻”“四重”——高职语文教师使用阅读教材面面观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3]教师、学生、教材,是阅读教学的三要素。当前高职语文教学中另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是教师如何使用阅读教材,这直接关系到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积极性,也是提高高职语文阅读教学效率的前提和关键。具体来看,高职语文教师使用阅读教材不当的情况可概括为以下四种:

第一,轻整体重局部。教材,大都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和艺术性。高职语文阅读教材也不例外。以《电大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语文〉教材》为例:这套教材以推进素质教育和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实际应用能力为主线,以针对性、应用性和实践性为基本特色,以必需、够用为度,分别对每一册、每一单元的阅读教学提出了训练的重点(详见每一册“编写说明”和每一单元的“单元指要”)。同时又在每篇课文前穿插了“阅读提示”,在每一单元的结尾处安排了相应的“语文活动”。充分体现由面到点、由点到面、点面结合的教材结构布局。但很多高职语文教师在使用过程中,往往“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为教课文而教课文,忽略了对课文所在的单元教学重点和本册教学方向的兼顾,造成“轻整体重局部”的现象。

第二,轻独立重教参。由于高职院校对语文学科建设的忽视,不少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能简则简,大都唯教参是从,少个人思考,少独立钻研。不可否认,教参是很多教师备课、教学时的得力助手。但其呈现出的内容毕竟是单一的、有限的,有时甚至是较陈旧的;同时一名语文教师如果长期依赖于教参的话,其对教材的理解能力、驾驭能力都会逐步退化,从而直接影响到他的阅读教学水平的提高。

第三,轻客观重主观。这主要表现在教师对阅读教材的取舍和阅读教学进度的安排上。考虑到课时安排较少的因素,教学中,阅读教学的内容和时间大都要经过不同程度的调整,这时,就经常会出现教师根据个人喜好,随意地对既定教材的篇目进行取舍的现象,基本上不再考虑到整套教材编排的特点和重点。以有些老教师为例,为了节约精力,他们往往更多选择自己以前教过的,或是资料较多的文章,导致不少具有时代性、独创性的文质兼美的文本材料被人为地舍弃了。同样,因为语文学科的不受重视,阅读教学进度的安排也具有很强的主观性。课文教学顺序的孰先孰后,某篇课文课时的多或少,一学期阅读教学任务的重或轻,对这一系列问题的落实,教师们常常缺少的是对阅读教学要求、阅读教材编排用意的推敲以及对科学理性精神的思考和追求。

第四,轻创新重传统。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块黑板、一张嘴,目前高职阅读教学还仅仅停留在最传统的形式和内容上。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一是语文教师的安于现状心理,一是学校教研氛围不浓,另一方面则是大多数高职学校对语文等基础学科教学改革的力度和深度不够。事实上,阅读教学方法的改革、阅读教材使用的创新、适应新形势要求的阅读技能的引进、阅读教学新理念的贯彻等等,都会让高职阅读教学课堂焕发新的生命活力。

反思三:能读?会读?——高职学生阅读习惯和阅读技能培养的缺失

高职学生阅读水平如何?他们能读书、会读书吗?这个貌似简单的问题很可能将不少人问倒。从阅读习惯到阅读技能,高职学生真正掌握的少之又少。

先以“阅读习惯”为例。《电大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语文〉课程教学大纲》中明确了两大方面:一方面要“在初中语文基础上,进一步培养自读习惯”;另一方面要“培养学生爱读书、读好书、多读书、记诵名句、背诵名篇的习惯”。但现实不容乐观。高职学生或者缺少必要的引导,尚不能自主阅读;或者缺乏有效的激励,未能调动起他们对阅读的浓厚的兴趣;或者欠缺有力的督促,很难让学生不断加强自己的文学积累。

再看“阅读技能”。它主要包括学生运用阅读方法、使用工具书、收集并处理信息资料三方面的能力。其中阅读方法有泛读、略读和精读三种。泛读,是指能从报纸、杂志和一般社科、技术资料中迅速找到所需要的内容。略读,是指能迅速把握文章中的主要内容。精读,则指能划分文章层次、概括段落大意、总结全文中心、理解写作特点。目前,高职学生阅读技能培养的缺失包括以下几种情况:一是有要求,但少系统安排。在高职阅读教学的各个阶段,应掌握哪一种(或几种)阅读方法,培养怎样的阅读习惯、如何培养,怎样引导学生自如地使用工具书等等,都缺少统筹考虑。二是有方法,但实践中少交叉使用。三种阅读方法各有侧重,但高职阅读教学实践中往往较多地运用精读一法,帮助学生“吃精粮”“精吃粮”,导致的后果是学生口味发生变化,粗粮的作用和尝试完全被忽视。三是有理论,但教学中少摸索探讨。阅读技能是个宽泛的概念,很多的操作方法需要在实践中逐步思考探究。简单的一种方法,只有经过不断的尝试和练习,才能掌握其要领,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反思提高,才会真正将其落到实处。

反思四:“学”“教”之间——当前高职语文阅读教学方法的若干弊端

与轰轰烈烈的基础教育语文教学改革不同,高职语文阅读教学始终处在徘徊不前的境地。特别是其多年不变的“灌输式”教学方法,造成了教师做“机器”、学生做“容器”的格局依然存在;也造成了教师、学生双方一直都只是课堂的客人,而非主人;更造成了语文教师、学生、阅读文本三者之间难以缩小的距离,从而导致了阅读教学课堂创造力、生命力的匮乏。联系教学实际来看,当前高职阅读教学方法主要存在以下几个弊端:第一,关注学法指导不够。阅读教学中,高职学生因为环境的差异、理解能力的高低等因素的影响,其阅读体验往往是多种多样、参差不齐的。同时,因为职业教育的特点,学生的阅读兴趣往往不大、阅读需求往往不强,这就需要语文教师特别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注重在阅读的方法上加以引导,帮助高职学生走上爱阅读、会阅读的道路。第二,关注教法创新不够。因为种种原因,高职阅读教学方法相对比较单一、陈旧、呆板,很难调动起学生阅读的兴趣。语文教师对教法改革的关注不足、热情不够是必需面对的主要问题。第三,关注学生主体不够。学生是阅读的主人。在阅读教学中,教师是否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是否鼓励学生自主阅读,是否倡导学生多元解读……这些都和学生主体地位的凸显息息相关。高职院校这方面的情况值得反思。

猜你喜欢
技能课文教学方法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画唇技能轻松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
我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