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对脂肪肝的认识

2009-07-17 09:50王丁丁张书文
中国当代医药 2009年9期
关键词:病因病机辨证论治脂肪肝

王丁丁 张书文

[摘要] 脂肪肝是由多种疾病和病因引起的肝脏脂肪代谢紊乱、脂类物质动态平衡失调、肝细胞物质摄取增加而脂肪氧化减少,导致肝细胞内脂肪蓄积的一种病理过程。最常见的原因有肥胖、糖尿病、酗酒等。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饮食结构发生变化,近年来脂肪肝发病率日渐升高。

[关键词] 脂肪肝;中医;病因病机;辨证论治

[中图分类号] R256.4[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4721(2009)05(a)-092-02

脂肪肝一般认为是良性病变,但目前认为其可以直接通过炎症发展为肝纤维化。因此,脂肪肝的防治日渐受到医学界的重视。中医对脂肪肝的认识也在不断提高,对脂肪肝的辨证施治亦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简要阐述如下:

1病因病机

脂肪肝在中医学中并无此病名,但根据其临床表现,众多学者认为其当归属于中医学的“胁痛”、“肥气”、“肝着”、“痰浊”、“积聚”等范畴。

中医认为,脂肪肝的病因多责之于嗜食肥甘厚味,过度肥胖,少劳安逸,或饮酒过度,或情志失调,或感受湿热疫毒,或久病体虚,以及食积、气滞、疫气等,而引发本病。其病位主要在肝,与肝胆、脾胃、肾等脏腑密切相关。本病多为本虚标实,本虚以脾肾为主,标实主要与气滞、痰湿、血瘀有关,而痰浊、瘀血在本病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1-2]。古今医家对其病机的认识各有不同,并未统一。多数认为是由于嗜酒食肥甘厚味,伤及脾胃;久卧久坐,体丰痰盛,或情志失常,长期忧思郁怒,以致肝失疏泄,脾失健运,水湿停聚,痰浊郁结,气滞血瘀,最终形成湿痰瘀阻互结,痹阻肝脏脉络而成。此外,机体气血虚、肝失调养及肾精亏耗、水不涵木也是常见的一种观点。其主要症状为倦怠乏力、胁痛、胁胀、脘腹痞闷、纳差、恶心呕吐、口干口苦、腰膝酸软,舌苔腻等。

2辨证论治

中医辨证治疗脂肪肝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单健[3]认为脂肪肝以肝气郁结为多,病程迁延日久可致瘀血阻滞,故把脂肪肝辨证分为肝气郁结及瘀血内阻两型,以疏肝理气止痛和活血化瘀立法,辨治效果满意;陈小舜[4]认为脂肪肝是由于食滞肠道、生湿成痰、痰滞互结、气机不畅、日久气滞血瘀、痰瘀滞互结,或久病体虚、精血亏损或肝郁日久化热,耗伤肝阴致肝阴不足,将脂肪肝分为痰瘀互结、肝阴不足挟瘀滞两型。裴道夫等[5]认为脂肪肝主要由于肝失疏泄,脾失健运,痰阻血瘀所致,将脂肪肝分为肝郁脾虚、血瘀痰阻、肝肾阴虚三型。潘金友等[6]认为脂肪肝是由于肝胆疏泄失常、脾失健运,不能升清降浊、输布精微,致瘀、痰、湿阻络而为病。将脂肪肝分为肝气郁滞、湿热内蕴、肝阴不足、气滞血瘀、阳虚浊阴五型。其中肝气郁滞型,治宜疏肝理气,方用柴胡疏肝散、香砂六君子汤等加减;湿热内蕴型,治宜清热利湿为主,方用柴平汤和五苓散加减;肝阴不足型,治宜养血柔肝,方用一贯煎为主;气滞血瘀型,治宜活血化瘀为主,常用方为血府逐瘀汤、失笑散;阳虚浊阴型,治宜温补肝肾,常用真武汤、济生肾气丸。

现将临床常见的证型总结分述如下:

2.1肝郁脾虚证

主证:胁肋胀痛,心情抑郁不舒,乏力,纳呆,脘腹痞闷,便溏,舌不红,苔薄,脉弦或沉细。治宜疏肝理气健脾。

2.2痰瘀互结证

主证:胁部刺痛,乏力,纳呆,口黏,脘腹痞闷,胁下痞块,便溏不爽,舌胖大瘀紫,苔白腻,脉细涩。治宜活血化瘀,祛痰通络。

2.3痰湿内阻证

主证:胁肋隐痛,脘腹痞闷,纳呆,口黏,困重乏力,头昏恶心,便溏不爽,形体肥胖,舌淡红胖大,苔白腻,脉濡缓。治宜健脾祛湿化痰。

2.4湿热蕴阻证

主证:脘腹痞闷,胁肋胀痛,恶心呕吐,便秘或秽而不爽,困倦乏力,小便黄,口苦,舌质红舌苔黄腻,脉弦滑。治宜清热利湿。

2.5肝肾不足证

主证:胁部隐痛,腰膝酸软,足跟痛,头晕耳鸣,失眠,午后潮热,盗汗,男子遗精或女子月经不调,舌质红,脉细数,脉细或脉沉。治宜滋补肝肾。

3讨论

脂肪肝系多种原因引起的肝脏脂质代谢紊乱、动态平衡失调,肝内脂肪蓄积过多,肝细胞脂肪变性的一种病理综合征。近年来中医药对脂肪肝的病因病机、辨证分型、临床治疗、实验研究等方面理论研究取得了较广泛、较为深入的进展,也显示出了无限的潜力[7-9]。中医认为该病应归属于“胁痛”、“肥气”、 “肝着”、“痰浊”、“积聚”等范畴。嗜食肥甘,饮酒过度,情志失调,感受湿热疫毒等,均可致肝失疏泄,脾失健运,水湿停聚,痰浊郁结,气滞血瘀,最终形成湿痰瘀阻互结,痹阻肝脏脉络。本病多为本虚标实,本虚以脾肾为主,标实主要与气滞、痰湿、血瘀有关,而痰浊、瘀血在本病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关键作用。脂肪肝若不及时治疗,可逐渐演变为肝纤维化,甚至发展为脂肪性肝硬化[10]。治疗脂肪肝,应采用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的原则,在辨证的基础上选用经药理证实、确有降脂、降胆固醇作用的中药,如泽泻、茵陈、薏苡仁、山楂等,并积极寻求病因及诱因,使中医药发挥更好的作用,不断提高临床有效率及治愈率,造福人类。

[参考文献]

[1]邓银泉,范小芬.脂肪肝中医证型与血生化指标的关系[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01,11(3):138.

[2]刘燕玲,陈立华.浅谈脂肪肝的中医药治疗[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6,18(5) :54.

[3]单健. 脂肪肝诊治体会[J]. 浙江中医杂志,1998,8:9.

[4]陈小舜. 脂肪肝辨证治疗的体会[J].浙江中医学院学报,2000,24(2):37-38.

[5]裴道夫,周玉琴,张先.欣肝饮治疗脂肪肝148例[J]. 辽宁中医学院学报,2001,3(3):200-201.

[6]潘金友,张爽秋.疏肝化瘀为主治疗脂肪肝[J].辽宁中医杂志,2001,28(9):152.

[7]李元茂.疏肝活血法治疗脂肪肝70例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07,4(8):116.

[8]袁林,张书文.中医药治疗脂肪肝的临床研究进展[J].中国医药导报,2008,5(15):25-27.

[9]高永坤.脂肪肝中医治疗研究进展[J].中国现代医生,2008,46(7):77-78.

[10]丁红梅,尹石华,刘玉霞.中老年脂肪肝患者血清检测指标的临床分析[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4,3(2):13.

(收稿日期:2009-03-20)

猜你喜欢
病因病机辨证论治脂肪肝
体检发现脂肪肝怎么办
溃疡性结肠炎的中医病因病机研究进展
冠心病从肾论治研究
肌肉骨骼超声在类风湿关节炎膝关节病变中医辨证中的应用价值
豆浆能预防脂肪肝吗?
中药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78例临床疗效分析
产后风湿病辨治心得
瘦人也会得脂肪肝,是真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