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湘萍
文题展示
一九八四年,一群俄罗斯专家来华传播“巡回展览画派”的绘画艺术。我们负责接待的同志热情地用“勤劳、智慧”等词语称赞俄罗斯民族。但俄罗斯专家们却摇着头笑了,并亳不掩饰地说:“俄罗斯民族是智慧的。但它却有些懒惰。”
无论是个人、还是全人类,无论是一个集体、还是一个民族,都无法回避认识自己的问题。请以“认识自己”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自选。
思维火花
1关于“自己”的几层含义
第一种,自己和别人都知道的“我”,也就是公众的我;
第二种,别人知道而自己尚未认识到的“我”——疏漏的我;
第三种,自己认识而别人并不知道的“我”——隐私的我;
第四种,别人和自己都还没有认识到的“我”,即潜在的我。
2认识自己的深层意义
“认识自己”不仅旨在防止人类过度骄傲,也在于使我们了解自己的价值何在。
——西塞罗
3怎样才能正确地认识自己
(1)孔子曰:容人之过,见贤思齐。只有善于检讨自己的人,才真正了解自己。
(2)庄子在《人间世》篇中教给我们一种认识自己的能力,总结成两个字,叫做“心斋”,就是用心的斋戒去真正反躬内省。看看你自己。
(3)认识你自己,不仅需要判断你喜欢做什么,还得认清你能做什么。
(4)要正确认识自己,除了需要深刻的内省,更需要超然、客观的心态。
(5)认识自己是从认识别人开始的!
4
无法正确认识自己者的表现
(1)不认识自己的人,总认为自己能力了得,社会不给他机,遇,常常觉得自己学富五车,才高八斗,怀有绝技,是挂帅拜相之大才,是拯救黎民于水火的旷世高人。可关键时刻,他退缩了,最多只能干些劈掌击水、抬脚踹风的活儿。
(2)不认识自己者,往往与小人得志联系在一起。一旦拥有权势,便分不清东西南北,自己不知道自己是谁了。傲慢的表情,狂妄的言行,连几十米宽的马路都容不下他。其实,他只是雾里的花,水中的月,一旦某日“权财”散尽,就什么都不是。
(3)不认识自己者,还有一副失败后自找台阶的嘴脸。他常会说:“真不巧,怎么这么背?不然,哼!”末了,还来一句:“下一次,看我的。”七个理由,八个借口,自己倒成了局外人。
(4)不认识自己者,最大的“优点”是认识他人。品张三,说李四,道王五,他的话匣子一打开,没完没了。那如炬的眼睛,不烂的舌头,灵敏的脑袋,把别人的骨子都穿透。这时,他又成了看人最准的“伯乐”了。
5难以认识自己的原因
(1)如果我们仅仅站在自己的角度,以自己之方式,去看待推断所有的事物,就会产生巨大的偏差。这是我们难以正确认识自己的一个障碍。
(2)我们往往在他人过多的言论中盲从,迷失了自己的心。
(3)外在的我,不知道自己是谁,是因为让外界的喧嚣掩盖了内心的声音,让名利琐事扰乱了宁静的心。
(4)人在走上坡路时,往往把自己估计过高,似乎一切所求的东西都能唾手可得,甚至把运气和机遇也看做自己身价的一部分而喜不自胜。
(5)人在不得意时,又往往把自己估计过低,把困难和不利也看做自己的无能,以至把安分守己,与世无争误认为有自知之明,而实际上往往被怯懦的面具窒息了自己鲜活的生命。
相关素材
1名言
(1)生活就是不断发现自我的历程。——加德纳
(2)你不是宇宙的主宰,你是自己的主宰。——贝内特
(3)尽量发挥你的潜能,因为这是你全部的资产。
——爱默生
(4)宁静的心境使你完全拥有自己的心灵;镇静的精神使你能掌握自己。——马比
(5)世界上最杰出的改革家,都是从自己开始做起的。
——萧伯纳
(6)对于整个世界我微不足道,但是我对于自己却是全部。
——卢梭
(7)把认识自己作为自己的任务,这是世界上最困难的课程。
——塞万提斯
(8)老子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9)印度谚语说:“认识自己,你就能认识整个世界。”
2实例:
(1)英国著名诗人济慈(1795—1821)本来是学医的,后来他发现自己有写诗的才能,就当机立断,用自己的整个生命去写诗。他虽不幸只活了二十几岁,但已为人类留下了不少不朽的诗篇。马克思年轻时曾想做一个诗人,也努力写过一些诗(就是后来他自称是胡闹的东西),但他很快就发现自己的长处其实不在这里,便毅然放弃做诗人的打算,转到社会科学的研究上面去了。如-果他们两个人都不认识自己,那么英国至多不过增加一位不高明的外科医生济慈,德国至多不过增加一位蹩脚的诗人马克思,而在英国文学史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则肯定要失去两颗光彩夺目的明星。
(2)鲁迅先生也说过:“我虽时时在鞭挞他人,但更多是在无情地剖析我自己。”
(3)法国作家卢梭,他的《忏悔录》是一部空前绝后的“灵魂自白书”,他在书中真实地记录了他的一生,包括他曾做过小偷、抛弃挚友、嫁祸他人的种种丑行。读此《忏悔录》,时常令人感到触目惊心。因为当他把自己剖析得体无完肤的时候,就是他真正认识自己、超越了自己的时候。
(4)其实我们每一个人的眼睛都有向外发现和向内观看的两种能力。向外可以发现一个无比辽阔的世界,向内可以发现一个无比深邃的内心。
可以说,外在的世界有多大,内心的深度就有多深,这是完全成正比的。
可惜,我们这一生一直用于外在的发现,而从来看不见自己的心到底有什么愿望。
——于丹《<庄子>心得》
四、佳作示评
每个人都是一个宇宙
人的眼睛有两种功能,向外可以发现一个无比辽阔的世界,向内可以发现一个无比深邃的内心。
——于丹
人由远古走向今天,仍在“认识自己”的这条路上盘桓着,我们未曾真正地将“自己”完完整整地描绘出来,我们还在路上。尼采回望过去“发现比比皆是:碎片、断肢和可怕的偶然——可是没有人!”他怀抱着人性全面发展的理想却长长地愧叹着。
每一个人都是一个宇宙,但在现实中却成了碎片。每个人的天性中都蕴藏着大自然赋予的创造力,而我们却把它们裹得严严实实放在最遥远的地方,它们就这样静静地呆在它们的世界,我们开始遗忘自己。拖着沉重的躯壳行走着。
这是一个社会人必然的结果,我们脱不了纷繁复杂的交际,在这经历世事的过程中,我们不免会因追逐享乐虚迷而掩盖了最初的天性;将世俗的言论尊奉为“明镜”,而不站在自我的角度去审视自己:安逸于一种认识而不去探索别的出口。这种惰性,也最终使我们的世界变得狭小。
大悲者以笑谑嘲弄命运,以欢容掩饰忧伤。喜剧演员卡里尼使整个那不勒城的人笑断肚肠时,有一个病人去城里找一个医生,治疗他致命的忧郁症,医生劝他去看卡里尼的演出。他回答:“我就是卡里尼。”这一个公众的卡里尼和一个隐私的卡里尼正说明了人有多个层面的自己,自己也是一个无比深邃的世界。有时,我们没有认识自己,是因为只是将船只停靠在一个渡口,看着这一边的海,渐渐地我们便像井底之蛙一样只认得这片海。这种形而上的思想将会使我们倍感渺小无力,渐而只有低垂的脑袋。
“尽量发挥你的潜能,因为这是你全部的资产。”追求人性完美发展的哲学家爱默生早在文艺复兴时期已呼唤人类自我的觉醒。我们拥有着潜能,而且是我们全部的资产,而我们从未发现或从未在意过。而真正认识自己便是要挖掘出这潜能并给予它充分的发展,喂饱一个饥饿的灵魂。不要盲目地走在一个“肤浅”的自己的路上,我应该学会在寂寥中静静地抵达自己——那个沉睡着的灵魂。
每个人都是一个宇宙。蕴藏着无限的可能,真正认识自己的人清楚地分辨出行星、卫星、恒星并将它们安排得有序。
(沈鸿霞)
点评“人啊,认识你自己”,这一名句在点燃希腊文明火花的同时也成了人类最大的苦恼。一路上,因为惰性、盲从、纷繁复杂的社会我们遗失了内心真实的自己而变得虚有其表,小作者以犀利的眼光看到了这一点,并呼吁我们:学会静静地抵达自己——那个沉睡着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