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农垦企业业绩评价探讨

2009-07-16 09:33王泽平
中国经贸 2009年10期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

王泽平

摘要:本文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论述了社会绩效、环境绩效和公司治理水平与企业财务业绩及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提出了农垦企业绩效评价体系在财务业绩评价基础上,应增加社会绩效、环境绩效和公司治理指标,设计了盈余质量系数对企业的净利润进行修正,以克服企业利润操纵对财务业绩的影响,使财务业绩的评价更具客观性;提出了通过行业效率评价来解决行业差异对企业绩效影响的建议。

关键词:农垦企业;绩效评定;可持续发展

一、前言

所谓企业经营业绩评价是指运用科学、规范的评价方法,采用特定的指标体系,对照统一的评价标准,按照一定的程序,进行定量及定性分析,对企业一定经营期间的经营效益和经营者业绩做出真实、客观、公正的综合评判。

企业绩效评价一直是企业界和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随着农垦企业改革的深入进行,企业绩效评价作为一项重要的经济管理工作,将在农垦企业效益评价、企业经营者业绩评估、农垦企业人事考核、金融信贷管理、农垦企业管理诊断等方面广泛运用。 我国发布了企业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并经过多次修正,然而目前的绩效评价体系在理论和实践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不利于客观的评价企业绩效。农垦企业作为国有企业,它承担着大量的社会负担,严重影响了企业发展,目前深化农垦企业改革已经到了攻坚阶段,面对这样的发展趋势农垦企业以资产经营责任制为主的绩效评价方式已明显不适应企业的现状和发展。农垦企业发展战略要求建立一种全新的、更科学的绩效评价体系进行农垦企业的绩效评价,因此本文提出了对农垦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 本文的基本思路是从农垦企业绩效评价的理论解释开始,借鉴国内外企业绩效评价的研究和实践成果,在财政部2002年颁布的《企业效绩评价操作细则》基础上,结合农垦企业的特点和发展目标,对《细则》中的指标进行修正,构建出一套适合农垦企业的指标评价体系。

二、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及管理

1.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可持续发展是要求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危害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要的能力的发展;是既实现经济发展目标,又使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得以持续利用、生态环境得以保护,使子孙后代能安居乐业,得以永续的发展。也就是说,可持续发展是以人为中心的“自然——社会——经济”复合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2.可持续发展的管理

可持续发展的管理与传统的经济发展管理不同,它要协调物质生产、人的生产和环境生产,做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要协调代际利益和空间利益。可持续发展的自然资源管理总体战略涉及经济、社会、科技、观念、政府与民众行为等方方面面,需要综合决策与全面分析。

(1)要建立自然资源管理的循环型社会经济体系,这就要求将传统的“资源——产品——废弃物”的开环式经济系统转变为“资源——产品——废弃物——资源”的闭环式社会经济系统。他要求在评价企业经营业绩时,要将资源循环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作为考核指标。如是否在产品设计制造和消费中尽可能节约和循环利用了资源,避免了废弃物的产生;对无法避免产生的废弃物是否回收利用或加以循环利用,是否最大限度地实现了资源再生,对经济上确无利用价值的废弃物是否做了无害化最终处置等。

(2)要注重资源的节约与合理利用。在生产和流通领域,要建立资源节约型生产和流通体系,促进资源的节约利用,提高资源利用的技术效率、产品选择效率和配置效率。技术效率是指采用成本最低的方法开发和利用资源,产品选择效率是指生产出的产品符合消费者的消费偏好,资源配置效率是指资源在不同生产者之间空间和时间上的优化配置效率。

资源的保护并不是简单地将资源封存起来不进行开发,或简单地限制开发。保护的核心是杜绝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的不合理利用行为和现象,对关系国家安全的具有战略意义的资源,实行有效保护或保护性开发利用;对由于市场或技术方面的原因而缺乏开发利用经济效益的,实行限量保护性开发或暂时禁止开发;对因开发利用技术条件和设备不过关而造成的资源浪费和破坏,对开发资源而造成生态环境、特别是流通性或区域性生态环境破坏且目前尚无法治理的,要限制或禁止开发。

三、农垦企业业绩评价发展历程

我国农垦企业业绩考核评价的研究探索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进程,并且是随着经济体制的变化及国有企业的改革发展而渐进发展变化的。我国农垦企业业绩评价的产生并不是出于增强企业诚信和提高资源配置的需要,而是国家为加强农垦企业治理与控制,保证农垦企业实现政府目标而采取的计划治理措施之一。财政部、国家经贸委、国家计委等部门分别于1992年、1993年、1995年、1997年、1999年颁布了相应的业绩评价体系。1999年颁布的业绩评价指标体系包括8项基本指标、16项修正指标和8项评议指标,分别从财务效益状况、资产营运状况、偿债能力状况和发展能力状况四个方面对农垦企业业绩进行了综合评价。这套指标体系是最全面、最科学,也是最具有可操作性的。2002年3月,财政部、国家经贸委、中心企业工委、劳动保障部和国家计委在认真总结3年评价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对1999年颁布的进行了修订,发布了《企业绩效评价操作细则》。修订后的操作细则包括8项基本指

标、12项修正指标和8项评议指标。

四、垦区现行企业业绩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

1.未能充分体现农垦企业的战略目标与治理的要求

战略平衡计分卡的指导思想非常明确,即为农垦企业的战略经营治理服务。因此,在指导体系的设计上,首先是选择那些影响农垦企业战略经营成功的关键性要素,组成若干层面的评价指标子体系;其次,这几个层面还必须存在一定的因果链关系,通过这样一个计分卡,可以成功地将农垦企业整个经营战略思想转化为可操作的战术性目标。而农垦企业业绩评价的指导思想则是在于农垦企业经营业绩的全面、综合评价并划分出档次,因此,指标体系的设置仍侧重于财务业绩评价指标,而涉及到农垦企业战略性发展业绩评价方面的指标却很少涉及,如客户方面、职员方面和内部生产经营过程方面的指标涉及很少或几乎没有涉及。这是农垦企业业绩评价指标体系的一大缺陷,它不利于加强企业的战略治理和核心竞争力的形成。

2.对经营风险控制的考虑不足

假如农垦企业将资金大量投入到证券二级市场,从中获得丰厚的投资收益,增加农垦企业利润,将直接导致其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报酬率、资本保值增值率、成本费用利润率上升,使农垦企业的上述指标都能优化,同时并不影响销售利润率的大小。但实际上,农垦企业将资金大量投入到证券市场,农垦企业的经营风险增加了,而且由于对外间接投资占用大量的资金,可能导致农垦企业自身扩大生产经营规模、更新改造难以进行,影响了农垦企业的长期发展。这样,农垦企业治理部门若仍用这些指标来评价企业业绩,会刺激农垦企业的短期行为,造成垦区企业代理风险加大。

3.单纯站在投资者的角度来评价垦区企业经营业绩,不利于农垦企业的发展

农垦企业不仅仅是投资者的企业,它是多方利益主体的契合体。虽然目前垦区企业重大的人事任免以及重大经营决策权把握在投资者手中,但是,投资者却不能仅仅考虑自己的利益而不顾其他主体的利益,否则会影响到其他主体的利益,从而挫伤其他主体的积极性,进而影响了垦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进行,并最终使得投资者的利益无法实现。农垦企业业绩评价指标体系一直是完全站在投资者的角度来设立的,对其他主体的利益并未考虑。

(1)业绩评价应建立在客观真实的会计信息基础之上。 农垦企业的经营业绩主要是由会计系统产生与提供的,因此业绩评价就必定离不开会计信息这一平台。业绩评价以会计信息为主要依据,而现行会计信息的局限性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业绩评价的发展。业绩评价的发展,亟待财务报告的改进和会计信息内涵的扩展。业绩评价时应注重过程的合法性、合理性和科学性,并在相关的考核方案设计和业绩评价指标选择中注重加强对会计信息产生全过程的考核。

(2)农垦企业经营业绩评价应包括垦区企业经营效益水平的评价和经营者业绩的评价两个层面。农垦企业经营业绩表现为一定经营期间的企业经营效益和经营者业绩,因此其业绩评价应包括农垦企业经营效益水平的评价和经营者业绩的评价两个层面,采用多层次指标体系和多因素逐项修正的方法,全面和深入地分析涉及农垦企业经营和发展的诸多因素。构建适于多元主体的企业业绩评价平台体系和适于相关主体的分指标体系。

(3)业绩评价与业绩管理相结合。业绩管理是通过业绩指标的设计、衡量和差异分析来促进业绩提高的管理系统。它可以和业绩评价相结合,形成全员、全过程的管理系统。业绩评价的考核是以人为对象的,目的是要激励经营者和广大员工。但促进人的积极性发挥的根本目的仍然是业绩提高,并且业绩提高的最终途径和方式仍然要具体到过程和技术因素,所以,业绩评价和业绩管理的根本目的相同,其功能也是相辅相成的。充分汲取相关学科养分创新业绩评价指标体系。未来的业绩评价指标发展将在寻找农垦企业价值动因的基础上。

五、垦区企业业绩评价指标体系改进措施

1.站在多元主体的角度来设立我国农垦企业业绩评价指标体系

长期以来,垦区企业通过编制利润表计算税后净利。它把职工的利益作为人工费用计入到生产成本和期间费用中,把债权人的利益计入到利息费用中,在计算农垦企业获利时把他们到减除掉了,衡量农垦企业获利时把职工的利益和债权人的利益排除在外。这是不合理的。应把职工利益、债权人利益和投资者利益同时考虑,即:应计利润=会计利润+人工费用+利息费用。在这个基础上,去计算企业的获利能力。如:销售利润率=应计利润÷销售额。

2.涉及多层面、因果链式的垦区企业业绩评价指标体系

我国现行的企业经营业绩评价体系包括8项基本指标、12项修正指标和8项评议指标。该指标体系尽管较为完整,考核方式较为科学,但这是一种事后评价,总指标体系的设置缺乏科学性,某些指标计量上不完善,基本指标与评议指标没能有机结合。可考虑将农垦企业业绩评价指标体系设置为以财务层面指标为基础扩展分析到客户层面、职工层面、技术创新层面、生态环保层面等指标,形成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有机结合、相辅相成的关系因果链,系统地、全面地、综合地反映企业经营业绩,并综合考虑企业成长各阶段财务特征等因素以及对企业经营效益和竞争地位有重大影响的非凡责任事项,形成一个相对完善的业绩评价体系。

3.建立系统的权变的指标体系

根据系统治理理论,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战略经营目标或财务目标的实现取决于内部和外部一系列因素,业绩评价指标体系设置既要考虑企业组织内部各项影响战略经营成功的重要方面,更要考虑外部环境对企业经营具有重要影响的因素。为此,指标体系的建立即应包括财务指标,又应包括非财务指标;既应有定量指标,又应有定性指标;既考虑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结果,也考虑生产经营活动的过程。

根据权变治理理论,在企业治理中要根据企业所面临的内外环境及其变化随机应变,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实践中不存在一成不变的、普遍适用的最好的治理理论与方法。业绩评价指标体系的设置也是这样,应根据不同垦区企业所具有的不同经营特点、治理特征和经营目标,本着发展的眼光设置指标体系。具体地说,各种类型的企业经建立适合自己的业绩评价指标体系,而且这一指标体系必须根据变化了的经营环境和治理要求做出相应的调整。由此看来,只有一种复合式的权变评价指标体系才能满足随机制宜的需要。这种复合式的指标体系就是由外部层面和内部层面的指标、定量与定性指标组成。究竟需要多少层面的指标应视各企业的情况而定,但同行业的评价指标应保持基本一致,以便于比较、评价。

4.重视技术创新与人力资源的评价

垦区企业经营业绩评价制度本身就是一种治理制度,企业战略经营业绩评价指标体系是对传统的财务业绩评价指标体系的发展和创新,从传统的财务业绩评价指标体系发展为知识经济时代的战略经营业绩评价指标体系本身就是一种企业治理制度的创新。技术的创新是整个创新意识的关键之所在,是形成垦区企业独一无二的、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要素。人力资源是创新的主体、源泉,有关人力资源的培养、更新应在业绩评价指标体系中体现出来。显而易见,技术创新业绩指标与反映人力资源状况的职员业绩指标应纳入到评价指标体系中。

5.重视对客户的评价

顾客就是上帝。这是商家历来奉行的服务宗旨。农垦企业所有的业绩必须通过客户方能实现,尤其是在买方市场条件下,没有客户对垦区企业所提供产品和服务的青睐,农垦企业就无法实现其产品的价值,无法获取利润,无法实现其财务目标,最终无法生存。同理,农垦企业的技术创新及产品创新的价值也只有通过客户方可实现,农垦企业的财务业绩也要通过客户的购买才能实现。保持原有客户并争取新客户是企业战略计划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客户的多寡代表着农垦企业在同行业中多处的竞争地位,象征着农垦企业的竞争优势,从这种意义上来说,保持一定规模的客户并不断争取新客户,是农垦企业持续不断发展,实现战略经营目标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因此,客户应成为业绩评价体系的一个重要方面。

六、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农垦企业绩效评价体系

可持续发展经济学的价值理论强调垦区企业的社会性和生态型,经济利益、社会利益、生态利益的协调性与持续性。它将价值的视野从经济价值扩展为经济价值、社会价值和生态价值。这是因为垦区企业的价值源泉是多方面的,企业的生产经营除了直接依赖其经济资源的配置外,还必须依赖人力资源、社会资源、生态资源的优化配置;农垦企业的价值不仅来源于劳动与物质资本的结合,而且来源于人力资本、物质资本、社会资本、生态资本的相互结合。

价值生产过程中的消耗是多方面的,可持续发展理论认为,不仅物质本身具有价值,而且自然资源和环境同样具有价值。从价值的再生产过程来分析,在价值生产过程中,不仅消耗了人类劳动和物质资本,而且消耗了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对农垦企业来说,其生产经营不仅依赖于农垦企业有形范围之内的活劳动消耗和物化劳动消耗,而且依赖于农垦企业有形范围之外的生态环境和各种资源的损耗,同时还包括他对人类社会本身所造成的外部不经济的后果。由此可见,企业的价值分配应该分解为物质资本、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和生态资本的补偿与积累,并达到四部分的和谐与共同的保值、增值。

构建一种框架体系,有效“组合”多种指标,而该体系的构建是依赖经济学或管理学理论,会计学者应从那里获取养分来思考业绩评价指标的。比如: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成为最重要的资源,业绩评价指标理应服务于管理好知识员工、知识资产,反映知识产权研究与开发、商标权、人力资本等方面的指标应纳入业绩评价指标体系,客观评价知识资本所有者的业绩。

参考文献:

[1]王玉红等:内部治理业绩评价系统构成即要素选择.【J】财经问题研究,2004,6.

[2]王化成等:企业业绩评价研究回顾及卡普兰和诺顿的理论贡献.[J]财务与会计导刊,2004,6.

[3]王化成等著:企业业绩评价.北京: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4]冯丽霞:企业财务分析与业绩评价[M].湖南人民出版社。2002.

[5]池国华 迟旭升:我国上市公司经营业绩评价系统研究[J].会计研究,2003,(8).

[6]杜胜利:企业经营业绩评价[M].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

猜你喜欢
可持续发展
生态文明视角下中国光伏产业的发展研究
我国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发展的研究
江苏省出口产品结构优化升级
中小家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
建筑节能新材料应用探究
全球资源治理中的中国角色与愿景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