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009-07-16 03:05龙艳萍
新课程·上旬 2009年5期
关键词:篮球场课程标准经验

龙艳萍

摘要:课程标准中指出:有效的数学教学必须建立在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之上,不但要重视让学生获得学习所需的直接经验,更应强调激发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经验。这就要求教师要从关注教材转到关注学生上,充分地了解、研究学生,确定学生的学习起点,展开教学。

关键词:课堂教学 有效性课程标准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发现:同样的学生,同样的教材,不同的教师,不同的教学方法、教学设计,形成了鲜明的结果对比。这种现象引发我们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思考:我们一贯提倡的“课堂教学向40分钟要质量。”要的是什么质量?在新课程改革的实践中如何实现这一目标?

一、认真钻研教材、把握教材

数学教材应当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基本出发点——让学生在教材所搭建的数学活动平台上展开数学学习。在现有教材内容的处理、组织等方面多下工夫,适当引入一些与生活联系紧密的实例,使课堂教学内容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和经验。

二、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

在常规教学中,由于受客观条件的限制,有些概念的理解,用常规的教学手段难以达到一定的效果。而用多媒体技术制作的课件能给学生深刻的印象,使学生获得直观的感知,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学习效果。

三、根据学生经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有效的教学要把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生 “生长”新知识。如教学“比例尺”,学生已有了比的知识和对地图、平面图的了解,在学生很容易地在纸上画出同样大小的三角板后,通过比较,得出“图上的边长∶实际的边长=1∶1”;然后问:“你能把一个长50米,宽30米的篮球场同样大小的画在纸上吗?”学生面面相觑,小声议论着。有的在思索,有的边摇头边说:“篮球场太大,纸这么小,画不下——”这时,我慢慢地说:生活中我们见到的地图是怎样的?很多学生马上意识到什么,露出了微笑。很快就有的同学画好了——“比例尺”的概念自然生成。

上述案例证明,只有当学生已有的经验被唤醒,并把所学内容与他们自己的认知结构联系起来时,才会有真切的体验,才会发生有效的学习。

四、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如教学“圆锥的体积”,我让他们自己通过探究、交流,发现规律,生成圆锥体积公式;继而又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去测量、计算,用沙子随机堆出的圆锥体的体积——整个过程都是学生自主活动的过程。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其中,身体力行知识的生成和发展,主动地发现知识,有效地建构知识。

五、在课堂上让学生深入思考,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没有思考就没有有效的教学。思考,是人类智慧的源流;思考,是一种深刻的体验;思考,是推进有效学习的内部动力。如教学“比例尺”,当学生说出“篮球场太大,纸这么小,画不下——”时,说明思维矛盾已经产生了,我们要相信学生有能力借助思考予以解决。如果教师耐不住性子,作出讲解或提示,都会错过这一学习的有效时机而演变为“灌输”,与精彩擦肩而过。

六、让数学再创造,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教师的作用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向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和空间,去“做数学”,完成 “数学的再创造”。学生在“再创造”的过程中,体验知识的由来,获得“再创造”的方法,诱发创造兴趣,成为自己的学习策略。

总之,数学课堂教学是否有效,核心的一点是看学生是否愿意学、主动学以及怎么学、会不会学。

作者单位:贵州省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大街小学

猜你喜欢
篮球场课程标准经验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2021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经验
脑筋急转弯
不敢洗澡的人
2018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皖西学院篮球场地利用率调查与分析
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