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美莲
幼儿的心理健康是幼儿人格完善的必要条件,是幼儿的精神与发展的内在基础。有了心理的健康,幼儿就可能有充分的发展。幼儿园教育是国民素质教育的奠基阶段,它不仅是为小学阶段学习、生活做好准备,更重要的是为他们一生的发展、成才打好健康心理。
一、培养幼儿的自我意识
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对幼儿的个性、社会交往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自我意识的发展,是让幼儿从“自我中心”中摆脱出来,使其正确认识自己,并能正确认识别人。幼儿积极的自我意识往往来源于教师对他的评价。因此,我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正确认识和评价每个孩子,多鼓励,少批评,让幼儿在鼓励中健康成长。我班的张帅胆小、自卑,我帮助其找朋友,游戏中,他不敢与同伴交往,更不会主动投入游戏中去。为培养其自信心,我鼓励他大胆地加入同伴的游戏中,用关心的语气询问他:“你为什么不去玩?”“你看他们玩得多开心”“老师跟你一起玩好吗?”并在游戏过程中不断地对他进行鼓励和表扬。在游戏刚开始时,激发他和老师一起玩,让他逐渐克服胆怯的心理。当他敢于表达自己的愿望,投入到游戏中以后,我及时给予表扬,鼓励他加入到同伴的集体中,让他体验成功的乐趣。
二、培养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
幼儿的社会交往对他们的个性、社会性以及认知能力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和促进作用。因此,不仅要为同年龄组的幼儿创设交往的机会与环境,还要为不同年龄的幼儿创设交往的机会与环境。我通过角色游戏、户外体育游戏活动等形式,让大班幼儿带领小班幼儿一起活动。活动中,增强了大班幼儿的责任感,培养了幼儿间的友谊,增进了相互了解,发展了幼儿的交往语言,从而达到提高幼儿交往能力的目的。我还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根据幼儿的心理特点、发展的需要,更好地发挥教学活动的心理健康教学活动的教育作用。在语言活动中我有意识地培养幼儿的表述能力,让幼儿能在老师和小朋友面前表达、交流自己的感受和想法;音乐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合群性;美术活动中培养幼儿的交往、合作能力等,将教科研和心理健康教育融合起来。在活动组织形式上采用融合模式,打破班级界限,由小、中、大班各级组间、各班级间幼儿互相参与活动,从单一的同龄伙伴交往发展到混龄伙伴交往,扩大了儿童交往场合和机会,提高了他们的合群性。
三、与家长合作,共同促进幼儿心理健康
幼儿多数时间在家庭中度过,父母的行为与幼儿的心理问题息息相关,父母的心理健康水平直接影响幼儿的心理健康水平。因此,重视家庭环境的教育和影响,密切家庭、学校协作是至关重要的。我们幼儿园通过举办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坐谈、交流讨论等多种途径,向家长宣传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知识和重要意义,让每个家长主动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告诉幼儿的父母应为幼儿营造宽松、和谐的家庭氛围,做幼儿信赖的朋友,促进亲子沟通,给幼儿提供与同龄人交往和参与社会生活的机会,满足幼儿的各种需要。家长还应不断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规范自己的行为,为幼儿树典范、做楷模,用自身良好的心理和行为影响幼儿。学校与家庭共同促进幼儿的心理健康。
总之,幼儿是社会的人,生来就具有人的尊严和价值,幼儿是发展的人,有自身的规律和特点。因此,教师和家长应以身作则,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以健康的人格影响幼儿,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往,创设能引起幼儿积极情感体验、满足其兴趣与需要的环境和条件,帮助幼儿学习调节情绪和表达情感,使每一个幼儿感到安全、温馨和愉快,利用所有有效的途径,在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培养幼儿健康成长。
作者单位:香河县钳屯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