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现代汉语中的“X+如+人称代词”结构语义丰富、语法复杂、语用广泛。X可以是形容词、名词或动词及动词短语,且多是双音节复合词,构成的四字格短语类似四字成语,文言意味浓厚。这一结构的语义差别和语法分类有一定的对应关系,对其语义、语用和语法上的特点进行分类分析、历时对比分析有助于我们进一步理解和正确使用该结构。
关键词:“X+如+人称代词” 古代汉语 现代汉语
一
现代汉语中,“X+如+人称代词”格式不断涌现:“自信如我”——雪佛兰新一代景程EPICA轿车的品牌内涵深入人心;“南溪如你”——咏物诗歌的别致标题吸引眼球;“戒烟如你”——流行歌曲娓娓唱出了旧情难忘。“X+如+人称代词”格式中的“如”都是《现代汉语八百词》中的如1(动词),释义为“像,如同”[1],细想来,它们的语义有所不同:“自信如我”可能有两种意思,即“像我一样自信”(“我”实为一种自信的标准),表示比较,或“我很自信”,表示陈述。若义为前者,主语省略,那么有语义不完整之感。若义为后者,主语后置,“如”又作何解释?“南溪如你”意思是“南溪像你一样”,用比拟的手法,将所咏之物拟人化,显然与“自信如我”又有不同。“戒烟如你”一看似是“像你一样戒烟”,但从歌词看,此处省略了相同的动词,是“戒烟如(戒)你”的省略,是拈连修辞法的运用。无论是主语省略、主语后置,还是动词省略,这一格式似乎与现代汉语语法并不相符。四字格短语类似成语的仿用,书面语色彩浓,却又给人新颖之感,让人容易将其归为新语新用。其实不然,六朝的《佛经·支谦译经》中就有:“当使王家穷困如我,快也!”“当使国王穷盲如我,快也!”“当踏王妇如我,快也!”全唐诗中有:“快活如侬有几人,一棹春风一叶舟。”宋词中也有:“放旷如君,拘縻如我,试问人生谁乐哉。”元曲中亦有:“万劫冤仇难如你,冤家,终须会见你。” 一直到清朝亦不乏“然得妇如尔亦自佳。”(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和“得人如卿又何求?”(蒲松龄《聊斋志异·青梅》)这样的句子。我们在北京大学语料库、中央研究院现代汉语语料库、维普科技网和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共找到了此结构古代汉语例句23例,现代汉语例句62例。通过分类分析、历时对比分析发现,“X+如+人称代词”是从古代汉语发展而来,发展到现代汉语阶段,语义更丰富、语法更复杂、语用也更广泛。
“自信如我”“南溪如你”和“戒烟如你”语义的多种可能性足见“X+如+人称代词”结构语义的丰富性,而这种丰富性又是其语法复杂性的结果。通过对此结构的语法分类分析,我们发现其语义差别和语法分类有一些对应关系,有助于我们进一步理解和正确使用该结构。(本文例句标明出处的来自北京大学语料库,未标明出处的来自互联网)。
二
根据X性质的不同可以将这一结构分为“adj+如+人称代词”“n/np+如+人称代词”和“v/vp+如+人称代词”三类。
(一)adj+如+人称代词
(1)你休笑我秽,我干净如你。
(2)有十家人的地方,必定有忠信如我的人,但却不像我这么好学。
(3)见好即收,乔太,聪慧如你,一定同意!(梁凤仪《豪门惊梦》)
(4)即使老练如他,此时当真有点乱了章法。(茅盾《子夜》)
“adj+如+人称代词”根据语义、语法的不同可分为四小类:
1.当“adj+如+人称代词”作谓语和定语、句子主语出现时,“adj+如+人称代词”相当于“像+人称代词+一样+adj”,如例(1)、(2),意思是:“你不要笑我污秽,我像你一样干净”“有十家人的地方,必定有像我一样忠信的人,但却不像我这么好学”。
2.当“adj+如+人称代词”在谓语前作为小句单独出现、句子中主语不出现时,如例(3)、(4),“adj+如+人称代词”有两种解释:一种相当于“像+人称代词+一样+adj+的人”,这时例(3)、(4)意思是:“见好就收,乔太,即使像你一样聪慧的人,一定同意;即使像他一样老练的人,此时当真有点乱了章法”。
3.当“adj+如+人称代词”表述对象是泛指的一类人,这类人在语境中又不言自明的时候,根据语言经济原则,表述的人作为句子成分可以省略。另一种相当于“人称代词+(程度副词)+adj”,这时例(3)、(4)意思是:“见好就收,乔太,你很聪慧,(你)一定同意”“即使他很老练,此时当真有点乱了章法”。
4.当“adj+如+人称代词”作为标题单独使用时,第二种解释显然比第一种解释更为恰当。但是,第二种难以解释“如”的词汇与语法意义,整个结构在句法上也异于现代汉语语法。“adj+如+人称代词”第二小类的释义问题还有待进一步考察分析。
在古代汉语中,“adj+如+人称代词”多是第一小类,第二小类甚少出现,而在现代汉语中恰好相反。从两小类语义的相关性以及该结构在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用例增减情况看,第二小类可能是由第一小类发展而来的。
我们还发现,由于“adj+如+人称代词”结构表达了说话人对人称代词所指之人的褒贬评价和主观情感,adj或者褒义或者贬义,几乎不用中性形容词。第一、二、三人称代词与前面adj的褒贬类的选择有相互限制作用:“adj+如+第二人称代词”中,adj多为褒义形容词,如:贤明如你,我想会造成打开城门送我们出去吧?(戴春足译《亚尔斯兰战记·真假王子 》)在搜索到的语料中,该格式的例句有18句,其中adj为褒义形容词的15句;“adj+如+第一人称代词”和“adj+如+第三人称代词”中,adj根据语义需要可以是褒义或贬义。在搜索到的语料中,该格式的例句有5句,其中adj为褒义形容词的3句,为贬义形容词的2句。“当民族在人类历史上作为一种在语言、居住地域、经济生活、心理状态上稳定的共同体出现时,语言就深深地打上了民族的烙印,成为民族和民族文化最典型的表征。”[2]第一、二、三人称代词与前面adj的褒贬类的选择有相互限制作用体现了中国人乐于当面褒奖他人,顾全他人颜面的心理特点。
(二)“n/np+如+人称代词”
(5)这是陶渊明的天下里一个大霹雳,即使孩子如我,也不能不为之震动的。(唐韬《三迁》)
(6)凡人如我,正痴心祈祷着天长地久,断不敢去冒这样的险。(素素《生命是一种缘》)
(7)夜空如我,幻想看到哪怕一点点亮意。(《此生温情这一刻》)
(8)南溪如你,梦一样流。(王持久《南溪如你》)
“n/np+如+人称代词”根据语义和语用上的不同,可以分为两小类:
1.“n人+如+人称代词”(n人是表示人的名词或名词短语),n人与人称代词指称之人有类属关系,是一种陈述性的表达。如例(1)、(2),意思是:“这是陶渊明的天下里一个大霹雳,即使像我一样的孩子,也不能不为之震动的”“像我一样的凡人,正痴心祈祷着天长地久,断不敢去冒这样的险”。
2.“n物+如+人称代词”(n物是表示事物的名词或名词短语),是一种比拟的修辞方式。“n/np+如+人称代词”在句子中作主语,句子用“,”将主语和谓语隔开。
第一小类中的“如”从语义上看,释义为“比如”或者“像、如同”似乎都说得通,但是从“如”义项的历时发展以及整个结构语义发展的承接性来看,释义为“像、如同”似乎更贴切,也使得“n/np+如+人称代词”的两小类在语义上有一致性。
古代汉语语料中未见“n/np+如+人称代词”的例句,“n/np+如+人称代词”很可能是近现代才出现的,而在现代汉语语料中,“n/np+如+人称代词”多出现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这正是改革开放后汉语与外语广泛接触的时代。英语中有与“n/adj+如+人称代词”类似的结构:“n人+like+人称代词/人名……”(如:A kind man like him/Jack will help you.)和“adj+as+人称代词/人名+系动词”(如:Strong as he is,he can not move this away.)。在与英语的广泛接触中,汉语结构“X+如+人称代词”或多或少受其影响发生了变化。
(三)v/vp+如+人称代词
(9)何时可以见你如他
(10)爱我如他
(11)曾经的记忆:得友如他
“v/vp+如+人称代词”(vp多为动宾短语)根据语义的不同,可以分为三小类:
1.v多是不能受程度副词修饰的一般动词,“v/vp+如+人称代词”语义上相当于“v+o+如+(V)+人称代词”,如例(9),意思是“什么时候能像见到他那样见到你”。
2.v多是表示心理活动的动词,能受程度副词修饰。此时,“v/vp+如+人称代词”可能有三种意思:“v+o+如+(V)+人称代词”(同第一小类)”“像+人称代词+一样+v/vp”或者“人称代词+程度副词+v/vp”(与“adj+如+人称代词”相似)。取何意,要根据上下文判断。
3.v多是不能受程度副词修饰的一般动词,相当于“v+o+如+(v)+人称代词”,且宾语与人称代词所指之人具有类属关系,相当于“v+像+人称代词+一样的+o”,如例(11),意思是“曾经的记忆:(我)获得像他一样的朋友”。
在古代汉语中,“v/vp+如+人称代词”的例子很少,我们只能找到第三小类的例句,如:然得妇如尔亦自佳。(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如果说第二小类“v/vp+如+人称代词”可能是由与之相似的“adj+如+人称代词”类推引申而来,那么,第一小类的“v/vp+如+人称代词”则是一种为了构成四字格短语而进行省略的新格式。由于上述三小类在构成成分上完全相同,所以其确切意义必须从上下文中推断,这就比古代汉语中的单一含义复杂难辨。
三
总之,随着“X”词性不同,“X+如+人称代词”语义有所区别;语法深层结构大不相同:通过主语省略、主语后置或动词省略后凝固在相似的格式中;语用广泛:可以表达陈述、比较,也可以是拟人、拈连修辞手法的运用。在实际语言应用中,应当注意根据语用目的准确运用该格式,减少歧义的产生(文章标题为吸引读者,故意引起歧义的除外)。
我们还注意到,古代汉语中有与“X+如+人称代词”格式相似的“X+似+人称代词”格式,如:花似我,瘦应甚。现代汉语中单音节比喻词“似”已经极少单独使用,所以“X+似+人称代词”格式已很少使用。唯有“如”在现代汉语中仍然经常单独使用,并带有书面语色彩。“X+如+人称代词”类似成语,往往给人一种古雅隽永的感觉,它常常作为文章标题被单独使用,文章多为写人状物抒情类,人称代词指明描写对象,“X”为文章中心,如“坚强如他:蒙正举 (副标题:以板凳为腿的布依男人)”。
综上所述,“X+如+人称代词”格式从古代汉语发展而来,并或多或少受英语影响而欧化,直至今日,这一结构表义更丰富、语法形式更多样并有所消长,语义差别和其语法分类有一定的对应关系,语用上也更广泛。具有独特文言色彩的“X+如+人称代词”正在现代汉语中绽放光彩。
注 释:
[1]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2]申小龙.社区文化与语言变异[M].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1991.
参考文献:
[1]朱冠明.比喻词的历时更替[J].修辞学习,2006,(Z1).
[2]袁丽杰.浅谈先秦的“如”[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汉文综合版),2005,(3).
[3]于根元.应用语言学前沿问题[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
(梁智智 北京师范大学汉语文化学院 1008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