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里亚特》的艺术魅力

2009-07-15 04:42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2009年5期
关键词:艺术魅力人物形象

沈 毅

摘 要:“荷马史诗”是古希腊在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9世纪这一历史时期唯一的文字史料。由《伊利亚特》(又译作《伊利昂纪》)和《奥德赛》(又译作《奥德修纪》)两部作品组成。《伊里亚特》虽为史诗,却在人物形象塑造、结构剪裁以及比喻等方面为后世战争题材的小说提供了艺术上的借鉴,具有无穷的艺术魅力。

关键词:《伊里亚特》 人物形象 艺术魅力

《伊利亚特》共二十四卷,计一万五千六百九十三行,主要叙述希腊联军围攻小亚细亚的城市特洛伊的故事,以希腊联军主将阿基琉斯的两次忿怒为中心,集中地描写了战争结束前几十天发生的事件。《伊利亚特》虽为史诗,却对后世以战争为题材的小说提供了艺术上的借鉴,具有无穷的艺术魅力。

首先,史诗运用了典型的方法塑造了一系列血肉丰满的人物形象,尤其塑造了欧洲文学史上的“第一个人”——阿基琉斯。

阿基琉斯是爱琴海女神忒提斯与人间国王佩琉斯之子,他身材魁梧,武艺高强,具有强烈的战斗和冒险精神。传说在他刚生下来的时候,他的母亲就得到神示,说阿基琉斯要么会默默无闻地长寿,要么就在战场上轰轰烈烈地早逝。母亲当然希望自己的儿子活得长久些,所以当特洛伊战争爆发时,母亲就把阿基琉斯装扮成女孩,想以此躲过战争。但终被足智多谋的奥德修斯发现并带向战场。母亲很伤心,但阿基琉斯却很兴奋,他义无反顾地走向战场,凭着自己高强的武艺,成为一位让敌人闻风丧胆的希腊英雄。

在阿基琉斯身上,体现出了复杂、多样而又鲜明的个性特征。因阿伽门农抢走了他的女俘,他一气之下退出战场,后来尽管战事紧急,希腊士兵死亡惨重,他却依然怒气未消,不肯出战时,我们看到的是一个任性而又自私的孩子一样的阿基琉斯。好友帕特罗克洛斯披挂着他的盔甲在战场上不幸被赫克托尔杀死,他悲痛欲绝,忿怒至极,于是尽弃前嫌主动与阿伽门农和解。尽管母亲告诉他这也许是他生命的最后时刻,因为神示:他将被帕里斯和阿波罗杀死在特洛伊城门前。可是为了被赫克托尔杀死的伙伴,为了所有死去的希腊将士,更为了整个战争的胜利,他毅然决然地走向了战场,此时我们看到则是一个有着强烈的责任心和荣誉感的阿基琉斯。

而当他一路杀将过去,特洛伊人血流成河,尸体堆积如山,堵塞了河流的时候;当他愤怒地将英勇的赫克托尔杀死,并把他拖着恣意凌辱时候,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一个英雄,更是一个残暴,甚至没有人性的阿基琉斯。

但是当我们看到他因好友帕特罗克洛斯战死而悲痛欲绝,看到他为亡友守灵而彻夜不眠、滴水不进的时候,我们看到的又是一位多么重情重义的阿基琉斯。

当赫克托尔的老父亲带着赎金只身潜入他的营帐,吻着他的手,请求他归还儿子尸体的时候,他心里难过极了,亲手捧起赫克托尔的尸体,放在一张床上,让这位老父亲带走,并且应许给他11天的时间哀悼和安葬自己的儿子。此时,我们感觉到的阿基琉斯是多么善良、温和而又体贴呀!

所以黑格尔评价阿基琉斯说:“这是一个人!高贵的人格的多方面性在这个人身上显示出了他的全部丰富性。”[1]在他的身上,既体现了人物的悲壮之美,又显示了人类在童年时代所具有的童真之美。

其次,史诗的结构严谨、剪裁巧妙。史诗涉及了特洛伊战争十年间发生的事件,但不是平铺直叙,而是采取了高度集中的手法,为后世文学作品中描写战争提供了结构上的借鉴。史诗截取了事件发生的最关键的一段时间,将十年内发生的事件集中在最后五十天来突出表现,使矛盾更突出,情势更紧迫,更利于突出英雄的形象。史诗的情节始终围绕着一个主要的事件展开,即阿基琉斯的两次忿怒。

再次,多用比喻是史诗语言艺术的重要特点。这些比喻或来自大自然,或来自日常生活,具有多样性、形象性、独创性的特点。荷马特别善于运用奇思妙想,充分调动比喻手段,以大自然、社会生活和幻想世界的各种事物作比,飞禽走兽、花草虫鱼、人情世态无不可作比。而且比喻的类型也是多种多样,形式变化多姿。这对于刻画人物、加强诗句的形象性、丰富诗篇的色彩,都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如比喻赫克托尔“如一条长蛇在洞穴等待路人…… 眼睛露出凶光”,如比喻二者之间的斗争是“游隼”与“野鸽”的争斗,而比喻城墙上观战的长老们更是新鲜奇特:“……这些长老/坐在斯开埃城门上面/他们年老无力参加战斗/却是很好的演说家/很像森林深处趴在树上的知了/发出百合花似的悠扬高亢的歌声”等等。

读《伊利亚特》不禁让我们再次咀嚼“史诗”二字,是“史”还是“诗”?不单是“史”也不单是“诗”!这是文学发展的最初阶段,即诗和史浑然一体的阶段。在这里,天上的神灵和地上的英雄一起上演着人类幼年时期的历史场面。文艺批评家李劼在《中国文学史论》中这样评说《伊利亚特》:“史诗毫无偏袒地描绘着交战的双方,既不把胜利者作为历史进步力量的化身,也不把失败者当成阻挡历史车轮的可怜虫。凯旋的是英雄,牺牲的也同样是英雄。也在那个时代是战争本身而不是交战的哪一方推进了历史行程,因此史诗毋需区分其间的正义与非正义,从而也不抱有诸如谁是好人谁是坏人,好人该怎么写、坏人该怎么写之类的成见。凡是在战场上奋不顾身厮杀的都是英雄,而英雄的生生死死又都不是来自历史的审判,而是出于命运的安排。即使是至高无上的宙斯也无法对他们作出生死的判决。史诗的历史意识在此体现为神秘莫测的命运力量。”[2]

这也是《伊利亚特》最经典、最富有魅力之处。品味它,犹如品味童年时代的点点滴滴,愈久弥香!

注释:

[1][德]黑格尔:《美学(第一卷)》,朱光潜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第303页。

[2]李颉:《中国文学史论》,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199页。

参考文献:

[1][古希腊]荷马.伊利亚特[M].罗念生,王焕生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4.

(沈毅江苏省徐州高等师范学校文理系 221116)

猜你喜欢
艺术魅力人物形象
聚焦语文要素,整合单元教学
中外小说中女性人物形象对比分析
播音主持艺术魅力及创新空间
关于声乐钢琴伴奏艺术魅力的有效思考
强化形象思维进行歌曲表演创作
浅谈梨园戏《郑元和》
《美丽人生》中的二元对立
谈历史传记题材的古装影视剧化装造型设计
漫谈河南豫剧的“哭戏”
试论动漫影片中色彩的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