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服饰描写举隅

2009-07-15 04:42李苍学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 2009年5期
关键词:长衫新装刷子

一滴水可以折射出太阳的光辉,同样,服饰也不只具有遮体作用,而是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的产物。一个人的穿着打扮不仅反映了他的经济地位、审美观,其实也是他内心世界的流露。通过阅读我们不难发现,选入初中课文中的一些人物的服饰描写,许多是作者别具匠心的体现。我们可以透过服饰描写挖掘其深层内涵。

一、服饰显尊卑

古代服饰始终遵守“分等级、定尊卑”的原则,质地明贵贱、长短显身份、服色分地位。服饰是社会政治伦理秩序的表现,对各阶层服装穿着有严格的等级制度,即使在当今社会我们也可看到这些影子的存在。如“天使”的白衣,军营中的迷彩服,警察穿警服,和尚披袈裟等等。

《范进中举》中胡屠户是“横披了衣服,腆着肚子去了”,劝打范进嘴巴前“卷一卷那油晃晃的衣袖,走上集去”。“横披”“油晃晃”活画出他是个“杀猪”的角,非常符合胡屠户的身份。

再来看一看鲁迅笔下对孔乙己的描写,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区区十三字,便点明孔乙己的尴尬处境。这件长衫成为孔乙己形象的标志符号,透露出他那被异化被扭曲的灵魂。孔乙己虽然具有“站着喝酒而穿长衫”双重身份,但是他既“进不了学”,不能进入上层社会而成为老爷,也不愿脱下长衫重返“短衣帮”,他实际上成了“短衣帮”的叛逆者、“长衫”的进犯者,同时成为人们所嘲笑和攻击的对象,因此,他成了社会的“零余者”,为社会所不容,他的出场,只不过成为咸亨酒店里酒客的一道“下酒菜”,为酒店徒增几声笑声而已,“没有他,人们也便这么过”。

小说《范进中举》中对张乡绅描写:“只见那张乡绅下了轿进来,头戴纱帽,身穿葵花色圆领,金带皂靴。”这一身打扮一看就知道张乡绅是个封建地方官僚形象。

《送东阳马生序》中“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的华丽衣饰与作者“缊袍敝衣”的寒酸作对比,突出了作者的家境贫寒,与学习条件的艰苦,强调了环境对一个人的成功并不起决定作用,暗含对马生的勉励之情。

从服饰描写的分析中,我们感受到阶级社会地位的差异与无情,感受到小小的服饰背后一个又一个发人深省的人物命运以及社会状态。

二、服饰现精神

郭沫若说过:“服装是文化的表征,服装是思想的形象。”人的性格、风度、气质、修养等是内在美的表征,这些特征与着装均有着密切的关系。

《蒲柳人家(节选)》中何满子的描写:“奶奶叫东隔壁的望日莲姑姑给何满子做了一条大红兜肚,兜肚上还用五彩细线绣了一大堆花草。人配衣裳马配鞍,何满子穿上这条花红兜肚,一定会在小伙伴们中间出人头地。”“全村跟他一般大的小姑娘,谁的兜肚也没有这么花儿草儿的鲜艳,他穿在身上,男不男,女不女……”一个机灵顽皮、充满稚气的农村孩子展现在我们面前,带有浓郁的地方色彩,情趣盎然,别具乡土风味。

《故乡》一文中,少年闰土“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地刺去……”中年闰土是“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表现了少年闰土的天真、健康、勇敢和活泼,中年闰土的憨厚、邋遢,生活的辛苦与无奈,活生生的一个农村老农民形象。

《云南的歌会》中对歌的年轻女子“穿了身毛蓝衣裤,腰间围个钉满小银片扣花葱绿布围裙,脚下穿双云南乡下特有的绣花透孔鞋”,对她的衣着描写,仿佛让人看到了一位聪明、开朗、勤快的少数民族农家女子。

《福楼拜家的星期天》中“这时只见福楼拜做着大幅度的动作(就像他要飞起来似的),从这个人面前一步跨到那个人面前,带动得他的衣裤鼓起来,像一条渔船上的风帆”,可以看出福楼拜性格热情奔放,容易激动。

服饰审美是一种整体的美,不但展现出外部形态的美,而且还展现出了人物内在的精神美,还展现出一个人的精神状态。

三、服饰凸性格

服饰与文学一直有着无法割裂的紧密关系,古往今来,文人墨客以服饰写人,以服饰画人,他们以形式各异的服饰包装出一个个鲜活淋漓的人物形象。

《范进中举》中胡屠户“见女婿衣裳后襟滚皱了许多,一路低了头替他扯了好几回” ,“扯皱后襟”这一细节形象地刻画了胡屠户看风使舵、前倨后恭、看人下菜碟的货色,是市井小人的一个缩影。

鲁迅笔下的藤野先生“穿衣服太模糊,有时竟会忘记带领结”,即使在冬天也是“一件旧外套”,“寒颤颤的”,还被人疑心是“扒手”。这样一位治学严谨的学者在生活上是极其简朴的,甚至是不修边幅的。

《孔乙己》中“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虽有夸张的成分,但“长衫”作为读书人身份的标志,可以看出孔乙己信仰“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价值取向。虽然“不会营生”,但也不愿脱下这一身又脏又破的臭长衫,重返“短衣帮”,过自食其力的生活,可以看出他的贫困与懒惰,以及他追求功名利禄、好吃懒做、自命清高、穷酸迂腐的性格特征。鲁迅先生简洁的白描,内涵如此丰富,这是通过服饰描写展现人物性格的典型。

《变色龙》一文多次写到警官奥楚蔑洛夫的军大衣,生动地传达出主人公的内心活动与思想起伏。写他“穿着新的军大衣”,这“军大衣”就是“沙皇警犬”的特殊标志,也是他装腔作势用以恫吓人的工具;第二次写军大衣是通过奥楚蔑洛夫的话来交代的:“席加洛夫将军?哦!……叶尔德林,帮我把大衣脱下来……真要命,天这么热。”揭示了他因“判”错了狗的狼狈相,借此摆脱自己的窘境;得知狗不是将军家的,他立即又神气起来,说了要法办狗主人的话。然而他的话音刚落,巡警判断这狗可能是将军家的,他又为方才的得意忘形而恐惧了:“哦!……叶尔德林老弟,给我穿上大衣吧……好像起风了,挺冷……”借大衣来掩饰刚才自己对将军的辱骂,掩饰他内心的恐慌。第四次写他“裹紧大衣”走了,反映出他要力图保持自己的威风,但对自己不光彩的表演,却又不无难堪的感觉,所以只好裹紧大衣灰溜溜地走了。作者就一件大衣的处理,将奥楚蔑洛夫惯于见风使舵、阿谀奉承、专横霸道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

一部成功的文学作品对服饰的描写与其中人物的心理活动密切相关,通过对服饰的描写,可以从侧面反映出人物的性格特征。

四、服饰造气氛

在特定环境下,服饰被赋予了不同的含义。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中比较注重“红喜白丧”,新娘红盖头,孝男、孝女“披麻戴白”。但在当今的婚礼中,新娘多身着白色婚纱,以示爱情的纯洁和婚姻的神圣、完美;在丧礼中,经常采用黑色服饰,如佩戴黑纱,以示对逝者的深深悼念,渲染出一种特定的气氛。

都德的《最后一课》中小弗郎士注意到:“我们的老师今天穿上了他那件挺漂亮的绿色礼服,打着绉边的领结,戴着那顶绣边的小黑丝帽。”“这套衣帽,他只在督学来视察或者发奖的日子才穿戴。”韩麦尔先生就要离开自己服务了四十年的学校,从此就要结束教学生涯,内心是万分悲痛的,他的这身穿戴烘托了“最后一课”的严肃、庄严、悲愤的气氛,增强了文章的艺术感染力。

《背影》一文中,父亲戴着的“那顶黑布小帽”,穿着的“那身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我”见到父亲那一身黑色装束的背影,触到“我”那根伤感的神经末梢,“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也折射出了“我”家境的惨淡,“祸不单行”,屋漏偏逢连夜雨,“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父亲的老境又如此颓唐,全文笼罩着忧伤的气氛。

在文学作品中,我们时常会发现特定的穿着,营造出特别的气氛,暖色调营造出喜庆氛围,冷色调营造出悲凉氛围,淡色以示轻松,深色以示凝重,黑色以示庄重。

五、服饰助情节

文学作品中的服饰不同于日常生活中的服装,不单是为了显示某一群体的身份、兴趣、爱好,而且是为了推动情节的发展而存在。

《刷子李》以黑衣服的描写为线索,从徒弟曹小三的视角展开:听说黑衣服——看到黑衣服——检查黑衣服——发现“小白点”,同时穿插进曹小三的心理变化过程描写。

写“刷子李”,先浓墨重彩地描绘了天津码头“优胜劣汰”的生存法则,为人物预设一个不同寻常的背景,然后再写刷子李的奇妙绝活,极力写他手艺之高,“他刷浆时必穿一身黑,干完活,身上绝没有一个白点。别不信!他还给自己立下一个规矩,只要身上有白点,白刷不要钱。”“徒弟曹小三当然早就听说过师傅那手绝活,一直半信半疑,这回非要亲眼瞧瞧。”从一个小徒弟的视角印证了刷子李的真功夫:“干活前,他把随身带的一个四四方方的小包袱打开,果然一身黑衣黑裤,一双黑布鞋。穿上这身黑,就赛跟地上一桶白浆较上了劲。”但大半天下来,曹小三借着给师傅倒水点烟的机会,拿目光仔细搜索刷子李的全身,居然连一个芝麻大的粉点也没发现。他真觉得这身黑色的衣服有种神圣不可侵犯的威严。正当徒弟对师傅佩服得五体投地时,“竟然瞧见刷子李裤子上出现一个白点,黄豆大小。黑中白,比白中黑更扎眼”。往日传说中那如山般的师傅形象轰然倒去。不料刷子李最后揭开谜底:那白点原来是黑裤烧了个小洞造成的!一波三折的叙事,推动情节向前发展。

《皇帝的新装》是一篇童话,一部喜剧、闹剧,更是一部丑剧,根据“(皇帝)爱新装——(皇帝让骗子)做新装——(皇帝)穿新装——(皇帝)展新装”等展开情节。文章一开始就写到皇帝嗜爱新装成癖,为骗子行骗埋下伏笔,骗子抓住人们的自私、虚伪的弱点成功行骗,由于皇帝的愚蠢以及大臣的愚弄,致使出现皇帝光着身子在大街游行的丑剧,最后不懂世故、无所顾忌的小孩一语道破“天机”,石破天惊。作者用“新装”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丰满人物形象,骗子的狡猾,大臣的奉承,皇帝的昏庸,百姓的无知,人们都颠倒是非黑白,都一一展现在人们眼前。闹剧该收场了,涉世未深的小孩无畏地直面现实,寄寓作者对社会的希望。

综上所述,文章中的服饰描写,虽然看似平常,实际上对刻画人物形象、推进情节、表现主题等方面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是神来之笔,读者不要轻易放过服饰描写所蕴含的信息,应充分挖掘文本的内涵,使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地出现在我们面前。

参考文献:

[1]渠广喜.巧写服饰,略见一斑——浅谈服饰描写的作用[J].考试(教研版),2007,(8).

[2]胡涛海.着装见性格 服饰显命运——初中教材衣饰描写透视[J].语文教学通讯,2003,(8).

[3]谢镜鹂.服饰文化初探[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7,(8).

[4]袁燕.服饰文化的语言解析[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5,(4).

(李苍学 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头陀镇中学318026)

猜你喜欢
长衫新装刷子
晚清民国男士长衫结构工艺研究
“新潮”的旧刷子
Look and Guess眼力大比拼
新年穿新装
О НИХ СУДАЧИЛИ НА УЛИЦАХ
mothercare:新年将至,快来搭一套美美的新装吧!
长衫悠悠数风流
那个穿长衫的人叫孔乙己
开关的新装
皇帝的新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