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乎寻常的人体之最
1、最小的“电台”
科学家们研究发现,每一个人体细胞都是一座微型电台,它能发射出频率为150赫兹的无线电波,只低于收音机的收听频率。
2、最卓越的“水泵”
人的心脏可以连续工作几十年,每天泵出血液6-8吨,三年半的时间所泵出的血液可浮起一艘万吨巨轮。
3、最奇特的“钢筋”
人体之躯全靠骨骼支撑。骨骼是空心的,但有许多适应力学要求的纹理结构,每平方米的骨头可以承受1吨的重压。
4、最原始的“发动机”
人肺犹如一台发动机,推动人体氧化代谢的速度。肺在胸腔扩张最大时,能容纳4.5升的空气,据计算,肺吸收氧的面积有12.9平方米,几乎与一间小房子的面积一样大。另外,肺的内表面积比皮肤面积大50倍。
5、最小的“化工厂”
人体新陈代谢大部分是化学变化。在数百种被称为“酶”的催化剂的调控下,数不清的化学反应按照一系列严格复杂的方程式依次进行。这一切,绝大多数是在最小的“化工厂”——只有1.5千克重的肝脏里进行的。(据《健康生活报》)
指纹的奥秘
中国指纹技术比“四大发明”还早
指纹博物馆专家介绍,中华指纹技术源远流长,是我国早于“四大发明”的一项伟大创造,据实物考证和史料记载,我国指纹运用最早可追溯到史前新石器时代的陶器指纹画,在唐代乃至更远的秦代,古人就开始将指纹技术运用到案件侦破中。
1975年,在湖北省云梦睡虎地出土了一批战国末年的秦简,其中《封诊武穴盗》较细致地记录了一个挖洞进入人家的盗窃案件,记载为“内中及穴中外壤上有膝、手迹,膝、手各六处。”它表明,至少在秦代,司法人员已将“手迹”作为作案现场勘查的重要证据之一。
国外利用指纹破案的第一例是1892年,阿根廷司法机关运用指纹,成功侦破了一起谋杀案。
指纹能帮助选出顶级运动员
指纹是人体独一无二的特征,当今世界各国司法部门都把指纹作为“物证之首”。
除此之外,科学家发现,通过指纹还能帮助选拔杰出的体育人才。据介绍,俄罗斯的研究人员对顶级运动员(世界冠军、欧洲冠军及奥运会参赛队员)的皮肤纹理研究已经开展了15年。将这些运动员的身体特性与其指纹特征进行对比,研究人员发现了一些明显的规律。
短跑运动员通常具有图案极其简单的指纹,且指纹中的线条也非常少;需要良好的身体协调性的运动项目如摔跤、拳击、自由式滑雪等的选手,他们的指纹则往往具有复杂的图案和繁多的线条。
专家认为,指纹图案简单、线条数量较少的指纹通常表示人的力量很大,但耐力和动作协调性较差。而形状复杂、线条数量较多的指纹则意味着入具有更好的耐力和协调性,但爆发力较弱。
民间关于指纹的一些说法
在中国民间也有关于指纹的通俗说法,最流行的就是:“一斗穷,二斗富,三斗四斗卖豆腐,五斗六斗开当铺,七斗八斗坐着走(当官),九斗十斗享清福。”(“O”形圆圈环绕状的指纹为斗)专家称,此说未必没有道理。
科学家发现,十指都是斗纹的人在干普通工作时,显得游刃有余,反应机敏。但是,所谓“十斗享清福”这就没有道理,这样的人在面对巨大困难时,会丧失斗志。而兼有螺旋纹和斗纹的人有很强的适应能力,能完成高强度甚至极端艰巨的任务。至于为何是这样,指纹专家们目前尚未总结得出结论,他们将开展“家族性指纹遗传规律研究”的课题,以求总结出更多的关于指纹的规律。
(据《科学大观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