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探究信息技术创新意识之旅

2009-07-14 09:54竹国蕊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09年10期
关键词:雅丽一堂课教研

竹国蕊

2007年12月18日,我们赴上浦镇中参加了“初中信息技术教师师徒结对暨‘同一堂课教学研讨活动”。上午听了几节公开课,有一种感觉叫享受。喜欢几位老师平淡的风格,喜欢专门为学生准备的课,让我们听课老师感觉不到自己的存在,就像路过窗外偷偷一瞥。

为期一天的活动中,课上一幕幕生动精彩的教学活动,课下一次次态度真诚地互动与交流,会场气氛和谐与融洽。我们就信息技术教育的尝试、经验、思路进行了充分地交流和探讨,共同展望初中信息技术教育发展之未来。

第一堂课是由沈淼教师执教的《资料库的构建准备》,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故事《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作为教学引入。本节课从学生角度来看,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位置,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中来。

第二堂课是王琴琴教师的《建设新家园》。这堂课始终贯穿着如何有序存放资料,才能达到高效利用资料的教学目的。本堂课活动设计丰富多彩,课件制作精美。学生有说、有唱、有操作,能较好落实本堂课的目标。教师的教态自然,富有亲和力,师生互动较多,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不足之处是有些设计不太合理,如在课时短的情况下,后面的操练活动显得有点多,不能及时终止探究活动。

最后一堂课是由浙江省信息技术优质课一等奖获得者沈雅丽教师执教的“携手奥运”,是七年级上册第八课《神奇的网络》教学活动。虽与学生是初次见面,但让学生觉得可亲又可敬。这节课的知识与技能目标是认识局域网和广域网;学习IE浏览器、网站、网址与网页超链接等概念;学会设置浏览器主页和添加收藏等操作。在平常我们在对该课的教学活动中经常围绕操作技术来教学,学生对这些单调的操作掌握起来有快有慢,对于简单的操作学生很快完成,而复杂一点的操作(如添加收藏)学生往往难于掌握。而各种分层教学理论在具体实际实施过程中也很难实现。另外,单纯地学技术、学操作方法,学生会失去对信息技术学习的热爱。

总体来说,对于该课教学活动沈雅丽教师把握得恰到好处,她的教学设计在以下两方面具有特色。一、情境创设有特色。因为奥运是一个老话题了,未必能够真正调动起学生的兴趣,而她却善于利用贴近学生生活的例子和学生对未知领域渴求的心理,从链接奥运到直播奥运,积极争做奥运之星等环环相扣的设置使学生一直保持良好的学习兴趣。二、实践操作有特色。在讲授时,她做到讲解点到为止,相信学生自有一套理解计算机的独特方式,留下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在未知世界中自由探索,为学生的创新预留了广阔的空间,让学生体会到探索的快乐。课后我们在听学生对“奥运”的讲解时,发现学生们对“奥运”的研究热情久久不能平息,在讲解中融入了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思考,从中我们也看到了学生超强的能力和水平以及乐学所激发出的智慧和潜能。

一堂优秀的课没有统一的模式,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情况,根据教材的情况,自己去琢磨,随机应变,生成教学的智慧。 沈雅丽教师真是做到了这一点,根据城乡学生素质的差异,学校硬件条件的差异,取舍和调整课程内容,让更多的学生投入学习中。

在教学活动中,我惊讶地发现她竟能随时叫出学生的名字,这让我回想到上课前几分钟她在熟记学生名字的情形。这往往是我们年轻一代教师借班上课时所忽略的一点。上课时能随时叫出学生的名字,这样师生间的距离一下子就缩短了,学生在感到获得尊重的同时,对教师也产生了信任感、亲切感。“亲其师,信其道”。

沈雅丽教师的教学教法提示我们,虽然我们农村的条件可能暂时不如别人,但硬件并不是创新教育的先决条件,比技术更重要的是人。不管面临的困难有多大,我们都要把创新教育扎扎实实开展下去,不仅重视学生书本知识的获得,更重视学生能力的发展;不仅重视接受性学习,更重视创新精神、创新意识的培养;不仅关心学生学什么和想什么,更关心他们怎样学,怎样想;不仅关心学生的现在,更要关注他们未来的可持续发展。

新课程改革所产生深刻变化,将反映在教师的教育观念、教育方法、教学行为上,但改变的往往是我们已经驾轻就熟的东西。本次教研活动,令我们深刻反思:教师的教学策略应深刻改变。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教育转变。

现代教师所面临的挑战要求教师随时对自己的专业能力的发展进行评估,保持开放兼容的心态,在实践与借鉴中不断研究与反思,以便快速提高。类似上述的教研活动愿多多参与,愿教研之花在新课程改革的征程上永放光彩。

猜你喜欢
雅丽一堂课教研
申庆玉:处处留心,让每一堂课都精彩无限
我最喜欢的玩具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问题指向:学校教研品质提升的实践转向——以福建省尤溪县教研实践为例
关注教研活动提升教研能力
怎样写好“一堂课”?
过节
我们不那样认人
最后一堂课
遇上劫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