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 弢
近日,教育部下发了《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明确了班主任工作量,提高了班主任经济待遇,保证了班主任教育学生的权利,强调了班主任在学校中的重要地位,提出了班主任是中小学的重要岗位,是教师的主业。因此,从事班主任工作是教师的重要职责,做好班主任工作是教师的一项基本素质。如何做好班级管理工作,笔者认为应把握好“尺度”,即班级管理的理念、意识、情感、态度、行为、语言等都要做到恰如其分,恰到好处。
一、严而不死
“教不严,师之惰”,在班主任工作中首先要“严”字当头。“严”不是整日板起面孔,对学生横眉冷对,而是高标准、严要求,使学生的言行符合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要求。
“亲其师而信其道”,每个学生都有一种被爱、被理解和被肯定的心理需求,班主任要从鼓励的眼神、细微的动作、发自内心的称赞入手,来缩短师生心灵间的距离,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怀,体会到自身的价值。特别是对学生的缺点和过失,要能理解和宽容,并帮助其改正。如果班主任一味地采取高压政策,严厉惩罚或训斥,用过分挑剔的眼光对待学生,用放大镜观察他们的缺点,不惜讽刺挖苦,甚至用粗鲁的语言辱骂学生,这种“严”的结果是学生常常感到压抑苦闷,心情烦躁,师生间的对立情绪明显增强,师生关系紧张,感情疏远,学生对教师产生敬畏之心,甚至畏而不敬。尽管班主任一片好心,学生也不会买老师的账,其教育效果可想而知。因此,过分“严格”管理的班级是一潭死水,没有生机和活力。
二、宽而不松
在班主任工作中,过分的严格、严厉、严肃是不可取的,同样,过分的宽松、宽容、宽纵也不利于良好班风的形成,更不利于学生健康人格和健全个性的培养。我们看到,有些班主任平时对待学生总是一团和气,一副老好人的态度,对学生的缺点、错误视而不见,不论何时何事一律奉行宽大政策,从不严格大胆地管理,对学生的缺点错误只是轻描淡写地说说而已,批评不痛不痒,要求不严不高,时常采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态度,只图清闲省心,错误地认为只要班里不出什么大事,自己就算尽了职责。这种对学生无原则的迁就和宽容,其实就是一种不负责的做法,其结果使班纪松弛,大小问题迭出,而一些学生就是在这种过分宽松的环境中积小错而成大错,最终发展到不可挽救的地步。当然在细枝末节的非原则问题上,学生对所犯错误已有了明确认识且有悔改之意时,班主任应采取宽容态度,但决不能无原则地事事姑息迁就,否则班级管理工作也会搞得一团糟。
三、细而不疏
在班级管理中,提倡精细化管理,但不是事无巨细都由班主任亲自过问。如果不论大事小事,都由班主任批评教育,指责教训,那么班主任将陷入事务圈子里,不能自拔。况且不分场合,不把握时机地唠唠叨叨,往往会引起学生的反感,影响教育效果。因此,班主任在班务工作中,应抓大放小,对一些影响全班乃至全校风气的大事,应坚决予以纠正,而对一些偶发性的小事,则应通过班级日常管理办法,交给班委会处理。当然,班主任对一些事情的发生要有前瞻性和预见性,事先在班会上予以警示,避免问题的发生。
四、活而不乱
班主任都希望自己的班级管理得井井有条,充满活力,这就需要班主任及时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面向全体学生,因人施教,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营造民主和谐、活泼向上的班级氛围,加强师生和生生之间的合作和情感上的互动。因此,班主任要转换角色,变管制者为学生的合作者,师生关系从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变为平等的学习伙伴,对学生有能力做到的事,不越俎代庖,为学生创造一定的空间,放手让他们发挥各自的才能。对学生尚没有能力做到的事,也不包办代替,而是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启发、诱导学生出谋献策,师生共同探讨,从中选择最佳方案。
当学生需要帮助时,师生共同伸出援助之手,给予他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当学生获得进步时,班主任同学生一同热烈鼓掌,诚挚地祝贺,让集体中的每个人都善于学习和欣赏别人的优点;当学生争执不下时,先给予理性、公正的评判,再引导学生理解、宽容别人;当学生“犯规”时,以慈爱之心来感化学生,和他们进行个别谈心,循循善诱,引导他们认识并纠正错误。在这种心与心的沟通、情与情的交织、爱与爱的交融中,逐渐形成民主、和谐、相互理解和支持的人际关系,师生之间建立起深厚的情谊,班级工作才能活而不乱。
总之,班主任工作既要给予学生爱和温暖,又要注意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只有这样才能使班级工作充满活力,培养出一个班风正、学风浓的优秀班集体。
(责编 袁 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