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玲
【摘 要】 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发展,以网络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经在社会各个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并逐步改变着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方式,信息技术能力已经成为现代人最基本的能力和文化水平的标志。因此中学信息技术教学要在实践中培养学生应用信息的各种能力。
【关键字】 信息化 中学信息技术教学 培养能力
在当今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世界各国都积极发展信息技术教育,我国政府已经充分认识到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性。因此,教育部决定在全国中小学开设信息技术课程,这对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发展以及对学生个体的发展都具有深远的意义。而信息技术的核心——计算机,是一种通用工具,计算机的操作是一种手、眼、脑高度配合的过程,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有效方法,中学信息技术课在培养学生信息能力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是培养具有社会发展需要的信息技术人才的一条重要途径。
那么,怎样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明确为终身教育奠定基础的思想
在信息时代,一方面新技术、新知识和新成果层出不穷,人们需要及时获取信息,以了解世界、分享研究成果、获取知识、解决问题,满足人类孜孜不倦地探索世界的精神需要及生活的物质需要;另一方面,随着传统物质资源的减少,人们越来越依赖于信息资源。在这个高度信息化的社会里,人们要不断地学习新知识,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需要终身地学习,所以,获取信息、运用信息的能力将是一个人能否在社会中生存和发展的首要条件。因此,中小学进行信息技术教育要以培养学生获取、处理信息的能力,使学生掌握信息科学和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及信息收集、加工、发布等信息处理的实践技能为目标,并使学生能主动地利用信息资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体现“教会学生学习”的思想
面临着信息的高速发展和“人生有限而知识无穷”的矛盾,一定要做到“授人以渔”,放弃传统手把手的教育方式,让学生积极行动起来,在具体的自主学习任务中,逐渐掌握自主学习方法。如鼠标操作,可事先不告诉学生结果,而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明确提示操作目的,充分放手让学生尝试,并提醒学生仔细观察操作结果,使之通过自己的努力掌握学习重点。
三、充分考虑学生特点,激发学习兴趣,因材施教
由于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有很大差异,学生学习新知识前的准备知识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因此,需设置不同层次的学习任务和目标供学生选择,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一定的发展,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目前,对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设计每位教师都不尽相同,每种教学设计都会有一定的特点。但是,在教学设计上,要尽量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达到学习目的,摒弃古板僵化的教学方式,多让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轻松接受。在时间安排上,讲解时间要少于学生练习的时间,总之,教学设计以减轻学生的负担着想,从激发学习兴趣着手。
四、要实施奖励机制
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奖励计划中,可以引导学生学习的动机,教师可以应情况适当地运用,而不是当学生行为出现问题才做出反应。教师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应多表达对正面行为的欣赏,多奖励守规矩的学生。
五、加强自身素质的提高
随着知识化、信息化社会的来临,对人才的素质提出了新要求,对于人才素质培养者的教师,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对于教师自身来讲,要不断充实自我,勇赶时代步伐。
由此可见,信息化社会中,中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开设不仅仅是为了教会学生一些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而是首先使学生接触、了解计算机、网络文化,增强学生的信息意识和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使他们终身受益,无论学生今后从事何种职业,他们学到的知识和受培养的能力都应该是有用的。
参考文献:
[1]詹森.D.W.组织理论和组织技能.美国波士顿,1994.
[2]中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目标和信息能力培养途径.电化教育研究,2001(10).
(责编 黄 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