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建平
中学音乐教师是否勤于对教材进行创新,勇于打破自己惯常的教学流程,敢于引进新的课堂元素,最终是否真正调动起了学生对音乐对美的感知,进而影响其审美,影响其气质、性格乃至人生价值,也就是教师是否对自己的教学进行了加减法,是中学音乐欣赏课教学成败的关键。
一、对音乐教材加以创新,减去因袭课本
注重学科间的知识渗透与联系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尤为重要,音乐课本身就具有特殊的包容性,新《音乐课程标准》的一个基本理念就是“提倡学科综合”。如欣赏《琵琶行》这首琵琶小协奏曲时,如果让学生从乐曲中听出它的创作意境和寓意来恐怕是有些难度,但如果采取先让学生翻开语文课本温习白居易的长诗《琵琶行》作为切入口,接着再将音乐作品的历史背景、风格流派,作曲家的生平简历、创作思想等引入作品的介绍,然后再从音乐中去感受琵琶女的不幸遭遇与诗人自己“谪居卧病浔阳城”的悲惨处境,学生便易于产生对音乐与文学的强烈共鸣。
二、对课堂流程加以优化,减去枯燥环节
音乐欣赏课的课堂流程设计,可以说是最为关键的一个环节,在此,笔者以一位教师的一堂京剧课来说明如何在恰当的时机恰当地开展多媒体教学、小组合作学习以及学生试唱活动。
1.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进课堂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方向。音乐欣赏课,要求学生的视觉、听觉和情感、想象力的全面调动,更需要教师充分利用网络、图片等制作课件,使课堂教学更生动、更形象,使学生更易于接受。
因此,在教学京剧一课时,教师通过精心的内容筛选,设计了一系列的音乐课件。如:在京剧行当介绍时,如果仅仅是文字介绍,学生便会感觉枯燥乏味,失去学习兴趣。教师下载各行当的京剧人物图片,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在学习时根据图片中人物的年龄、服装、脸谱等来辨别,使问题直观形象;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各色的脸谱和多彩的戏服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起他们进一步了解京剧、探索京剧的欲望。
2.研究性小组学习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核心在于:学生个体与群体的全身心地参与感知、体验,从而去获得积极的音乐情感结构因素。根据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和现代教育理论产生以合作为形式的教学——研究性学习小组,在课堂上可以发挥小组的合作性,在教学过程中小组通过讨论实践进行学习,使每个学生都全身心投入。
在教学京剧一课时,教师在课前让学生分小组参与收集京剧有关材料、图片;课堂上让学生自己阐述相关的知识;在介绍京剧行当时,让学生参与分辨练习;让小组成员自己归纳学习的主题,并且在全班同学面前谈谈自己认识到的京剧中有趣的内容。这样学生通过参与了解问题、解决问题,很有成就感,同时大大提高了学生之间的合作能力,他们所掌握的知识也更牢固彻底。
3.试唱环节
一堂课的结尾,往往是学生注意力最集中、兴趣最浓厚、积极性最易发挥的时刻。将模仿试唱的环节放在最后,学生能够更加自如地表现自己。在上述教师的京剧欣赏课上,学生经过了一堂课的积累,个个跃跃欲试,虽然在声腔上显得呆滞,动作也显得笨拙,但从他们热情而欢快的脸上透露出的是满足和愉悦。
在这节成功的音乐欣赏课上,虽然主题是相对较难的京剧欣赏,但是教师并没有照本宣科地讲述京剧的特点,而是设计了连续递进的几个教学环节:看图片——说内容——欣赏视频——模仿演唱表现。环环相扣,从说内容——看图片——欣赏视频,不断丰富学生的感知和兴趣,从而把学生的情绪推向高潮,把课堂教学也推向了高潮。
三、对学生情感加入体验,减去技巧灌输
正如我国古典音乐论著《乐记》所言,“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音乐是人类情感的一种独特的表达形式,它所唤起听者的情感体验,有别于一般日常生活中通常所体验的种种情感,而是更深层次的、更深刻的、更具有社会性内涵的东西。音乐通过多种音乐形式,非常艺术化地转换为乐音结构——旋律、节奏、节拍、和声、音色、音区、曲式等——给人以艺术享受和审美愉悦感。学生在欣赏和表演过程中受到音乐整体的熏陶,感情随着音乐的起伏而起伏,合唱队员的身心受到了熏陶和感染,心灵的境界也同音乐一起得到了升华。
因此,教师应当充分认识到音乐的情感体验特点,在音乐欣赏中充分地进行情感上的挖掘和交流,更好地实现情感体验。从喜欢音乐听音乐,到用心用情去听音乐,再到理解、评价、分析,使学生的欣赏层次逐步提高。这些情感体验会影响学生的一生,延伸至学生今后对人生、对社会的体验、认识和理解。
(责编 庞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