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性课堂观察实现教师隐性知识外显化

2009-07-14 05:58陆一黎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2009年11期
关键词:鉴湖反思性绍兴

反思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有效的课堂评价方式。反思性的课堂观察与评价是实现教师隐性知识外显化的有效方式。它有助于教师增强其内省的自觉性,促使其以一种主人翁的方式主动、自觉地研究自己的教育教学,重视自己的行为的转变和学生学习活动、学习行为之间的关系[1]203,并把这些所思所想及时地写成文本,再作思考与研究,以实现隐性知识的外显化,显露出美丽的冰山一角。

对此,笔者深有体会。2008年,我们立项了一个市级课题《在美术教学中渗透越文化的研究与实践》。这个课题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让我们的学生对古越的历史与文化知识有了进一步的梳理整合,揣摩研读,积淀了一个层次丰富、水墨淋漓的审美世界外,就是实现了教师隐性知识的外显化。我们采取的研究方法是上海华师大崔允漷教授提出的听评课新范式。他指出:听评课是教师专业的日常生活,是教师在职的专业学习。通过参与听评课,教师可以加深对教育专业的理解和对学生学习的研究,促进自己的专业发展。同时,听评课也是一种有效的合作研究方式,它为教师的专业合作提供了有效的机会和平台,教师借助于听评课共同体,开展自我反思和专业对话,探究具体的课程、教学、学习、管理上的问题,促使该合作体的每一位成员都得到应有的发展[2]47。听评课范式的构建分为三部分:课前商讨、课堂观察、课后会议。我们课题组就从美术的“欣赏·评述”、“造型·表现”、“设计·应用”、“综合·探索”四个学习领域,开展了《人水和谐的绍兴“水文化”》、《纵贯古今的绍兴“桥文化”》、《甘甜酣厚的绍兴“酒文化”》、《幽香飘逸的绍兴“兰文化”》、《清香四溢的绍兴“茶文化”》、《万商云集的绍兴“布文化”》、《铿锵有为的绍兴“士文化”》及《白墙黑瓦的绍兴“房文化”》的课堂教学,构建起严密的听评课范式。我们以课堂观察报告的形式进行自我反思和专业对话,使教师对自己或同伴的教育教学行为和全面发展状况进行反思,包括优势和不足,其目的不在于评价优劣,而在于由此明确改进的方向,促进我们课题组教师自身的提高与发展,创设与我们的学生“共同成长”的语境。在研究期间,我们有10多位学生创作的越州风情系列作品获得绍兴市、县一等奖,100多幅系列主题的学生书画作品展示在校园的画廊,18位学生以其独特的地方特色与文化内涵的艺术创意通过了2008年省B类艺术特长生的测试。我们教师所撰写的教学论文获全国一等奖、全国二等奖和绍兴市一等奖。我们教师参加的业务评比获绍兴市美术优质课一等奖,绍兴县教师基本功比武一等奖,绍兴县教师说课比赛一等奖。同时,我们一位教师还获得“绍兴市学科带头人”称号。因此,从我们师生的成长与发展来看,这个反思性研究是比较有效的。

以下是我们两位教师的课堂观察报告,从不同的切入点和角度进行反思性教学研究,有的侧重学生的活动表现创意,有的侧重教师的教学手段语言行为,有的侧重教材教学处理与深度剖析。无论从哪个角度入手,都体现了教师和学生的角色意识,关注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反思性的课堂观察报告1

观察班级:初一(14)班

观察时间:2008年1月18日上午第2节

观察学科:美术

教学内容:布纺创意——万商云集的“布文化”

上课人:鲍毓祥 观察人:杨叶青 班级人数:56

观察维度:教师·手段·语言

研究问题:课堂语言艺术

教学行为:

导入语:“你的家人中有从事轻纺业的吗?如:纺织厂,印染厂,布的运输,布的买卖。请举手告诉老师。”

学生表现:

对这个简单而亲切的话题,学生表现出浓厚的学习兴趣,纷纷举起了手,并大声地回答。

分析与反思:

语言是教学的工具,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认知媒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大量的信息传递和交流都是靠语言来实现的。如果一堂美术课,教师只是滔滔不绝地把绘画知识倒给学生,或者简简单单地告诉学生要画些什么然后让学生自己画,这是绝对不行的。一名合格的教师不仅要有较高的知识、道德修养,还应该追求恰如其分的课堂教学用语,语文、数学如此,作为具有美感、具有艺术性教学内容的美术课更应如此。“用艺术的语言来阐述艺术”,激发学生兴趣,启发学生思维,陶冶学生情操,让学生在艺术的氛围中感受美、理解美、鉴赏美、表现美。

1.导入语——激趣引情

鲍老师的课堂导入自然而亲切,与学生生活有着紧密相连,因为这个班有四分之三的学生家庭成员在从事着的轻纺行业,卖布的、染布的、织布的、拉布的……可以说,这个话题引起学生的兴趣,激起了学生表达的愿望,为后面的教学做了好的铺垫。

2.结束语——发人深省

“布是生活中不可分离的一个重要部分,但我们很少去关注它,去了解它。布的纹理原来有那么多种,并且是这么奇妙,这里面所蕴藏的文化是那样浓厚与丰富。轻纺城给了我们得天独厚的优势,它给我们创造了了解和认识布的有利条件,我们将为这块布添色加彩!”教师富有艺术性地对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归纳总结和升华,用艺术的语言渗透德育教育,发人深省,从而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

二、反思性的课堂观察报告2

观察班级:初一(14)班

观察时间:2008年5月16日上午第1节

观察学科:美术

教学内容:鉴水艺韵——人水和谐的绍兴“水文化”

上课人:陆一黎 观察人:鲍毓祥 班级人数:56

观察维度:教材处理

研究问题:教师对教材的深度剖析

教学行为:

在课堂上播放《找回鉴湖》(毛阿敏演唱)曲目之后,学生在音乐中感受到了鉴湖的浓浓韵味。接着,教师展开对鉴湖的由来、鉴湖的功能、今之鉴湖、鉴水风情、水之艺韵层层剖析,使学生对我们的“母亲湖”有一个重新的认识和了解。最后,教师进行“鉴水之行”中以水为主题的创意示范,一边画画一边说明不同的创意。

学生表现:

学生通过对图片的欣赏,视频的看、听,教师的讲解,问题的思考,渐渐地进入到鉴湖历史文化的氛围中,感受“母亲湖”的美!

分析与反思:

这是一节美术课,也是一节极具文化和历史的欣赏课,其涉及的历史文化知识相当广。它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知识面,还填补了我们平时课堂教学中乡土历史的空缺。陆老师从鉴湖发源的人文故事到鉴湖功能的诗词文化,从今之鉴水风光到水之艺韵的实践应用,由古到今,由表到里,层层剖析,充分地体现出一个教师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教材的深度剖析。

本课内容是“水文化”系列的第一部分,起到起始作用。陆老师在教材剖析中非常注重承上启下的关系,比如:讲到鉴湖的功能中的第六点“鉴水佳酿”:“古人把鉴水比喻为黄酒之血,对于绍兴酒来说,鉴湖有孕育之功,该称其为‘酒之母”时,有学生补充:“这归功于鉴湖水因三十六源之水的多种矿物质与水下埋藏厚度为10cm至30cm的泥煤层,对水中有害污染物有独特的吸附与过滤作用,使鉴湖水常年保持高度的洁净状态。”这一知识是很多绍兴人所不知的,甚至连我们教师对酿造绍兴黄酒的鉴水也没有这么深的了解。这也对下节课的“酒文化”做了一个很好的铺垫。

这次的观察是我的一次学习机会。在以后的教材处理中,我会特别注意对教材的挖掘分析和延伸阅读,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饱满,充分扩容学生的课外知识,使欣赏课层层深入、环环紧扣。

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反思是激发教师不断提高的内在需要和动机,是实现教师隐性知识的外显化。曾记得,上海华东师范大学的博士生导师夏惠贤教授在其《捕捉实践的智慧》讲座中引用了这样一个例子:冰山一角。浮在水面上的冰山是可见的显性知识,沉在水面下的冰山是个体的隐性知识,如没有个体的隐性知识支撑,那么显性知识将显得苍白。这个例子让我们理解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的整体关系,让我们意会到隐性知识的重要性。如果你要让更多人看到你的美丽冰山,那就要把自己的隐性知识显现出来,显现得越多,你的冰山一角将会让更多的人所领略。我想,这个例子会引起大家的思索:我们的冰山一角显现了多少?让多少人领略到了我的美丽?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经验加反思等于成长。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如果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他的发展将大受限制。新的教学理念的落实、新的教师角色变化、新的学习方式的构建,对广大教师提出了挑战。面对挑战,我们不应该持有排斥的态度与心理,而应该积极面对,进行自我反思,与学生共同成长。有反思才会不知足,有反思才会明差距,有反思才会有超越。有反思才会适时内化与外显我们的隐性知识,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显现冰山又一角。

参考文献:

[1]杨建滨.初中美术新课程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王洁.教与学[J].绍兴:绍兴市教育教学研究院,2001.

[3]夏惠贤.捕捉实践的智慧[R].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6.

[4]相毅敏,美术新课程教学法[M].北京:开明出版社,2003.

(责编 谭有进)

猜你喜欢
鉴湖反思性绍兴
绍兴
互联网+背景下高中数学反思性学习的实践与思考
在绍兴,与你不期而遇
摭谈数学教学中的反思性学习
绍兴大闯关
人文绍兴
女侠与鉴湖
谒秋瑾墓
从“鉴湖诗”品鉴湖四时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