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 东
“5·12”,转眼就走过了一年。
感谢邓婕,“5·12”之后,当她刚从四川灾区回来,就把绵竹妇联张艳、还有什邡妇联钟小琴的电话及时给了我。
随后,有很多朋友通过我的博客公布的张艳和钟小琴的电话,以各种方式并经由种种渠道,立即向灾区伸出援手。一时间,多年以来,很多人长久被压抑在“物质至上”、“一切向钱看”世道标准之下的悲悯善意,就如同汩汩热血一般,迅速向灾区输送过去。于是,我亲身经历了自改革开放以来最感人的一幕中国民间奇景。现在想一想,也许这就是人心不死的最典型表达了吧。
去年7月很热的一天,我在家接到张艳打来的电话,她告诉她人就在北京,是来接收北京人给灾区的捐钱和捐物的。
接着她很小心地问了一句:“能请您吃顿饭吗?我们能见见面吗?”
让她们请我吃饭?……我没回话;想一想这饭也吃不下去。
见面当然没有问题。当晚错过饭点,我骑着“电驴”赶去全国妇联招待所见到了来自绵竹的张艳和来自什邡的钟小琴。
张艳个性活泼,钟小琴人非常安静。
张艳语调缓慢地跟我说起了灾后的种种情景;为了不让我情绪受到刺激,她的脸上一直笑着,即使说到很多让人心痛的事情,说到了震后的灾区仍然困难重重,她脸上依然坚持着那一份善善的笑意。
钟小琴显然是个心很重的姑娘,她静静地坐在旁边,偶尔会插一句话,但只要目光碰上我的眼睛,她也马上就朝我微笑……
感觉得到,在她们那善意的笑容背后,显然极力在压抑和掩饰着什么。一时又不知该问她们些什么;有一刻,房间里除了空调的低鸣之外,人都陷入了沉默。
钟小琴忽然说:“北京可真大!”
张艳马上接了过去:“北京真好!”
可能是因为救灾的劳累时间太长了,张艳说话之间,眼皮居然有点儿打架,目光也恍惚间游离起来;钟小琴马上推了她一把,张艳浑身一激灵,嘴里马上抱歉地“噢”了一声。接着,她下意识地抄起旁边一个塑料袋,顺手就从里边抓了一把什么,塞进了自己的嘴里。
见我有些好奇,她马上拿起那个塑料袋,笑着告诉我:“是榨菜……”
我吃惊地问:“你们到北京来找榨菜?四川不是盛产榨菜吗?”话一出口,我马上就后悔自己的多嘴了。
钟小琴安静地向我解释:“地震完了的一个月,只有运来的饼干,天天吃、天天吃,就想能吃口什么咸东西。”
张艳随即举起那一大塑料袋被塞得满满的榨菜丝,然后说:“明天我们就回去了。今天在妇联食堂一看见有榨菜,我就装了这些,带回去慢慢吃……”
我心里不由一揪,就问:“要不要明天再给你们买点好咸菜,北京的咸菜,就是口味咸啊!”
张艳和钟小琴几乎是异口同声地阻拦:“不用麻烦、不用麻烦;一早的飞机、一早的飞机!”
事情已经过去快一年,我至今一想起她们在北京的食堂里装榨菜,心里还会隐隐作疼。现在,我想,她们那边肯定不会再缺少四川本地盛产的榨菜了吧?
链接:
去年六一儿童节前夕,媒体人何东先生通过自己的博客发布了当时四川灾区的孩子们的急需物品清单,随后,全国各地一直在何东博客潜伏的“水獭”们开始行动,寄去了入夏以来孩子们最需要的“东东”:有的寄了54双凉鞋;有的寄了50套儿童T恤和短裤;有的寄了100支铅笔和30个练习本;有的寄了30个防潮垫;有的寄了60包卫生巾……
之后,负责转送捐赠品的张艳把孩子们接到礼物的照片发给何东,何东又转贴在自己的博客上。看到孩子们接到礼物的笑脸,很多年轻的妈妈都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