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鹏
关键词:自制教具;课程改革;动手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010X(2009)05-0063-01
自制教具是教育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和学生为了改进教学方法,就地取材,创造性地构思而制作出来的教具。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已有的教育技术和教具已远远不能满足现实的需要,而新教具的生产、配备、应用又需要一定的周期,所以,为了更好地实现新课程改革的既定目标,自制教具就显得非常重要。
一、自制教具有利于提高教师的素质,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
教师在深入研究教材的基础上,根据教学需要,应用科技知识和生产技能,构思、设计、制作和使用教具,充分体现出教师的创造精神,可培养教师的动手实践能力。同时,自制教具要求教师有很强的事业心,有明确的目标,有不懈的追求,有爱岗敬业的精神。只有这样,教师才能苦心钻研,不断进取,精益求精;才能制作出有利于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好教具;才能增进教师间的密切合作、团结进取、共同提高;才能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水平。
二、自制教具能突破教学难点,提高教学效率
教学难点是学生学习新知识的一大障碍,对学生不易理解、掌握的新知识,只有通过自制教具进行实验探究,将自己真正融于重点知识的探究过程中,才能更好地领悟难点的内涵,将其转化为更易理解、更加直观的知识。例如:人教版初中化学《碳和碳的化合物》中向同学们介绍了“温室效应”。“温室效应”使地球表面温度升高,引起全球生态环境发生变化,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由于没有直观的仪器来演示二氧化碳带来“温室效应”的自然现象,同学们很难理解,为了强化学生的环保意识,拓展课外生活,可自制“温室效应”成因模拟演示器。即:用白色PVC板制作成一个密封性好的箱体,前面安装玻璃,底部并排均匀安装三个100瓦的灯泡,用来代替太阳产生的光和热,灯泡上方依次放置三个锥形瓶,瓶内分别装有空气、汽车尾气和二氧化碳气体,电接点温度计(0~50℃)透过橡皮塞插入锥形瓶中,密封胶封口,接通电源后,灯泡在2~4分钟内达到设定的温度。装二氧化碳的瓶子先升高到设定温度,红灯亮;其次是装汽车尾气的瓶子,最后是装空气的瓶子。此装置操作简单,现象明显,学生能比较直观地了解“温室效应”的成因,从而突破教学难点。
三、自制教具为学生“探究性学习”开辟了广阔的天地
按照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实验教学由以验证性实验为主向以探究性实验为主转变,即由教师演示性实验变成由教师指导下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积极主动地去获得科学结论的过程。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来学习研究问题的方法,感悟成功的喜悦,同时加强了学生科学探究的意识、习惯和能力的培养。例如,初中化学教学中讲授“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化学性质时,教材只用文字说明:将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的石蕊试液中,紫色石蕊试液变成红色,可见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这种直陈式讲授激发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不出科学探究的过程。为此,教师指导学生大胆猜想,重新设计实验,自制教具进行科学探究。首先,指导学生制成三朵用紫色石蕊试液浸泡过的干纸花,作对实验。实验1:向第一朵纸花上喷洒某种酸(如稀盐酸);实验2:向第二朵纸花喷洒水;实验3:将第三朵纸花放入盛满干燥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实验4:将喷洒过水的纸花放入盛满干燥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其次,观察现象,进行分析:实验1中纸花由紫变红,说明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实验2、3中纸花不变色,说明二氧化碳和水均不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色;实验4中纸花变红,对此要根据实验1、2、3提出猜想:既然二氧化碳和水均不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色,而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那么一定是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某种酸,这种酸即二氧化碳与水反应所生成的少量碳酸,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这样的教具和实验,使学生充分体验了科学探究的过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自制教具有利于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麦克斯韦说过“实验的教育价值与仪器的复杂性成反比,学生自制的仪器,虽然经常出毛病,但它却比用仔细调节好的仪器能学到更多的东西”。的确,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参加自制教具活动,使他们的猎奇、好动的自然属性得到最充分发挥,学生能够在愉快的精神状态下,研究、设计自制教具的方案,利用身边信手可得的材料和日常生活用品,经过组合或加工,即可进行科学实验和探究。这样,不仅使枯燥的理论知识变得生动有趣,而且在教具的制作过程中,会经历、感受失败的痛苦、工作的艰辛及通过不懈努力而获得成功的喜悦。自制教具本身就是一种富有创造性的科技实践活动。如在学习“水的净化“这一知识时,让学生利用塑料瓶、石子、木炭、细沙、棉花等制作一个简单的家庭小净水器。这些小小的制作,小小的发明,一方面可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一方面可为学生将来成为科学的创造者奠定良好的基础。
总之,自制教具在新课程改革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作为教育技术与化学课程整合的切入点,必将发展为传统与现代教育技术相结合及促进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优良载体。
【责任编辑 张桂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