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丽萍
摘 要:传统英语教学中存在偏重语法的倾向,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阅读流于形式。这就要求我们要灵活地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充分利用课文所谈论的内容,设置出特定的情境进行阅读能力培养。如快速浏览,抓关键词和主题句、猜词释义以及独立的分析判断能力和合乎逻辑的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等。
关键词:高中教学;英语;阅读;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09)05-0042-01
高中英语课文教学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一个关键环节和重要手段,从近几年的高考阅读理解题目的设置中不难看出,它要求学生不仅能够完成浅层理解题,更要能够在快速阅读后透彻理解全文并归纳全文提供的信息,从而进行正确的逻辑推理,甚至对文中未提及的情况进行推理想象。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在平时的阅读学习中训练阅读速度,培养和提高整体理解的阅读能力。所以,高中英语教学应转变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摒弃传统课文教学法的不足,运用交际法设计阅读课的程序和模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技巧。
一、传统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偏重语法教学,难以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老师利用阅读教材将其含有的语法、词汇一一呈现在学生面前,将完整而有意义的文章分解成若干个零散的知识点传授给学生。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状态,极易产生厌倦情绪。
2.阅读流于形式,不做必要的语言分析。课文中出现的复杂的长句和复杂的复合句,是学生们在阅读中所遇到的主要的阅读障碍。教师若是忽略了句型结构分析,那么学生的阅读也就只能流于形式,对课文内容也就一知半解了。
3.问题的设计缺乏层次性,不能有效检测阅读效果。课堂内我们经常看到的课文阅读题是以下两种:一是以who/what/when/where提出的问题;一是回答yes/no/,true/false的判断题。虽然教师对学生的阅读情况进行了考查,但是这些问题只是涉及到课文的一些浅层内容,无法将学生引入到对课文的深层次理解。
4.不注重发散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主要表现在教师不注意课堂教学设计的新颖性和唤起学生共鸣的问题,未给学生留有独立思考的空间,更缺少对集体讨论、集思广益的考虑。
5.局限于阅读本身,课堂教学不能得到拓展。教师普遍缺少灵活地、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充分利用文章所谈论的内容设置出特定的情境的意识和追求,更少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教学活动,对学生各方面素质能力的综合培养也少有顾及。
二、对学生的阅读技能加强指导和训练
1.快速浏览,抓住关键词和主题句技能的培养。老师在在阅读教学的第一步,让学生采用跳读或略读的方法快速默读课文,着重指导他们去抓句子中的关键词(key words)和段落里的主题句(topic sentences),以便更快地了解课文大意。
2.巧妙猜词释义技能的培养。教师应经常鼓励学生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猜词释义,可以培养学生阅读时积极思考的良好习惯,提高他们的阅读兴趣。
3.独立的分析判断能力和合乎逻辑的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教师应在学生获取文章一定量的信息之后,进一步进行加工、制作,去粗存精,去伪存真,做出正确的、合乎逻辑的判断推理。更主要的是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培养“用英语思考”(thinking in English)的习惯和能力,避免翻译式的理解。
4.及时疏导阅读疑难。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总会碰到一些阅读疑难,主要有:文章和作者的背景知识、生活文体结构的分析、复杂短语和句子的理解、某一学科领域的专业术语、英美国家的文化生活习俗及惯用语等等。它要求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丰富英语专业知识、积累教学经验,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和创新,在备课时认真作好准备,以能及时、清楚、简练地疏导学生的疑难。
5.综观全局、巧妙结课。教师应注意课堂教学的结尾设计,使其达到善始善终、画龙点睛的作用。在下课前的几分钟,学生容易因疲劳而精神放松,如果老师能综观全局,巧妙设计结尾,就能充分、有效地利用课堂教学中最后的几分钟时间进一步激活思维,巩固实效。阅读课的结尾可采用复述式、练习式、竞赛式、讨论式、表演式、发散式或首尾呼应式等等。
总之,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各种模式,使课文教学取得最佳效果。
【责任编辑 闫会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