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个性化的缺失

2009-07-14 03:11王文霞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09年12期
关键词:讲授中学语文个性化

教育,必须发展学生的个性已成为共识。语文教学对学生个性发展的影响,任何一门学科不能与之相比。语文教学要引导、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个性,它自身首先应该拥有个性。我觉得中学语文教学个性化的缺失是一个应引起重视的问题。笔者认为,个性化缺失主要表现在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两方面。

一.从教学内容看,缺少个体审美体验和文学体验

在中学语文课本中有大量的文学性作品,讲授这些课文时,许多教师往往照本宣科,人云亦云。把教参的内容,密密麻麻地批注在课文之旁;把有关资料的分析,完完整整地复述在课堂之中。没有教师的激情,没有教师的体温,只是用嗓子复制成品罢了。这样讲授怎能激发学生的情感,调动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悟性呢?造成语文教师个体审美体验缺失的原因,我认为主要有以下两点:

首先,阅读作品少。中学语文教师有的备课量大,工作繁忙,很少有时间与精力去阅读课本之外的文学作品;有的则抱着急功近利的态度,只愿意大量参阅某一课文的讲读赏析文章与资料。由于教师阅读量不够,由于感性积累没有达到一定的阈值,所以对作品的悟性与感知力差。缺少对文学的兴趣,缺乏感知力与悟性,不能把作品中的人生形态、情感形态变成自己人生、生命形态的延长。

其次,传统观念重。新的教学理念提倡语文教学百花齐放,让语文教师解放思想,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但与此同时,传统观念又往往束缚着语文教师的思想和言行。有些教师还常认为一篇课文不站在社会角度去分析问题,最后不归结其中心思想,便是深度不够;还常认为教参的解析最具权威,最为准确,而自己的认识过于肤浅。受到这种“思想”的限制,便不跨越雷池一步,于是形成单一认识。

二.从教学形式看,缺少个性化的表达和讲授方式

中学语文教学比较强调板书是否工整,口头表达是否流畅,发音是否准确,课堂气氛是否活跃,启发是否有力等等。许多经验不足的教师,反复观摩教学成功的优质课之后,便邯郸学步,照抄照搬。把别人的教学形式搬到自己的课堂,把别人的课堂谈吐举止模仿得惟妙惟肖。但这样一味去模仿他人的教师,教学效果却收效甚微,那是因为有其形而无其神的缘故。

板书的工整,口头的表达能力,课堂气氛的组织,教学步骤的安排等等,都属于课堂教学的“形似”部分,“形似”重要,但“神似”更为重要。所谓“神似”指的是教师凭借自己的素养与功力,对作品独特理解与把握,这样理解与把握已经渗透到教师自身的血肉之中,所以无论是举手扬眉,还是语调的轻重缓急、抑扬顿挫,无不流露着这种理解与把握。苏轼说过:“凡人意思,各有所在,或在眉目,或在鼻口,虎头云:颊上益三毛,觉精彩殊胜,则此人意思盖在须颊间也。”为什么“颊上益三毛”,反觉“精彩殊胜”,那还是因为独特的“神似”需要相应的“形似”为之服务。如果我们在评判课堂教学效果时,反而仅用统一的“形似”尺寸去要求教师,只能扼杀教师课堂教学的独特创造,导致中学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个体性表达与讲授方式的缺失。

三.语文教学个性化实现的途径

1、改变自己的教学观念。语文教学个性化实现的前提是教师应树立现代语文教育观。教育,就其本质来说,是

一种生产人的创造,是促进人的个性的社会历史化的过程。传统语文教育,重在“传道授业解惑”,即继承人类历史发展的知识积累。而从现代语文教育观来看,这是远远不够的。不仅要全面培养、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而且更要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个性,具有创新的思维,具有创造的能力。而唯有老师思想上不断的求新,才有可能引导学生的求新;唯有老师在精神上有自己的独立,才有可能容许学生的独立。反之,如果老师以一种教学模式去应对所有的课文,以一种理解去匡定所有的思想,只会扼杀学生的个性,掐灭学生创新的火花。

2、提高自身的智能素质。要给学生一碗水,首先要有一桶水。我觉得,一个具有创新意识的语文教师,一个有进取心的语文教师,一个想充分展示教学个性的语文教师,首先要多阅读文学作品。作为中学语文教师确实辛苦劳累,但我们要在百忙之余挤出时间多阅读、多思考。只有如此,文学积累会越来越厚,语言赏析能力会越来越强,悟性与灵感会越来越多。只有如此,语文教师才能形成独到的见解和独特的分析,才能把文学性课文中所蕴含的生命形态、情感形态有机地融入、转化到自己的个体的审美体验、文学体验之中,从而使语文课堂中的讲授充溢着生命的鲜活与质感,从而使语文课堂中的讲授从语文教师的血肉之躯、从教师的心中流淌出来。

除此之处,语文教师还应去拓宽自己的知识领域。当代教育与科技的发展同时存在着纵向分支化和横向综合化两种趋势,这就要求语文教师要不断进取,完善自身的智能结构。语文教师还要去了解新兴的社会科学方面的知识,如社会学、现代美学等;要去熟悉并掌握哲学及现代教育理论的基本知识,如信息论、系统论、唯物论等等;要去尽量了解理科中的一些基本内容,诸如生物学、天文学等方面的常识。把熟知的这些领域的知识,灵活地融入自己的教学实践中,那么我们语文教师在教学舞台上更能游刃有余:教材处理更富个性化,课堂氛围更富个性化,教学结构更富个性化。

当代语文教师应以“博、大、精、深”作为自己素质提高的奋斗目标,成为既专亦博、博学多能的“通才”,给自己的教学引入一渠活水,让自己教学园地的春意更盎然。

3、发挥自己的优点长处。有的教师个性豪放,激情洋溢,那么就应该备出情来,读出情来,导出情来,让学生在诗一般的意境中得到陶冶教益,从催人泪下的情感中受到熏陶洗礼。有的教师沉静稳健,明思善辨,那么就应该用智慧的雕刀,把学生带入沉着而有哲理的分析之中。有的教师细腻入微,长于诱导,那么就应在娓娓点拨之中,启示学生探求寻微,发现真谛。有的教师擅长旁征博引,妙趣横生,那么就该以知识性、趣味性、条理性相结合的开放教学,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之中得到知识面的拓宽和思维境界的升华。总之,我们语文教师要善于发挥一己之长,少一点“匠”味,多一点灵气,教学个性方能显现,教学风格方能形成。

4、博采众家的教学经验。正如蚕食桑叶吐出来的是丝,蜂采花液酿出来的是蜜一样,一切知识及他人的经验,只有经过教师个人的消化、吸收,方能溶化成自己行之有效的新知。一个有思辨能力的语文教师,对于他人的经验,不仅要拿来,更要善于运用,要有融会贯通、为我所用的能力。一般地说,学习他人的经验和做法,有三种类型:一为模仿型,一味照抄照搬,亦步亦趋;二为借鉴型,能结合实际,借助他人的之后,以熔炼自己;三为创造型,在受到他人经验启发后,顿悟彻悟,熔炼自己的教学个性,从而有所突破,有所创造。我们应采取后两种态度。北宋欧阳修对韩愈课文的文采、章法十分折服,反复研读、模仿、借鉴,结果,他学韩愈的文章,写出的并不像韩文,能自成一体,这不应对我们语文教师有所启迪吗?王安石有诗云:“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语文教师应该站在现代教育的高度,不断除去阻碍自己“个性”培养的“浮云”,从而顺应时代的需要,采各家之长,走创新之路,成一家之体。

王文霞,教师,现居甘肃通渭。

猜你喜欢
讲授中学语文个性化
纪录片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为小学英语个性化合作学习单做加法
数学课堂“限时讲授”教学策略
走出经验主义、拿来主义迷津——苏宁峰《表现论视野下中学语文的批判性解读》序
走出经验主义、拿来主义迷津——苏宁峰《表现论视野下中学语文的批判性解读》序
浅析中学语文的教学方法
同桌宝贝
浅谈数学课堂讲授的时机选择
校本课程开发的个性化问题探讨
呼唤雕塑家创作的个性化